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次一直用【中档火】加热拆茶(100克一个的沱茶),全部加热时间控制在20--30秒钟左右,大部分沱茶火候控制的还算不错,分拆后的几乎没有损伤原味;但也有的沱茶局部出现【烧过头】现象,略有点焦黄,泡的茶有点烤香味道。这说明,【中档火】候加热还是有点【大而急】,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还是会出现偏差,而且温度加热不太均匀,有局部加热超多现象。
于是乎今天我改变策略,用更小一点的火候:【解冻档】火加热拆茶。
以前我用100克的沱茶热拆,这次大胆选用250克沱茶【昌云普洱沱茶】热拆。
先准备好一个干净的,大一点不锈钢盆,里面放好茶刀。
把沱茶包装纸略微拆开,带包装纸一起放进微波炉,火候调到【解冻】档,由于有了经验,这次并没有看表算时间,时间全靠估计心算。
把加热时间调到任意分钟开始加热。
时间大约过了30秒,我手动关掉炉火,拉开炉门,伸手一摸沱茶表面,温度微微有热气,再摸茶碗内部,与表面温度几乎一直,稍稍温热。
于是乎再关上炉门,开动时间档再次加热,大约30秒左右,开炉试温,茶的内外温度大约50度的样子,热而不烫。
这时感觉关键时候到了。
再次关炉门开火加热,大约20--30秒,手动关火,开炉门,伸手一摸,感觉沱茶刚好有点烫手但又不是太烫,温度没有超过70度的样子,茶碗心内也是如此,看来此次沱茶内外加热均匀,控制得当。
于是乎取出沱茶放进盆里,左手扶茶右手持茶刀,轻轻插入茶沱圆面,此时已感觉这个沱茶明显已经变软,茶针轻易刺入,茶索轻柔而不宜拨断;于是乎连拨带挑,三下五除二,拆成半盆茶片;这个过程香气飘渺宜人,似乎有股湿气带着香气,伴随拨散动作,由内而外散发出来,飘满全屋。
这种拆茶法不沾水汽,不用特意晾晒,拆好后稍凉一会装盒即可。
用烧好的水,马上泡了一壶。洗茶一遍,满水品之。茶色~ 香气 ~苦涩感---完全与原茶无异,完全没有找到一点烧烤过的味道。
此次试验,个人感觉:微波炉改用【解冻档】加热拆茶,比【中档】更容易控制时间和火候,比较好的保护原茶味道,并且适合大沱和饼子茶的拆解。
后续微波拆茶,将陆续报道。
于是乎今天我改变策略,用更小一点的火候:【解冻档】火加热拆茶。
以前我用100克的沱茶热拆,这次大胆选用250克沱茶【昌云普洱沱茶】热拆。
先准备好一个干净的,大一点不锈钢盆,里面放好茶刀。
把沱茶包装纸略微拆开,带包装纸一起放进微波炉,火候调到【解冻】档,由于有了经验,这次并没有看表算时间,时间全靠估计心算。
把加热时间调到任意分钟开始加热。
时间大约过了30秒,我手动关掉炉火,拉开炉门,伸手一摸沱茶表面,温度微微有热气,再摸茶碗内部,与表面温度几乎一直,稍稍温热。
于是乎再关上炉门,开动时间档再次加热,大约30秒左右,开炉试温,茶的内外温度大约50度的样子,热而不烫。
这时感觉关键时候到了。
再次关炉门开火加热,大约20--30秒,手动关火,开炉门,伸手一摸,感觉沱茶刚好有点烫手但又不是太烫,温度没有超过70度的样子,茶碗心内也是如此,看来此次沱茶内外加热均匀,控制得当。
于是乎取出沱茶放进盆里,左手扶茶右手持茶刀,轻轻插入茶沱圆面,此时已感觉这个沱茶明显已经变软,茶针轻易刺入,茶索轻柔而不宜拨断;于是乎连拨带挑,三下五除二,拆成半盆茶片;这个过程香气飘渺宜人,似乎有股湿气带着香气,伴随拨散动作,由内而外散发出来,飘满全屋。
这种拆茶法不沾水汽,不用特意晾晒,拆好后稍凉一会装盒即可。
用烧好的水,马上泡了一壶。洗茶一遍,满水品之。茶色~ 香气 ~苦涩感---完全与原茶无异,完全没有找到一点烧烤过的味道。
此次试验,个人感觉:微波炉改用【解冻档】加热拆茶,比【中档】更容易控制时间和火候,比较好的保护原茶味道,并且适合大沱和饼子茶的拆解。
后续微波拆茶,将陆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