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月吧 关注:28贴子:130
  • 4回复贴,共1

COS摄影技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Cos摄影技巧
人像初学者由于对画面的营造不是很熟悉,所以在构图时往往会有很多不尽完善之处,可能在拍摄时的预览窗口上并不觉得,等照片一出来后所有的缺失全都冒出来了。
  人物的安排是景物的安排也是,过分的强调背景及构图的安排,而忽略掉人物的本质而流于表象,整体影像和人物并无法溶为一体,而丧失了人像摄影对人物内涵层面的表达,也是不正确的,其实这都可以透过学习而有所改善的,在这里举几个初学者常犯的缺失及改善方式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既然今天拍摄的主题是人像,人像占整个画面的比例不宜太小,如果没有很适当的背景搭配时,拍摄时可尽量靠近主题,选择较单纯的背景,利用短景深的特性,例如可开大光圈,选择较长焦距的镜头或是选择离主体较远较干净的景物当背景都可以简化背景,使主体突出。
  2.一般初学者习惯把主题至于画面中央,可适着将主题移至井字构图的黄金点或黄金线上,养成先对焦(锁定) 再重新去构图的习惯。
  3.在公园外拍时,树枝、横杆、梁柱或反光斑点尽量不要置于MODEL脸部的四周,可适度的改变拍摄者与MODEL的角度,利用视角的改变将这些不适当的景物气除在画面之外。
  4.很显眼的景物,例如鲜艳的花朵,无论是当前景或背景都应尽量模糊或淡化才不至于强走MODEL的风采而有喧宾夺主的情形产生。
  5.无论直幅或横幅完全依MODEL当下所呈现的肢体语言为依据并注意画面的水平,特殊的表达方式则不此限。
  6.此外也要尽量避免过的线条画过整个的画面,不破坏影像的完整性,例如公园的长条椅、栏杆上方的横杆、楼梯的扶手、细长的柱子等等,都应尽量避免,此外肢体的安排如不恰当时,也会产影像上的切割,对影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7.尔后各位无论在取景及构图方面都有较深入的体会时,个人建议可试着去突破既有的构图法则,创造出个人特有的STYLE,搭配底片、相关镜头及滤镜的运用,逆向去思考大胆的去安排人物与景物的关联,在另类的影像中,找到自己的风格。


1楼2014-05-23 22:22回复
    以人物为主体的照片,背景的作用十分 重要,通过人物与背景的相互关系可揭示人 物的内心世界。
      从人像摄影的实践来看,背景可能是多 种多样的,有平面的,有纵深的,有室内 的,也有室外的……如何借背景刻画被摄人 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根据照片所欲阐明的主题来选择背 景 拍摄人物照片,摄影者通常具有很明确的创作主题,由于主题的不同,摄影者在选择背景时就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分别予以合理 的取舍。譬如欲显示被摄者的职业特点,我们可把其工作现场作为背景,并采用现场自 然光线拍摄,力求画面产生常态的气氛,把 环境作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环境来衬托人,用环境来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假如照片反映的是人物的容貌、气质, 那背景就应以简洁、朴素为佳,这样,就可 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主体,使人物形象显得很鲜明、生动。
      为了刻画好人物的个性 和其艺术成就,摄影师选择了一幅巨型 抽象画作背景,同时在被摄者的服装上 也作了涂画,结果这独特的背景把人物 形象烘托得很突出,令人难忘。
      二、根据背景的内容来选用不同的 光圈 一旦确定了背景内容,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便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具体该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这就要看背景的内容,如果背景是整个,画面中一个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传达出许多有助于观众了解 被摄者的信息,那应该采用收小光圈的 做法,使背景的细部有相当的清晰度。 要是背景仅是用来作为一种有别于主体物的影调成分出现在画面中,就可以采 用放大光圈的方法,让其在画面中显得模糊。


    3楼2014-05-23 22:23
    回复
      2025-05-26 06:41:52
      广告
      三、掌握背景在画面中所占位置的 比例 背景在画面中究竟该占多少地位为 最佳,没有一个规定,但是有些原则是可以参考的。如你拍摄一幅表现被摄者职业的环境肖 像,那么背景可以用得大一些,只要不是大到 喧宾夺土的程度即可拍摄人物旅游照片,画面中有名胜古迹出现时,背景所占的地位也可以 尽量多些,避免把景色拍得残缺不齐。还有, 拍人物全身像背景宜多些,以免造成局促感,而拍胸像照、头像照,背景则宜少些,使观众 的视线更集中于主体之上。
        四、避免一些不良的背景 好的背景能起到烘托、美化被摄人物的作 用,而不良的背景则会影响画面的美观。在摄 影中,有如下一些景致一般不宜充当背景:
      1.景物零乱繁杂。
        2.喧宾夺主的亮色块的景物。
        3.具有冷色调的景物(因为当它反射到被摄物脸部时,会使人物显出一种病态的样子)。
        4.反差异常强烈的景物。


      4楼2014-05-23 22:23
      回复
        在拍人物全身照或大半身照时,被摄者的姿势及造型十分重要。要使被摄者的姿势优美,须掌握下面几个要诀:
          1.头部和身体忌成一条直线。
          两者如成直线,难免有呆板之感。因此,当身体正面朝向镜头时,头部 应该稍微向左或向右转一些,照片就会显得优雅而生动;同样道理,当被摄者眼睛正视镜头时,让身体转成一定的角度,会使画面显得有生气和动势,并能增加立体感。
          2.双臂和双腿忌平行。
          无论被摄者是持坐姿或站姿,千万不要让其双臂或双腿呈平行状,因为这样会让人有僵硬、机械之感。妥当的做法可以是一直一曲或两者构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就能既造成动感,姿势又富于变化。
          3.尽量让体形曲线分明。
          对于女性被摄者来说,表现其富于魅力的曲线是很有必要的。通常的做法是让人物的一条腿实际上支撑全身的重量,另一条腿稍微抬高些并靠着那一条站立的腿,臂部要转过去,以显示其最窄的一面,胸部则通过腰部的弯曲,尽量地显示其高耸和丰腴感。同时,人物的一只手可摆在臀部,以便给画面提供必要的宽度。
          4.坐姿忌陷。
          表现被摄者坐姿时,不要让其像平常一样将整个身体坐进椅子。如果这样,她的大腿会呈休息的状态,以至于腿上端多脂肪的部分隆起,使大腿显得很粗笨。正确做法 是让其将身体向前移,靠近椅边坐着, 并保持挺胸收腹,这样可避免肩垂肚凸现象。
          5.镜头宜远不宜近。
          一般来说,拍人物照,距离远些总比近些好。因为当镜头(尤其是短焦距的镜头)离被摄者很近时,会出现畸形现象。因此,摄影时应选择合适焦距的镜头,并让镜头与人物保 持一定的距离。根据实践我们得知若使用标准镜头拍人物头像,最佳距离在6—8英尺之间;拍胸像则 在8—9英尺之间;拍全身像,以(13—22英尺之间为宜。此外,让被摄者的手和脚紧靠着.身体,有助于避免畸形现象的发生,而一旦当它们离身体前后18 英寸以上,就会显得比例失调,手、脚会变得过大或过小。
        6.表现好手姿。
          被摄者的手在画面中比例不大,但若摆放不当,将会破坏画面的整体美。拍摄时要注意手部的完整,不要使之产生变形、折断、残缺的感觉。如手叉腰或放进口袋里时,要露出部分手指,以免给人以截断的印象。


        5楼2014-05-23 22:24
        回复
          正确用光、与光线对话
            光是摄影的灵魂。因此我们要留心光线的变化,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用心与光线对话。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红色,象征着浪漫;阴暗的天空呈现出灰色的冷色调,象征着忧郁;树荫中撤下一束阳光,透射出欢乐、愉悦的情绪……。
            分辨光的强度
            硬调光通常是由单一光源发出的,比如:太阳、聚光灯、闪光灯或单只灯泡。在这种照明下,被摄体反差较大,细节和质地被突出。你可以运用这种光线获得纪实效果。
          与此相反,漫射光线产生的光质较软。室内间接的照明,户外的树阴和阴天时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肖像和静谧的户外风景都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讲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摄体的质感会相应地被强化或削弱,被摄体的形状就会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调是愉快的还是忧郁的,也会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相机上方或后方(通常称之为正面光)投射过来的光线会降低被摄体的层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于营造高光和阴影。较好的选择是让光源偏于一侧,同被摄体成大约45°角的侧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细节。
            当光线从被摄体身后射来,正对着相机时就会产生逆光。拍摄对象在逆光中显得富于戏剧性。在拍摄肖像时,逆光在人物的头发边际产生漂亮的轮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产生剪影的效果。
            数码相机摄影技巧
            在传统摄影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也不容易掌握的色温问题,在数码相机中已不复存在,因为数码相机可以通过白平衡来调整解决,而无需考虑光源色温与底片的关系了。这又是数码相机的一大优点。
            而数码相机比起传统感光材料,尤其是新的染料型感光材料,数码相机在曝光宽容度指标上并无优势,所以拍摄时的准确曝光仍是数码相机获得良好影像质量的基本原则。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数码相机对光线的要求更高,在室内拍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室内拍摄时若不可外另照明时,就应尽量使用闪光灯。


          6楼2014-05-23 22: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