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央演绎采霜君恋...吧 关注:7贴子:635

【梦断大清】----------------知识普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后妃服饰】(资料来至清会典与百度)
此资料纯属我自己整理出来的,因为发现很多资料的残缺错误,所以想整理各比较完整的以共大家查阅,了解清朝后妃的服饰基本特征与等级分化。为了更加适用与复古演绎,在学术名词或是无关细微处做出相应省略,希望纠结于历史的各位见谅。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后妃服饰制度,这里就再次重复一下关于后妃等级制度。
清朝的后妃等级是在明朝的基础上结合历史,与实际的情况而做出的规定,完整的制度是在康熙年间确定完善。后宫除中宫皇后一位外,下面还有皇贵妃一位,贵妃两位,妃四位,嫔六位。以下贵人,常在,答应,等不做数量规定,且不被列为妃嫔娘娘行列,被称为主子。其晋升只凭借口谕即可无册印。而嫔以上者晋升包括嫔位的晋升,都需要举行册封仪式。嫔授予四页金册,无印。妃授予六页金册,赐金印,有管理一宫的可能性。贵妃,授予十二页金册,赐金宝。皇贵妃赐金册,金宝,与贵妃制度同,有侧皇后的待遇,清朝的很多继任皇后,都曾经历过皇贵妃的这一位分。


1楼2014-05-13 04:09回复
    借用的


    2楼2014-05-13 04:1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服饰制度:
      清朝后妃的服饰类别大致可分为几种,:朝服,吉服,常服,便服。
      各类别的服饰用于各种规定的场合时穿戴,后妃的等级不同其服饰的规制也是不同的。
      朝服;朝服用于后妃在册封,祭祀,省亲,等大型礼仪活动。
      朝服由,朝袍,朝挂,朝裙,朝珠,朝冠,等构成。
      【皇后】所戴朝冠(包括太皇太后、皇太后)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冠檐,顶上有赤金朱纬。顶三层,中间串东珠各一颗,每层用金凤相隔,凤凰上镶嵌东珠各三颗,珍珠各十七颗,上衔大东珠一颗。朱纬(就是帽子上那个红璎珞毛绒绒的东西)上周围簪金凤七只,金凤上面镶嵌东珠各九颗,猫睛石各一颗,珍珠各二十一颗;后簪金翟一只(类似凤凰的神鸟),金翟上面饰猫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珍珠三百零二颗。五行二就(五条珍珠链子,两条明黄带子),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帽子后面半月形的明黄色布条),垂明黄色绦二,末缀宝石,青缎带。
      【皇贵妃、贵妃】所戴朝冠,其质量与皇后朝冠相同。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之。上缀朱帷。其冠顶、朱纬等之饰,也与皇后朝冠相同。惟翟尾垂珠,珍珠一百九十二颗,三行二就;但是贵妃的垂绦为金黄色,皇贵妃为与皇后一样是明黄色。
      【妃之朝冠,】顶为二层,中间东珠各一,两只金凤,凤凰上嵌东珠九颗,珍珠十七颗,上衔猫睛石。朱纬上周簪金凤五只,凤凰上镶嵌东珠七颗,珍珠二十一颗;后金翟一只,饰物与贵妃朝冠相同。
      【嫔之朝冠,】顶为二层,中间东珠各一,两层都用金翟一只,金翟上面镶嵌东珠九颗,珍珠十七颗。朱纬周围簪金翟五只,每只镶嵌东珠五颗,珍珠十九颗。冠后面金翟一只,翟尾垂珠,为珍珠一百七十二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与妃之朝冠制同。


      3楼2014-05-13 04:11
      回复
        【耳饰】
        皇后耳饰为左右各三,每个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颗。
        皇贵妃耳饰用三等东珠,余同皇后。贵妃制同。
        妃之耳饰用三等东珠,余皆同贵妃服制。
        嫔之耳饰用四等东珠,余皆同妃服制。


        6楼2014-05-13 04:12
        回复
          【领约】
          就是朝服像的那个金项圈。
          皇后领约,镂金,饰东珠十一,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绿松石各二。
          皇贵妃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七,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贯珊瑚,末缀珊瑚各二。
          贵妃之领约,垂绦为金黄色。余制与皇贵妃相同。
          妃、嫔之领约,皆同贵妃制。


          8楼2014-05-13 04:13
          回复
            【清朝后妃妃发式】
            清代后妃梳什么发式,可以说是一件神秘莫测的事情:自从慈禧垂帘听政,以“母仪”昭著天下才揭开这一秘密。流行于清末的“大拉翅”被世人认定是宫廷后妃的正式发式,宦官命妇,民间女子纷纷效法,流传至今的戏剧舞台上。其实,清代后妃发式也与清代社会发展一样经历了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朴实到奢华的过程。
            统治清代的满族原生活于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们渔猎、耕种、采摘的生活方式。为了行动快捷,便于骑射,满族男女都有辨长盘髻的习惯。即将头发集于头顶编一长辨,盘一圆髻。当时无论身份高低,贫富贵贱,发式统一。到后来努尔哈赤建后金国,始建冠服制度。宫廷后妃命妇为了大典时戴朝冠的需要,将头顶之盘髻松散于脑后。清初,再次健全冠服制度。除大典礼时后妃戴朝冠外,喜庆节日后妃要戴钿子。


            10楼2014-05-13 04:18
            回复
              【扁方】
              到清代晚期,清宫后妃又风行头套式的“大拉翅”发型。“大拉翅”是一形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需用时,戴在头上,不用时,摘下搁置一边。既能美饰头发,又摘戴自如,可谓两全其美。《清宫词》曰:“凤髻盘出两道齐,珠光钗影护蝤蛴。城中何止高于尺,叉子平分燕尾底。”大拉翅取代了用发架梳的两把头,据说是慈禧的独创发明,与她在清宫中的地位有关。慈禧以秀女选入清宫,由贵人、嫔、妃晋封为皇贵妃。在咸丰帝病逝承德后,慈禧唯一的儿子戴淳继承皇位。尊慈禧为圣母皇太后,并开始垂帘听政,操纵清代政治大权达半个世纪。慈禧名为皇太后,实为一代女皇,她所处地位与清代的皇太后、皇后都不同。加之她奢侈无度、生活靡费。衣食住行都要符合她追求“美”的标准。由此可见,慈禧创制“大拉翅”式的发套,正是她权欲、地位的真实写照。


              12楼2014-05-13 04:20
              回复
                【皇子成婚】
                清皇子之妃称“福晋”(按:清宗室之妻均称“福晋”。福晋,满语妻子和贵妇之意。福晋等级依其丈夫爵位、身份的高低而定。如有皇子福晋、亲王福晋、郡王福晋等。又因其本身的嫡庶关系,有福晋和侧福晋之分)。
                皇子婚礼主要有指婚、纳采(早期称“初定”)、奉迎、合卺、朝见、归宁等程序。指婚之日,宗人府主管大臣与皇子福晋之父至乾清门东阶下,大臣宣旨:“今以某氏某女作配与皇子某为福晋”。福晋之父承旨,行三跪九叩礼谢恩。此后,皇子择吉日、身着彩服去福晋家拜见其父母。
                纳采礼品由内务府派员筹备并送至福晋家,有:金约领1副、大小金簪 各3支、金珥6个、金钏4个、金衣钮100粒、银衣钮200粒、制衣用貂皮 104张、制帽用貂皮3张、制被褥用狐皮250张、水獭皮7张等。此外,赐 福晋父金、银、狐皮、貂帽、金带、佩饰、靴袜及马1匹;赐福晋母金珥、 狐皮袍、獭皮和马1匹。福晋家设宴款待送礼官员。
                成婚前一日,福晋家将嫁妆送到皇子宫中预先布置。嫁妆规格虽较皇后入宫要低,但也奢华非常,远非一般百姓可比。又有所谓“开箱礼”。此系满洲旧俗,即在嫁妆开箱之后,福晋要先向皇帝、皇后进奉衣服各9套,以 示孝敬公婆。此礼曾长期遵行。道光二年(1822年),为示“黜华崇实之意”, 清宣宗旻宁下谕禁止,此礼遂停。
                婚礼这天,皇子以蟒袍、补服为吉服,先去皇太后、皇帝、皇后处依次 行礼;如果是妃嫔所出,还要再给亲生母亲行礼。同时,内务府大臣率属官 20员、护军40名至福晋家奉迎。福晋入宫后至皇子宫与皇子行合卺礼。命 妇唱“交祝歌”、进合卺酒。饮毕,诸人皆退。是日皇子宫张幕结彩,设宴 招待福晋父母及亲族,文武二品以上大臣及命妇均须与宴祝贺。
                第二天一早,皇子偕福晋依次去叩见太后、皇帝、皇后等,谓之“朝见 礼”。 婚礼后的第9天行“归宁礼”(民间俗称“回门”)。皇子偕福晋至福 晋家拜望福晋父母;福晋家则设宴款待一对新人。一般于午时(中午12点) 以前宴毕,皇子偕福晋还宫。至此,皇子婚礼结束。


                13楼2014-05-13 04:2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下面是整理的封号是从清朝历代后妃的封号与谥号中摘录】
                  (只包括嫔位以上的封号,贵人常在,答应不做其数)
                  例如:懿 德 敏 僖 宜 慧 平 良 荣 宣 成 顺
                  密 纯 裕 勤 惠 端 穆 熙 襄 静 敦 肃 悫
                  齐 谦 宁 敬 贤 哲 悯 淑 嘉 庆 恭 忻 愉
                  颖 婉 舒 豫 芳 晋 容 睿 仪 怡 恂 诚 慎
                  恭 瑞 福 寿 祥 鄂 淑 和 华 淳 安 恩
                  庄 恕 信 简 逊 如 贞 钦 禧 熹 恪 玫
                  吉 云 璹 玉 玶 瑃 鑫 丽 珍 瑾
                  康 昭 靖 琪 俪


                  16楼2014-05-13 04:25
                  回复
                    清朝后妃月例用度
                    皇后:
                    年例:银1000两,蟒缎2匹,补缎2匹,织金2匹,妆缎2匹,倭缎4匹,闪缎2匹,金字缎2匹,云缎7匹,衣素缎4匹,蓝素缎2匹,帽缎2匹,杨缎6匹,宫绸2匹,潞绸4匹,纱8匹,里纱8匹,绫8匹,纺丝8匹,杭细8匹,绵绸8匹,高丽布10匹,三线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线20绺,绒10斤,棉线6斤,木棉40斤,里貂皮40,乌拉貂皮50
                    日用:猪肉16斤,羊1盘、鸡、鸭各1只,新粳米1升8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粉1斤8两,白面7斤8两,荞麦面8两,豌豆3合,白糖1斤,盆糖4两,蜂蜜4两,核桃仁2两,松仁1钱,枸杞4两,干枣5两,猪油1斤,香油1斤,鸡蛋10个,面筋12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1斤,甜酱1斤6两5钱,清酱1两,醋2两5钱,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白蜡5支,黄蜡4支,羊油蜡1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10斤、冬20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
                    皇贵妃:
                    年例:银800两,蟒缎1匹,补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6匹,衣素缎3匹,蓝素缎3匹,帽缎1匹,杨缎4匹,彭缎4匹,宫绸2匹,潞绸3匹,纱8匹,里纱7匹,绫7匹,纺丝7匹,杭细7匹,绵绸6匹,高丽布8匹,三线布3匹,毛青布15匹,深蓝布15匹,粗布5匹,金线14绺,绒8斤,棉线6斤,木棉30斤,里貂皮30,乌拉貂皮40
                    日用:猪肉12斤,羊1盘、鸡1只(或鸭1只),陈粳米1升5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粉1斤8两,白面5斤,荞麦面8两,豌豆3合,白糖5两,盆糖4两,蜂蜜4两,核桃仁1两,松仁1钱,枸杞4两,干枣5两,猪油1斤,香油1斤,鸡蛋10个,面筋12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1斤,甜酱1斤6两5钱,清酱1两,醋2两5钱,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白蜡5支,黄蜡4支,羊油蜡1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10斤、冬20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
                    贵妃:
                    年例:银600两,蟒缎1匹,补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4匹,衣素缎3匹,蓝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2匹,彭缎1匹,宫绸2匹,潞绸3匹,纱4匹,里纱7匹,绫6匹,纺丝7匹,杭细5匹,绵绸5匹,高丽布6匹,三线布2匹,毛青布12匹,深蓝布12匹,粗布5匹,金线12绺,绒6斤,棉线4斤,木棉25斤,里貂皮20,乌拉貂皮30
                    日用:猪肉9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5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5勺,白面3斤8两,白糖3两,核桃仁1两,干枣1两6钱,香油6两,鸡蛋4个,面筋4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5钱,清酱8钱,醋2两5钱,鲜菜10斤,茄子8个,王瓜8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5支,红箩炭夏10斤、冬15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
                    妃:
                    年例:银300两,蟒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4匹,衣素缎2匹,蓝素缎1匹,帽缎1匹,彭缎3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4匹,里纱5匹,绫5匹,纺丝4匹,杭细5匹,绵绸5匹,高丽布5匹,三线布2匹,毛青布10匹,深蓝布10匹,粗布3匹,金线10绺,绒5斤,棉线3斤,木棉20斤,里貂皮10,乌拉貂皮20
                    日用:猪肉9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0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5勺,白面3斤8两,白糖3两,核桃仁1两,干枣1两,香油6两,鸡蛋4个,面筋4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5钱,醋2两5钱,鲜菜10斤,茄子8个,王瓜8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2支,红箩炭夏5斤、冬10斤,黑炭夏25斤、冬4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
                    嫔:
                    年例:银200两,蟒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1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2匹,衣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1匹,里纱2匹,绫3匹,纺丝3匹,杭细3匹,高丽布4匹,毛青布8匹,深蓝布8匹,粗布4匹,金线6绺,绒3斤,棉线3斤,木棉15斤,里貂皮4,乌拉貂皮20
                    日用:猪肉6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0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5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8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2支,红箩炭夏5斤、冬8斤,黑炭夏20斤、冬3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
                    贵人:
                    年例:银100两,倭缎1匹,云缎2匹,衣素缎2匹,蓝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1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2匹,里纱2匹,绫2匹,纺丝2匹,高丽布3匹,毛青布6匹,深蓝布6匹,粗布3匹,金线3绺,绒3斤,棉线2斤,木棉12斤,里貂皮4,乌拉貂皮10
                    日用:猪肉6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8只(每月),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1支,黄蜡1支,羊油蜡1支,红箩炭冬5斤,黑炭夏18斤、冬25斤,六安茶叶7两(每月),天池茶叶4两(每月)
                    常在:
                    年例:银50两,云缎1匹,衣素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1匹,纱1匹,绫1匹,纺丝1匹,木棉3斤
                    日用:猪肉5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2支,羊油蜡1支,黑炭夏10斤、冬20斤
                    答应:
                    年例:银30两,云缎1匹,衣素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1匹,纱1匹,绫1匹,纺丝1匹,木棉3斤
                    日用:猪肉1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陈粳米6合,白面2斤,随时鲜菜2斤,黄蜡1支,羊油蜡1支,黑炭夏5斤、冬10斤


                    17楼2014-05-13 04:25
                    回复
                      【清朝妃嫔册封仪式·程序】
                      .【皇贵妃的册封】:
                      册封皇贵妃时,先由礼部和工部先期将制好的册、宝、送交内阁。届时礼部奏请,命大学士、尚书一人充册封使,侍郎、学士一人充副使。于前一天派遣官员祗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册封之日天未亮,礼部鸿胪寺官设节案和册、宝案于太和殿内,銮仪卫官在内阁门外设采亭,内阁、礼部官员先将节、册文、宝文放于亭内。随后以伞仗为前导,礼部官员前引,銮仪卫将亭抬到太和殿下,再由礼部官将节、册文和宝文陈设在殿内各案上。天明,大学士一人身着朝服立于节案东,正副册封使身着朝服立于丹墀(台阶上的空地)之东。这时,钦天监官报告吉时已到,正副使由东阶至丹墀左北面跪。大学士从案上捧节,由殿中门出授正使,正使受节后,同副使起身。内阁、礼部官再将册文、宝文重置亭内,导引銮仪卫抬至皇贵妃之宫。
                      册封之日,内銮仪卫也要先在本宫门外设皇贵妃仪仗,内监设节案、香案于宫内,正中东西分置册案和宝案。正副使受命后,由协和门至景运门外,正使站在门西面,将节授予内监,内监手捧节,内銮仪卫校尉抬册、宝亭至宫门,再由内监将册、宝随节捧至皇贵妃宫。这时,皇贵妃身着礼服于宫门内道右迎候。内监将节、册、宝陈设于宫内各案后退出。接着,引礼女官引皇贵妃在拜位北面跪,并宣读册文、宝文。皇贵妃受册、宝后,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礼毕,内监捧节出宫,皇贵妃在引礼女官导引下送于宫门内道右。内监在景运门将节授予正使。于是正使持节,副使随从,到后左门复命、还节。各有关人员均退出宫门。至此,册封皇贵妃的仪式结束。第二天,皇贵妃要亲自到皇太后宫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然后再分别到皇帝、皇后前行礼。
                      .【册封贵妃】:
                      册封贵妃时,由皇帝册封命下,礼筹备,制册、宝,选择吉日奏闻,并奏请命使派遣官员祗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到了吉日,遣使发册,册封礼仪与程序跟册封皇贵妃的相同。同日,内銮仪卫也要在贵妃中外设仪仗。其宣读册文、宝文、受册、宝及朝见礼仪均与册封皇贵妃礼同。
                      .【册封妃】:
                      册封妃时,由皇帝册封命下,礼部等制册印,并奏请命使祗告太庙后殿、奉先殿。至日遣使发册,如册封贵妃之仪。同日,内銮仪卫设彩仗于本宫门外。其宣册、印、受册、印及朝见仪式均于册封贵妃同。
                      .【册封嫔】:
                      册封嫔时,由皇帝册命下,礼部制金册,并奏请命使。到了册封之日,遣使发册,与册妃的礼仪程序相同。同日,内銮仪卫在本宫门外设嫔彩仗。其宣册、受册及朝见仪式均与册封妃时相同。
                      【由于贵人·常在·答应不属于妃嫔之列,所以其晋升为口谕即可】


                      18楼2014-05-13 04:26
                      回复
                        【清宫礼仪】
                        皇宫里日常生活方面的礼仪大致是“下跪叩首”礼,“下跪”礼,“道万福”礼,“颔首”礼四种;最重的是“下跪叩首”礼,接着是“下跪 ”礼,“道万福”礼,最轻的是“颔首”礼。下面是我总结的两大部分(公主们和格格们): 一、公主们: 1、皇帝的姐妹 (1)对皇后行“道万福”的简单礼仪;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道万福”礼(通常是有对生养过孩子的或得宠的)或“颔首”礼(通常是对没生养过孩子的或不得宠的) ,这些后宫们还相同的礼仪(如果公主向她们行“颔首”礼,她们可以回“道万福”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可以行“颔首”礼或者不行礼,而那些后宫就要行“下跪”礼了(因为自嫔以下,就是没什么头脸的身份,除非这 些公主特许,否则是要下跪的)。 2、皇帝的女儿 A、固伦公主们和皇帝的姐妹行的礼是一样的 B、和硕公主(这个就麻烦了) (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 (2)对比自己母亲位次高的后宫和自己的母亲行“下跪”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3)对和自己母亲位次相同的后宫行“道万福”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或者回相同的礼仪; (4)对比自己母亲位次低的后宫行“颔首”礼或不行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二、格格们: 接着,说宫外的格格们,格格们行的礼大同小异,我就不分开说了: (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下跪”礼或“道万福”,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行“道万福”礼或“颔首”礼,这些后宫回相同的礼仪。 而祭祀的时候,所有的后宫,从皇后到宫女,所有的公主、格格,都要向皇帝行礼,具体内容实在复杂,等我研究透了再告诉你吧。 大致上的礼仪就是这样的,应该是不会错到哪里去的,如果有错,欢迎纠正,我必虚心接受。


                        19楼2014-05-13 04:26
                        回复
                          【清朝东西六宫正殿内的匾额与宫训图】
                          此处资料来至大清会典,因历史原因的资料缺失导致了,有些宫室的资料残缺望纠结历史的朋友见谅。
                          【永寿宫】乾隆皇帝在位时,为东西六官的每一座宫殿都题写了匾额和对联,永寿宫的匾额是:"令仪淑德",对联是:"三秀草呈云彩焕,万年枝茂露香凝。"清代每当年节,东西六宫便张挂宫训图,宫训图是宫廷画家奉皇帝的旨意,从历代后妃中挑选出楷模式的人物和事迹,画成图,供嫔妃们效法。永寿宫的西壁上张挂的宫训图是"班姬辞辇图",东壁上恭悬乾隆皇帝御撰的"班姬辞辇赞",由大臣梁诗正抄写。班姬名为班昭,是西汉成帝时的妃子,世称班婕好(婕好是汉时妃子的名号,相当于后世的贵妃)。她喜读书史,高雅自律,一次汉成帝要游上林苑,邀她同乘一辆车,班昭拒绝登车,认为这样做助长了皇帝的治游,常在皇帝身边的应该是有德的君予,不应是宠姬;只有亡国之君的身边老有宠姬伴随。汉成帝听了班昭的话,十分敬佩,也很惭愧。后来班昭失宠,但却获得了后世文人的颂扬。
                          【翊坤宫】正殿内悬挂的匾额为慈禧所题的“有容德大”(乾隆题的匾额不详)宫训图不明。
                          【储秀宫】储秀宫的正殿内悬挂着"茂修内治"之匾,是乾隆皇帝题写的。每逢年节,储秀宫的西壁张挂"西陵教蚕图",东壁张挂乾隆皇帝御撰的、大臣张照敬书的"西陵教蚕赞"。宫训图之一的"西陵教蚕"。画的是远古时期,黄帝的元妃西陵氏教授妇女养蚕技法的情景。西陵氏又称嫘祖,传说她最先掌握了养蚕织布的方法。嫘祖被后世尊为先蚕氏,成为历代皇后举行亲蚕礼时所祭之神。
                          【启祥宫】清代的启祥宫正殿内,乾隆皇帝为之题写的匾额是:"勤襄内政"。西壁上,每逢年节悬挂"姜后脱簪图",东壁张贴着大臣张照敬书的、乾隆皇帝御撰的"姜后脱簪赞"。宫训图"姜后脱簪",画的是周宣王的王后姜氏的美德故事。姜后是一位贤淑的、有高尚德操的王后,周宣王曾经一度贪图安逸,早卧晚起。姜后为了规正周王,便摘下头簪和耳坠,以示自己有罪,在永巷等候宣王惩治。周宣王明白姜后的本意后,幡然改过,勤于政事,成就了周王室的中兴之业。
                          【长春宫】正殿内悬挂着“敬修内则”匾额。长春宫的西壁悬挂"太姒诲子"的宫训图,乾隆皇帝亲自撰写的"太姒诲子赞"由大臣梁诗正抄录,悬挂在东壁上。"太姒诲子"的宫训图,画面示意为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的母亲太姒,教诲武王的情景。
                          【咸福宫】咸福宫前殿的匾额是乾隆御笔:"内职钦承"。每到年节时,西壁上悬挂"婕妤当熊图",东壁上悬挂乾隆皇帝撰写的、大臣汪由敦敬书的"婕妤当熊赞"。这幅宫训图,画的是西汉元帝时冯婕妤(嫔妃名号)在危险关头护卫皇帝的故事:一次冯婕妤跟随皇帝来到御苑游玩,突然御苑兽圈中的一头熊爬出了兽栏,向皇帝一行走来。随同的嫔妃都吓得四散逃离,只有冯婕好一人挺身挡在皇帝身前,.护卫皇帝,等待侍卫人员赶来救险。事后汉元帝更加敬重冯婕妤。


                          20楼2014-05-13 04:26
                          回复
                            【景仁宫】正殿内悬乾隆御题“赞德宫闱”匾额,宫训图不详。
                            【延禧宫】正殿室内悬乾隆皇帝御笔匾曰“慎赞徽音”,宫训图为,东壁悬乾隆《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
                            【承乾宫】正殿室内悬乾隆皇帝御题“德成柔顺”匾额,宫训图不详。
                            【永和宫】正殿室内悬乾隆御题“仪昭淑慎”匾额,宫训图不详。
                            【钟粹宫】正殿内悬乾隆御题“淑慎温和”匾额,宫训图不详。
                            【景阳宫】正殿室内悬乾隆御题“柔嘉肃敬”匾额,宫训图不详。


                            21楼2014-05-13 04:2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东西十二宫宫训图】
                              景仁宫——《燕姞梦兰图》
                              承乾宫——《徐妃直谏图》
                              钟粹宫——《许后奉案图》
                              延禧宫——《曹后重农图》
                              永和宫——《樊姬谏猎图》
                              景阳宫——《马后浣衣图》
                              永寿宫——《班姬辞辇图》
                              翊坤宫——《昭容评诗图》
                              储秀宫——《西陵教蚕图》
                              启祥宫——《姜后脱簪图》
                              长春宫——《太姒诲子图》
                              咸福宫——《婕妤挡熊图》


                              23楼2014-05-13 04: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