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灵独觉法
彻识仁体,明心见性而与道合真。
一静极通神工夫。故日:「心至无心神自定,一灵独耀遍乾坤。」
2. 泯外守中法
儒门以「执中」为心法,并以中庸之道为天下后世倡。老子以「守中」为心法,丹道门庭修 更有「守中」与「守中黄」一诀法,心口相传。
3. 冥心守一法
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叁,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生於一,一生於道,故守一即可至於道。
4. 系心守窍法
守中守一,为无形无相无位之道法
归於一切处无心、无念、无欲、无为,
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均可守,
道家守窍法,均有口诀,有工程,有火侯,有符度,有证验,有境界;惟此则过来人自知,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5. 虚心实腹法
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壶子谓「心不虚则神死,腹不实则命危。」心不虚极,则不能空灵,亦不能清明在躬
道家秘传有「积气实腹法」,有「聚气实腹法」,腹实即所谓「丹田有宝」也。丹田有宝后,尚有「采药」「过关」「服食」「温养「沐浴」「还丹」「神化」诸法,法各有诀。实腹者「坤」腹,虚心者「离」心;故有「实阴服食」与「取坎填离」之方;此亦为交合心肾、变换阴阳之诀法。故曰:心处神来合,腹实命不枯。
6. 心息相依法
即做功夫时,心不易制服,亦不易系住,欲其息诸乱想杂念,入於静定境中,了不可得。於是而可采行此一工法,使心相依於息。相守於息。
7. 凝神寂照法
凝法即凝集心神之法,浅言之,也就是意志集中、精神专一之法。
8. 回光返照法
回光法乃做功夫时,宜收拾精神,依照太乙金华宗旨所示:
9. 息心止念法
人之心无时不动,动则散乱,而万念纷飞,幻想交织,无时或静。动一分妄念,则损一分真气;多一分清静。即添一分元阳。欲得其本心,全其真阳,则须寂其心,死其心,使一心不动,万念俱止,心寂则念自止,念止则心自寂。心静为心,动则为念;念者,人。二心也。一心即正,正者,止於一也;二心即魔,魔者,其鬼如麻似粟也。人之所最难降服者,即此魔心用事。即心为圣,即心为魔;即心是佛,即心是贼。
10. 存相谷神法
道家用功心地,有「存想」一法。存想与观不同,犹回光与回机之有别。心不可动,亦不可失;妄心不可有,照心不可无。
11. 息妄全真法
道家修道,重真心为用。真心在妄即凡夫,妄心归真即圣地。真心者,即人之本来心,亦即道心、天心;妄心则为凡心、物心,以及虞廷十六字心法中之人心。动心即妄,不动心即真
12. 返还先天法
道家修炼,最重先天,而忌后天用事。此即是说:道家修炼,重末形而不重已形,重未然而不重已然;重无象之象,无相之相,无物之物,无体之体。修重逆修逆用,诀重返本还元;鼎重先天炉鼎,卦重画前一封。
总上十二法,虽未能概道家静坐心法之全,然大要者皆已简述无馀。
问耕耘,不问收获;无怠无荒,无忘无助;自是一日有一日之功,一月有一月之功,一年有一年之功,日积月累,自有进境;
此外尚有静观太极法,运转乾坤法,长养圣胎法,存想丹头法,混和五气法,阖辟玄牝法,水火既济法,定神出神法,神通变化法,羽化登真法;均为修仑而亦可修心,了命而亦可了道者。
彻识仁体,明心见性而与道合真。
一静极通神工夫。故日:「心至无心神自定,一灵独耀遍乾坤。」
2. 泯外守中法
儒门以「执中」为心法,并以中庸之道为天下后世倡。老子以「守中」为心法,丹道门庭修 更有「守中」与「守中黄」一诀法,心口相传。
3. 冥心守一法
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叁,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生於一,一生於道,故守一即可至於道。
4. 系心守窍法
守中守一,为无形无相无位之道法
归於一切处无心、无念、无欲、无为,
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均可守,
道家守窍法,均有口诀,有工程,有火侯,有符度,有证验,有境界;惟此则过来人自知,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5. 虚心实腹法
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壶子谓「心不虚则神死,腹不实则命危。」心不虚极,则不能空灵,亦不能清明在躬
道家秘传有「积气实腹法」,有「聚气实腹法」,腹实即所谓「丹田有宝」也。丹田有宝后,尚有「采药」「过关」「服食」「温养「沐浴」「还丹」「神化」诸法,法各有诀。实腹者「坤」腹,虚心者「离」心;故有「实阴服食」与「取坎填离」之方;此亦为交合心肾、变换阴阳之诀法。故曰:心处神来合,腹实命不枯。
6. 心息相依法
即做功夫时,心不易制服,亦不易系住,欲其息诸乱想杂念,入於静定境中,了不可得。於是而可采行此一工法,使心相依於息。相守於息。
7. 凝神寂照法
凝法即凝集心神之法,浅言之,也就是意志集中、精神专一之法。
8. 回光返照法
回光法乃做功夫时,宜收拾精神,依照太乙金华宗旨所示:
9. 息心止念法
人之心无时不动,动则散乱,而万念纷飞,幻想交织,无时或静。动一分妄念,则损一分真气;多一分清静。即添一分元阳。欲得其本心,全其真阳,则须寂其心,死其心,使一心不动,万念俱止,心寂则念自止,念止则心自寂。心静为心,动则为念;念者,人。二心也。一心即正,正者,止於一也;二心即魔,魔者,其鬼如麻似粟也。人之所最难降服者,即此魔心用事。即心为圣,即心为魔;即心是佛,即心是贼。
10. 存相谷神法
道家用功心地,有「存想」一法。存想与观不同,犹回光与回机之有别。心不可动,亦不可失;妄心不可有,照心不可无。
11. 息妄全真法
道家修道,重真心为用。真心在妄即凡夫,妄心归真即圣地。真心者,即人之本来心,亦即道心、天心;妄心则为凡心、物心,以及虞廷十六字心法中之人心。动心即妄,不动心即真
12. 返还先天法
道家修炼,最重先天,而忌后天用事。此即是说:道家修炼,重末形而不重已形,重未然而不重已然;重无象之象,无相之相,无物之物,无体之体。修重逆修逆用,诀重返本还元;鼎重先天炉鼎,卦重画前一封。
总上十二法,虽未能概道家静坐心法之全,然大要者皆已简述无馀。
问耕耘,不问收获;无怠无荒,无忘无助;自是一日有一日之功,一月有一月之功,一年有一年之功,日积月累,自有进境;
此外尚有静观太极法,运转乾坤法,长养圣胎法,存想丹头法,混和五气法,阖辟玄牝法,水火既济法,定神出神法,神通变化法,羽化登真法;均为修仑而亦可修心,了命而亦可了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