南昌县地名志万氏部分
沙城万家 万氏由新建县迁此已十二代。以靠近沙城熊家(今大村里)得名。71户,385人。
老屋上 万氏由新建县迁此已二十一代。因村旁有两个大坑,称双坑万家。九代后部分移居墩子上。该处属老居,改今名。46户,302人。
双坑墩子上 万氏由双坑万家(今老屋上)迁此已十二代。因村建在土墩子上,故名。25户,136人。
程坊万家 万氏由新建县迁此已二十三代,始名万家。后因无子,由程姓过继,改今名。101户,585人。
北舍 七十年前,万氏由万氏嘴罗家(今属尤口公社)迁此,搭茅舍居住,因处港北刘家北面,故名。14户,91人。
罐子口村 原有小河,状如罐口,故称罐子口。1958年,熊氏由上水熊家迁此,后又有尚、万等姓相继迁入,即以罐子口为村名。51户,356人,
王岭里 早住王姓,村旁有小溪,称王坽里。清初,孙、万、魏、马等姓相继迁入,王氏衰迁,易今名。81户,551人。
下尾万家 万氏由石歧(今属东新公社)迁此已二十四代。因原为南昌县辖区北端尾部,故名。99户,452人。
何家 北宋宣和三年,何氏由安徽卢州迁至红麻场。两代后移居现处,因种瓠子出名,曾名瓠子何家。后万氏迁入,改名何万里。六十年前,万姓迁出,易今名。60户,321人。
沙锅子万家 万氏由尤口迁此已二十七代。村前小溪为沙底,得名沙溪万家。后以地势低洼,三面是小山,其状似锅,易今名。16户,82人。
吉里万家 万氏由官塘(已废)迁此已二十三代。以老居处吉里地域(今属滁槎公社)得名。178户,990人。
榨铺下 抗日战争期间,万氏由吉里万家迁此,因开设榨油铺得名。26户,142人。
大成闸 1973年,万氏由城头万家迁此。因靠大成闸,故名。55户,335人。
城头万家 万氏由厚田万(今属幽兰公社)迁此已二十六代。传说鲤鱼洲出天子,登基后便要在此修筑京城,故名。85户,504人。
沙城万家 万氏由新建县迁此已十二代。以靠近沙城熊家(今大村里)得名。71户,385人。
老屋上 万氏由新建县迁此已二十一代。因村旁有两个大坑,称双坑万家。九代后部分移居墩子上。该处属老居,改今名。46户,302人。
双坑墩子上 万氏由双坑万家(今老屋上)迁此已十二代。因村建在土墩子上,故名。25户,136人。
程坊万家 万氏由新建县迁此已二十三代,始名万家。后因无子,由程姓过继,改今名。101户,585人。
北舍 七十年前,万氏由万氏嘴罗家(今属尤口公社)迁此,搭茅舍居住,因处港北刘家北面,故名。14户,91人。
罐子口村 原有小河,状如罐口,故称罐子口。1958年,熊氏由上水熊家迁此,后又有尚、万等姓相继迁入,即以罐子口为村名。51户,356人,
王岭里 早住王姓,村旁有小溪,称王坽里。清初,孙、万、魏、马等姓相继迁入,王氏衰迁,易今名。81户,551人。
下尾万家 万氏由石歧(今属东新公社)迁此已二十四代。因原为南昌县辖区北端尾部,故名。99户,452人。
何家 北宋宣和三年,何氏由安徽卢州迁至红麻场。两代后移居现处,因种瓠子出名,曾名瓠子何家。后万氏迁入,改名何万里。六十年前,万姓迁出,易今名。60户,321人。
沙锅子万家 万氏由尤口迁此已二十七代。村前小溪为沙底,得名沙溪万家。后以地势低洼,三面是小山,其状似锅,易今名。16户,82人。
吉里万家 万氏由官塘(已废)迁此已二十三代。以老居处吉里地域(今属滁槎公社)得名。178户,990人。
榨铺下 抗日战争期间,万氏由吉里万家迁此,因开设榨油铺得名。26户,142人。
大成闸 1973年,万氏由城头万家迁此。因靠大成闸,故名。55户,335人。
城头万家 万氏由厚田万(今属幽兰公社)迁此已二十六代。传说鲤鱼洲出天子,登基后便要在此修筑京城,故名。85户,50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