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藜堂刘氏家谱(简明缩本)
中华万家姓 中华刘氏网 2007-04-09
前言 始迁祖名刘善 ,字 近斋。原籍今安徽省宿州市南20公里处,桃源镇沈寨前,蕲县镇忠义村后的 “回龙潭”。明初(约1336年前)避乱来到沭阳(现江苏新沂),居住在佃户。二世祖共四人。长房刘悦,迁居沭阳县湾桃河;二房刘怿迁居北沟;三房刘悟仍住佃户:四房刘怡迁居沭阳县 老河头。关于这四支的由来,旧有的家谱都有记载。雍正丙午年(1732)年十一世祖刘接周修订。至1882年再次修订,已经150余年。光绪8年十五世祖刘庆延,刘庆宜等人又对家谱作了修订。2004年末十九世刘奎军,二十一世刘志高、刘志国等第四次修订成册。自明初到现在已经六百余年,刘氏后裔已经繁衍20余代。人丁兴旺。遍及全国及港澳台甚至海外。 从许多老谱和历史资料记载确定,从大始祖距今4560多年,相传150余世。汉高祖刘邦是第75世人,从汉高祖刘邦起,至今2210年,下边又到78世人。最低辈分已到151世。我族始迁沭阳(现新沂)的祖先刘善迁居佃户至今已经637年,相传已经25世了。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其他刘姓支系有如此长的世系记录,因此除本支外,其他同姓者,难以确定世系关系。本册节选二房怿公后裔十六世祖全宗以后的支系,力求明了、简洁、便于后代传记。(21世刘军草) 刘氏族徽释义 刘氏族徽图案 为里外三层的红色吉祥标志。外围分上下两个弧形各排12枚古钱,象征西汉东汉各传12帝。中间层两条巨龙相攀 形成心形,因为我祖累公在夏朝养二龙有功,夏王赐御龙氏。最里面为一大鼎,象征刘氏帝业鼎盛。因汉高祖斩蛇著符,崇尚红色,所以族徽颜色定为红色。 一世祖刘善墓 现在仍完好保存在 北沟镇 佃户村南 火车南站附近 墓高五米,面积0。26亩。墓地直径15米。 关于堂号的由来 许多姓族,为了缅怀祖上的功勋伟业,溯本清源,都把自己家写有堂号的灯笼挂于宅院门口,或者印在器物上,作为区别于他族的标志。这就是堂号的演化由来。 我族的堂号为青藜堂,青藜,俗称红灰苕,一年生草本植物。颈高5、 6尺,叶心色为红色,可以食用,花小黄绿色,颈老可做拐杖,坚硬而轻,并可点火照明用。 相传,西汉高祖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在天禄阁校书,时值元宵节,其他人都出去游玩了,只有刘向读书至深夜,直到蜡烛燃尽。仍在黑暗中吟诵书经。忽然,一位老人擎着青藜杖进来了,老人向青藜杖一吹气,青藜杖燃起亮光给刘向照明,让他读书。 刘向对老人肃然起敬,急忙施礼问道:“请问长着尊姓大名?”老人回答“我是太乙星精,听说卯金氏(刘)的孩子好学,所以来看看。”说完,就不见了。这时天已大亮了。此后,刘向博学多识,成为安帮定国的人才。辅助汉朝30年,政绩卓著。《幼学琼林》中记载:“汉刘向校书于天禄,太乙燃藜”,由此,我族取名叫 青藜堂。
中华万家姓 中华刘氏网 2007-04-09
前言 始迁祖名刘善 ,字 近斋。原籍今安徽省宿州市南20公里处,桃源镇沈寨前,蕲县镇忠义村后的 “回龙潭”。明初(约1336年前)避乱来到沭阳(现江苏新沂),居住在佃户。二世祖共四人。长房刘悦,迁居沭阳县湾桃河;二房刘怿迁居北沟;三房刘悟仍住佃户:四房刘怡迁居沭阳县 老河头。关于这四支的由来,旧有的家谱都有记载。雍正丙午年(1732)年十一世祖刘接周修订。至1882年再次修订,已经150余年。光绪8年十五世祖刘庆延,刘庆宜等人又对家谱作了修订。2004年末十九世刘奎军,二十一世刘志高、刘志国等第四次修订成册。自明初到现在已经六百余年,刘氏后裔已经繁衍20余代。人丁兴旺。遍及全国及港澳台甚至海外。 从许多老谱和历史资料记载确定,从大始祖距今4560多年,相传150余世。汉高祖刘邦是第75世人,从汉高祖刘邦起,至今2210年,下边又到78世人。最低辈分已到151世。我族始迁沭阳(现新沂)的祖先刘善迁居佃户至今已经637年,相传已经25世了。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其他刘姓支系有如此长的世系记录,因此除本支外,其他同姓者,难以确定世系关系。本册节选二房怿公后裔十六世祖全宗以后的支系,力求明了、简洁、便于后代传记。(21世刘军草) 刘氏族徽释义 刘氏族徽图案 为里外三层的红色吉祥标志。外围分上下两个弧形各排12枚古钱,象征西汉东汉各传12帝。中间层两条巨龙相攀 形成心形,因为我祖累公在夏朝养二龙有功,夏王赐御龙氏。最里面为一大鼎,象征刘氏帝业鼎盛。因汉高祖斩蛇著符,崇尚红色,所以族徽颜色定为红色。 一世祖刘善墓 现在仍完好保存在 北沟镇 佃户村南 火车南站附近 墓高五米,面积0。26亩。墓地直径15米。 关于堂号的由来 许多姓族,为了缅怀祖上的功勋伟业,溯本清源,都把自己家写有堂号的灯笼挂于宅院门口,或者印在器物上,作为区别于他族的标志。这就是堂号的演化由来。 我族的堂号为青藜堂,青藜,俗称红灰苕,一年生草本植物。颈高5、 6尺,叶心色为红色,可以食用,花小黄绿色,颈老可做拐杖,坚硬而轻,并可点火照明用。 相传,西汉高祖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在天禄阁校书,时值元宵节,其他人都出去游玩了,只有刘向读书至深夜,直到蜡烛燃尽。仍在黑暗中吟诵书经。忽然,一位老人擎着青藜杖进来了,老人向青藜杖一吹气,青藜杖燃起亮光给刘向照明,让他读书。 刘向对老人肃然起敬,急忙施礼问道:“请问长着尊姓大名?”老人回答“我是太乙星精,听说卯金氏(刘)的孩子好学,所以来看看。”说完,就不见了。这时天已大亮了。此后,刘向博学多识,成为安帮定国的人才。辅助汉朝30年,政绩卓著。《幼学琼林》中记载:“汉刘向校书于天禄,太乙燃藜”,由此,我族取名叫 青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