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08,392贴子:9,634,067
  • 8回复贴,共1

运用古中医理论破解“心脑血管”疾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西医理论——高血压会引发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症状。现代医学(专家)不断告诫高血压患者应该走出:“不愿意服药、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服药”的误区!否则就会产生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其它危象,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栓塞、肾功能不全、蛋白尿……,多么严重可怕呀!
但是,按照本文观点,这一切都是处于下游的疾病!只要上游的“衣着被盖”调节(再或根据“属性”理论适当调节体征)、“限喝水”(古中医认定水停心下产生“心悸心痛胸闷气短”病状)、“排便排泄减肥”(能有效祛除高血脂)以及有时口含人丹、失血(即刮痧、放血、拔罐)等治未病疗法的综合运用,届时下游的所有危象大多都会烟消云散,人们就能省却单独防治各种血管疾病的麻烦,就能达到有效提高健康系数的目的。就此,我们于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勤于这种调节的习惯,千万不可小觑其重要意义和作用。——注:关于“衣着被盖”调节、“排便排泄”法在此省略!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1楼2014-05-09 12:32回复
    (二)
    同其它病状一样,现代医学就目前对这种疾病的一套诊治理论仍然存在极大问题。有专家例举某少年男生长时间打篮球猝死,医院检测其血红细胞大增为“血液脱水性脑梗死”!专家当场用塑料瓶装塑料小球演示血液粘稠流不动状,当往塑料瓶里注水后瓶内小球晃动证明血液因水而动,就此建议每人每天必须喝水2000—2500毫升防病;
    有人驾车踉踉跄跄地连撞几车后停下,呈呕吐昏厥状,在排除了醉驾原因后,心血管病专家诊断为“脂代谢异常突发心梗”(血脂斑块堵塞),告诫人们要降脂防患;另有专家例举马拉松比赛猝死多,认为这种情况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因此要激活“副交感神经”来抑制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以求制衡。具体方法就是平复情绪、深呼吸或者憋气、药物治疗或者应用呕吐法——又是误判误导与病因病名“异化”(另类解释)现象。
    其实,根据病状分析此三例皆是中暑急症,靠补水、降脂或者应用“抑制交感神经”防治法,不是适得其反就是难以奏效(唯呕吐法可适当使用),很明了的一种疾病被专家一医一说法地解读就会造成混乱局面,不但让人难以理解且难以防治。<?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2楼2014-05-09 12:36
    回复

      (三)
      ● 现代医学将血管疾病(多)归咎于血液高脂致“堵”与缺水致“粘”,这种观点与实际病状出入极大!如果中暑血液粘稠是血液受暑(加)热引起的,另有一种体征寒证引起血液寒瘀,二状均非“缺水”所致,也非血脂过高制造的堵塞,即该“堵因”与补水释血粘或者降脂无关,而应该祛暑(参看下面“防暑”文章)或者驱寒防治。
      当前不少专家的意识中除“心脑血管病”外,对中暑症好像没有印象,一些中医专家也存在类似情况,基本没在论坛上见到心脑血管疾病与中暑、留饮(水停心下)、体征失衡联系起来防治的说法。有中医(心脏病)专家按照西医的思维认为某种心痛是“交感神经兴奋”或者是“肝气郁结”引起,故应使用西药“安定”镇静镇痛,中药“逍遥丸”、“佛手与玫瑰花泡茶喝”舒肝理气。有人疑问:心痛与肝有关系吗?再者“安定”作为镇定药,服用后不会因此睡(死)去?但专家坚持了自己的说法;
      又有中医心血管病专家曝晒发现“清宫医案”秘籍,使用大黄、龙胆草、生石膏组方防治胸痹症。有人问道:大黄能治心脑血管疾病?答曰:当然可以;还有中医专家说心梗、胸痹(心痛)、冠心病是“心毒”引起的,因此教人用莲子心泡茶喝“清心毒”,再以“归脾丸”加强治疗。有人问:心脏病与脾有关系吗?专家用术语作答:心主血,脾生血,脾还能统血,治疗心脏病必须健脾益气养血。此外,还有使用红花、桃仁活血破瘀防治心脏病的说法……。
      我们若用“八竿子打不着”、“风牛马不相及”都不足以形容以上观点存在的严重问题!比如“泡茶喝”,如果是“水停心下”引发水寒痛,这频频喝茶不就加剧了病情?特别是使用大黄、龙胆草、生石膏、莲子心等极度寒凉药物防治胸痹症?不闹出大问题才怪呢!对照前面古中医方药诠释不难发现——这么多“专题研究”此类疾病的专家压根就不知道心脑血管病因病理、却敢在公众面前煞有其事地指导用药治病?后果不敢想象……!<?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3楼2014-05-09 12:40
      回复
        (五)
        ●以上几种不同概念的结果:结合中暑、寒证、留饮去诠释则令人豁然开朗、容易理解且易防易治,而单纯往“堵”、“粘”以及其它病因去诠释则难以理解(为什么这种疾病而今有增无减的现象)且难防难治,——至少其中相当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是这样产生的!
        (注:作为“心脑血管病”专业医生不知道中暑症〈且不说体征失衡与“水停心下”了〉?谈何是专门研究此类疾病的专家呢?有人因为中暑而按照“无痛性心梗”被做了支架安装手术。中暑症只要衣着被盖不注意或者呆在不恰当的环境里就有随时发生的可能,如果每次中暑就给安装支架,那么这个人的身体将会是怎么样的状况呢(据报道有身上被安装了十几个支架的情况)?人们未免对这种大没准头的医学行为多了一份担心;经常有驾驶员在行车途中出现“心梗”现象,起因多是驾驶室狭小空间容易制造闷热环境,而驾车又是让身体产热的劳动行为,这时的驾驶员如果不知冷暖地多穿衣服就会中暑引发“心梗”。
        预防办法:控制衣着量,并对驾驶室进行适当通风或者降温处理,必要时再口含人丹或者涂抹风油精、清凉油之类,能立马显现出防患效果——令人全身舒适、头脑清醒、手脚麻利,就会减少此类病证的出现与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换成“补水、降脂、抑制交感神经”防治法,你认为行吗?以上两套方法可以实践认定。另有救治案例,。


        5楼2014-05-09 12:46
        回复
          (六)
          ● 据此提示:1、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与中暑症、留饮病是“孪生兄弟”!即“心脑血管疾病”首先是有了暑气、留饮(水停心下)、体征失衡(心火或身心寒〈厥〉)才逐引成疾,高血脂只是次因之一,咸盐饮食影响不算大。<?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2、现代医学“无痛性心梗”是中暑与“体征寒厥”病状。中暑引发“血热瘀”,即血液因为物理热像才粘稠梗阻。而体征寒厥是血液因为体内寒甚才慢慢凝固瘀阻,就像河道冰冻水流不畅一样(此类多为糖尿病患者)。以上两种病状心胸不作痛,是因为梗阻会发生在血管任何部位,并不一定都发生在心脏。但中暑血梗性急,寒厥血梗性缓;而“水停心下”引发“心脏血寒瘀”,即血液因为水的作用产生物理与体征寒像,瘀滞在心下才作痛,属于“疼痛性心梗”。
          根据医学界定:猝死抢救在4分钟以内救活率为32%、6分钟以内降至4%、10分钟以后几乎为O 。现今,抢救中暑猝死(无痛性心梗)多采取双手按压与电击患者心胸或者进行人工呼吸,是这样的方法好还是应用“治未病”的失血疗法好?医学界应该作出科学鉴定后推广,因为这两套急救方法有着天壤之别的效果,关系到许许多多人的性命。
          ● 特别提示:猝死抢救绝不可以轻易使用盐(水)产品!否则,凶多吉少。


          6楼2014-05-09 12:48
          回复
            大师,觉的你说的很对,请您把关于您对肥胖的文章给我看看好吗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8-09 05:41
            收起回复
              症状描述,去年有一次跑步,仰头看云彩,突然感觉好像头很疼,以后总是头晕,心情不好的时候比较厉害,平常也会有一点,最近感觉视力也有下降,男,23岁!近两个月早起还感觉腰疼背疼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8-17 18: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