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线吧 关注:53贴子:378
  • 1回复贴,共1

吴老师发来的信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发吴爱珍老师发来的信息:
5月18日(星期日)21:30,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将播映
往事:《那时,阿拉在小三线》


1楼2014-05-16 11:42回复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为防止外界可能的军事入侵,中央规划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国防安全大转移。所谓的“三线”是中央根据各地安全级别的高低,把沿海、沿疆划作一线,中部的缓冲地带作为二线,远离前线的中西部地区视为三线。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省区的腹地为小三线。上海不仅在大三线建设中支援了全国,同时将安徽南部、江西南部地区作为自己的后方基地,积极开展小三线建设。
      上海小三线建设于1965年开始筹建,由机电、轻工、仪表、化工、冶金、电力、交通、建材、物资等14个局共65个单位包建,先后在皖南的徽州、安庆、宣城三个专区和浙江临安等地建成了81个单位。
      故事围绕着三代人在山坳里的工作生活以及他们如何离开小三线展开。老刘是第一批到达三线的老工人,他自愿报名并且举家迁移到山里,马志英是第二代技术工人,在红星厂的弹药车间制做黑素金,在坚守工作岗位的同时他仍不放弃飞出山里的梦想,相信“未来五十年中国会有巨大的变化,我们要做好准备。”   云安是在内蒙古工作的南京姑娘,为了能调到离家乡比较近的地方,参加小三线征婚与普通打铁工人葛鼎学相识、相恋、相许,在山里过着踏踏实实过日子。   老刘一家、马志英和葛、云夫妇,在时代的大变革浪潮中,最终都走出了大山,但他们洒满汗水、留下无数青春记忆的地方,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本片结合访谈和大量实景拍摄,当事人讲述。


    2楼2014-05-17 17: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