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初中对人生开始有所反思之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渴望找到内心的自由,我不大关心“我是谁”这个问题,我比较关心的是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内心的独立与自由。
上高中后由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再加上对人生的诸多困惑,我慢慢掉入忧郁状态而摆脱不出来。一方面渴望找到内心的自由,另一方面渴望摆脱抑郁寡欢的状态,这也就成了迫使我往内探索的强大推动力。
后来我自己摸索出来的心灵成长方法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会拉出一部分注意力去留意自己内心现在发生了什么,这份留意就是自我观察,这是我了解自己的内心与转化自己内心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另一方面我会尽量减少一些没必要的人际交往,花更多的时间来与自己的内心安静共处,在与内心共处的过程中去进行内省,从而不断去沉淀与整理自己的内心。 经过近十年的自我反省与自我观察,我发现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摆脱对思想的认同的,但是我的内心还是无法真正安定下来。
2011年开始接触灵性书籍,让我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深的认识,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托利的《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这本书,应该说是这本书帮我弄懂了什么是觉知,什么是小我,什么是内在空间。我发现我一直在利用自己的觉性在进行自我观察,只是我没认出它而已,我也一直感觉在思想的周围有一个宽广的内在背景空间,只是我不知道那就是心的本质,是托利的书点醒了我。有句话说的是“当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这里的老师不是指某个上师,而是说你需要的知识,也许读托利的书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准备好了,托利的书有可能唤醒他,但如果并没有准备好,那么读托利的书可能一无所获。
我一直在寻找内心的自由,现在我知道了,只要能把注意力从思想中拉出来,然后安住在内在那个宁静的背景空间里,这就是安住当下,这也就是自由。我的内心现在慢慢安定了下来,我也知道怎样跟自己的内心和解了。当下就是生命的皈依处,安住当下并带着觉知去生活,这就是十几年的内心探索旅程最后给我的答案。
上高中后由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再加上对人生的诸多困惑,我慢慢掉入忧郁状态而摆脱不出来。一方面渴望找到内心的自由,另一方面渴望摆脱抑郁寡欢的状态,这也就成了迫使我往内探索的强大推动力。
后来我自己摸索出来的心灵成长方法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会拉出一部分注意力去留意自己内心现在发生了什么,这份留意就是自我观察,这是我了解自己的内心与转化自己内心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另一方面我会尽量减少一些没必要的人际交往,花更多的时间来与自己的内心安静共处,在与内心共处的过程中去进行内省,从而不断去沉淀与整理自己的内心。 经过近十年的自我反省与自我观察,我发现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摆脱对思想的认同的,但是我的内心还是无法真正安定下来。
2011年开始接触灵性书籍,让我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深的认识,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托利的《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这本书,应该说是这本书帮我弄懂了什么是觉知,什么是小我,什么是内在空间。我发现我一直在利用自己的觉性在进行自我观察,只是我没认出它而已,我也一直感觉在思想的周围有一个宽广的内在背景空间,只是我不知道那就是心的本质,是托利的书点醒了我。有句话说的是“当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这里的老师不是指某个上师,而是说你需要的知识,也许读托利的书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准备好了,托利的书有可能唤醒他,但如果并没有准备好,那么读托利的书可能一无所获。
我一直在寻找内心的自由,现在我知道了,只要能把注意力从思想中拉出来,然后安住在内在那个宁静的背景空间里,这就是安住当下,这也就是自由。我的内心现在慢慢安定了下来,我也知道怎样跟自己的内心和解了。当下就是生命的皈依处,安住当下并带着觉知去生活,这就是十几年的内心探索旅程最后给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