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景、问题及角度
万历至崇祯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江苏吴江地区女性有文名者,首推叶绍袁一家,其妻沈宜修、其女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等,于诗词文赋颇有精通。《午梦堂集》便是叶绍袁于崇祯九年(1636)在为其妻女等人精心编辑的一部诗文合集。
在叶绍袁所处的那个时代,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呈现出开放、繁盛的面貌,货币经济推动着市民社会的蓬勃发展,同时新的社会思潮和观念也风起云涌。“好货好色”的观念在明中叶李梦阳等人那里开始萌发,经王学左派的推动,至晚明已蔚成风气。冯梦龙对俗世故事的欣赏、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对“独舒性灵、不拘格套”的大力标举,都在表明,对人之真性情的张扬成为一些文人哲人反对儒家正统的行为标志。江南也因此而成为一种符号,“一种流行的诗意暗示、想象出的丰富形象、享乐主义和美丽”。
万历至崇祯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江苏吴江地区女性有文名者,首推叶绍袁一家,其妻沈宜修、其女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等,于诗词文赋颇有精通。《午梦堂集》便是叶绍袁于崇祯九年(1636)在为其妻女等人精心编辑的一部诗文合集。
在叶绍袁所处的那个时代,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呈现出开放、繁盛的面貌,货币经济推动着市民社会的蓬勃发展,同时新的社会思潮和观念也风起云涌。“好货好色”的观念在明中叶李梦阳等人那里开始萌发,经王学左派的推动,至晚明已蔚成风气。冯梦龙对俗世故事的欣赏、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对“独舒性灵、不拘格套”的大力标举,都在表明,对人之真性情的张扬成为一些文人哲人反对儒家正统的行为标志。江南也因此而成为一种符号,“一种流行的诗意暗示、想象出的丰富形象、享乐主义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