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生活吧 关注:3,033贴子:31,979
  • 5回复贴,共1

【1314-2】【文学院 12130437 陆思羽】【丁建略心理学与生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1楼2014-05-05 18:57回复
    听了老师的话后,我相信一见钟情了。然而我又开始怀疑一些类似于“一见钟情”的情愫了。
    之前就有些科学家认为,爱情荷尔蒙是产生爱情的原因。而今次这节课上的说法,也类似于“瞳孔放大心跳加快是产生一见钟情的原因”(老师请原谅我这样概括T T)。古往今来令无数痴男怨女产生各种爱恨纠葛荡气回肠唏嘘不已,又令无数文人骚客提笔挥毫歌颂叹惋的——爱情一类的事物,若是仅仅归结于一些身体上的物理反应或化学反应,不免……有些凉薄。虽说人身本是机体,但我总向往着精神是超脱于肉体之外的。那些动人的,美好的,深刻的,难忘的,温暖的情绪,是神圣而不能用简单的科学术语来解释的,人心的冷暖,也不是由血液的温度决定的。若是那些令人神伤或感动的执着、感情,只是因为机体本身如此,只是因为冰冷的有科学道理的生理反应,那么所有美好的故事就都不再珍贵了,所有或温暖或冰冷的情绪都没有了意义,更何况是爱情。
    爱情这样的事啊,是个谜。人心本就是谜,一颗心已经够呛,再来一颗心,两颗心碰在一起,难免扑朔迷离……记得当初我坚持不相信一见钟情的原因,就是因为我觉得,爱情这样神圣而美好的事物,怎么可以开始的那么轻率。爱情是心和心见面,第一眼,怎么能看得到对方的心呢。
    然而,课上对于一见钟情的解释,似乎可以这么理解,那一刹那,看见了自己的心。
    写下这一句,自己有些豁然开朗了。
    一见钟情,爱情荷尔蒙什么的,用它们来解释爱情,并不是冰冷的无感情的,无论是怎样科学的生理反应,都是自己的心。
    都是自己的心啊~那么我也不必纠结什么“冰冷的生理反应和温暖动人的情绪”巴拉巴拉的了。遇上了就是遇上了,爱了就是爱了。遇上了,珍惜;爱上了,深爱。
    瞳孔中的爱情,并不单单是机械的有理可循的生理反应,也是那一刹那自己心的声音。人生中能让心跳加速瞳孔放大的情况何其多,然而就那一次,两个人遇上了,心跳了。
    那么就快快乐乐的努力在一起吧~:)
    另:丁老师对于一见钟情的科学的解释,真的是十分的科学,包括后面举得一些爱情中的小例子,什么蜜月与猴子,挽手与占有欲等等都相当生动精彩,截取的电影片段也非常的……迷人。然而我只对“一见钟情”这题“浮想联翩”了这么久,因为感触最深,想的也最多。所幸在最后自己给了自己一个答案~恩恩~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也许不咋有条理,但都是真实感受~喜迎老师查收~


    3楼2014-05-05 20:09
    回复
      2025-07-24 09:14: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后续作业陆续更新中


      4楼2014-05-05 20:17
      回复
        上课要多做些笔记,可不能光记住“一见钟情”啊,心理学与生活的课堂里有好多知识呢。


        5楼2014-05-06 09:55
        收起回复
          谜一样的爱情
          爱情心理学总结听课笔记(第二次作业)
          PPT上贴吧的一些回帖,关于爱情方面的搜索结果,那么多在爱情里相似的情绪和故事……老师举在课上的例子,既体现了爱情的看似无解,也体现了大众对于爱情的关注与探问。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呢,爱情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为什么”,爱情为什么总是“谈”不清楚,爱情里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困惑?
          这样的问题,其实也是我一直疑惑的问题。本以为如此感性的问题难以寻出解决的线索,然而老师很好的给我们概括了爱情的三种常俗形态,很有帮助:
          1, 爱情作为一种生活。爱情的决定意味着生活的抉择,爱情的问题意味着生活的问题,爱情的困境来自多元价值冲突。是啊,爱情是两个人在一起相处,在一起感受彼此的心,本来无关的两个人有着各自的生活,却因为爱情而将生活融在了一起,两颗敏感的心在生活中各种小细节,对人对事的态度,两个人的情绪变化价值观念等等因素中不断碰撞,自然会有笑,也会有泪。那么,虽然身处其中时在一些问题的分歧上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爱情是这样伟大又神秘的事,既然决定在一起,那么需要有一颗宽大的包容体谅的心,才能包容爱情在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同时,不要轻易向现实举起白旗,在一起不易,要持一颗懂得珍惜和知足的心。
          2, 2,爱情作为一种信念。每个人都对爱情有着自己的理解,然而这些理解大体上总会出现相似的地方。“爱情是对自己的快乐负责vs还是对别人的快乐负责”,这个精辟绝伦的问题已经可以把对爱情的看法理解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了。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选择不同,结果便不同。我认为,在爱情里,大多还是对爱人的快乐负责的。在对爱人的快乐负责的同时,自己的快乐也得到了满足。爱人的快乐比自己的快乐更重要。不过,其实这也是个伪命题,因为当自己心甘情愿去为爱人的快乐负责的时候,我相信,这时候的自己,心里不管如何,也是快乐的。爱是两个人一起快乐的事,也是两个人一起痛苦的事。是两个人的奉献,也可能是两个人牺牲。但不管怎样,选择了,便用心爱,不后悔。
          3, 爱情作为一种体验。在爱情里,我们会患得患失,会因为一件细微的小事开心不已,也会因为对方的一个语气而落泪。以前的我觉得,爱情是甜蜜的,有苦涩,但是甜蜜居多。但是当我亲身体验了之后,我觉得爱情其实是甜苦参半的,甚至有的时候,苦涩居多。在和男朋友闹别扭的时候,心里有时候十分的委屈,觉得不甘,觉得憋闷,觉得困惑。然而老师把爱情的体验单独提出来的时候,自己有些想开了。是啊,爱情本身就是这样,有着丰富多变的情绪,这是爱情的诟病,也是爱情的珍贵之处。爱上了,便学着去接纳,接纳甜蜜,也接纳悲伤。这都是爱情的内容,都是我们的珍贵的体验,是回忆的资本,也是幸福的本钱。
          老师还提了很有意思的投资卷入理论。笔记和感受如下:
          1, Rusbult用“忠一”来描述爱情关系的稳定性。,确实,如果不忠一,爱情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我所相信的爱情,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2, 忠一程度高的表现是:
          a更可能自愿为对方做出付出和牺牲;
          b当对方表现不如意的时候,更倾向于采取容忍而不是反抗;
          c倾向于贬损具有诱惑力的可替代对象,对诱惑有超强的抵抗力;
          d倾向于做出选择性解释,认为自己的对象优越于别人的对象。
          (太形象了!)
          Rusbult认为,忠一程度受到满意程度、可替代性、投资卷入程度三个因素的影响。
          同时,对于这三因素的解释如下:
          满意程度,指个体对爱情关系的满意度,受功能和基准值影响。
          可替代性,指放弃对方选择另外一个更好对象的可行程度。
          同时,还提到了投资卷入变量:
          投资卷入程度,指个体对恋爱关系的投入以及关系所带来的共同资源。
          投资卷入程度指个体对恋爱关系的投入以及关系所带来的共同资源。
          恋爱关系的投入指,在恋爱上花的时间、金钱的投入,情感投入,个人隐私的告白,以及为对方做的牺牲。
          关系所带来的共同资源指,双方共同拥有的朋友,两个人共同的回忆,以及双方特有的共同活动。
          投资卷入程度高,忠一程度就高。因为高投资诱引出个体维持关系的内在倾向,同时增加了终止关系带来的代价。
          怎么说呢,其实在看到爱情里一些细密的情绪和想法可以被爱情心理学中很精辟和科学的话语概括并表现出来,是一件很奇妙的事。看到这些点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心情得到了呼应。
          看到投资这个词的时候,我想起以前十二三岁的时候,自己觉得投资是一件很有铜臭气的词,不应该用在纯洁的爱情身上,现在想想觉得真是槽点满满啊……为爱付出的情绪,为对方做的事,做的奉献,牺牲,两人共同拥有的感情,回忆,事物,等等等等,都是我们为爱所做的投资。投资卷入理论,对于我爱情的指引,简单概括起来,其实就是,要为爱付出,合理的巧妙的付出,不要贪计得失,爱情是两个人的事,那么就要多多创造属于两个人的东西,回忆也好,故事也好,具体的事物也好,两个人一起维护爱情。
          那个360天吵架五天和好的例子,听着未免有些心酸。。虽然那和好的五天会令人倍感甜蜜,但是那么漫长的争吵也确实是很伤心的事啊。。。有多少人可以撑过那360天,然后收获那5天的幸福呢?然而若是5天的争吵,谁又能保证,360天的甜蜜,能抵过那五天带来的伤害和痛楚呢?虽然例子只是打个比方,但是谜一般的爱情,终究还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啊。
          至于老师提出的三个爱情小秘诀:调整基准值,提高自身不可替代性和提高对方的投资卷入程度,咳咳,我会好好参悟尝试的,嘻嘻。


          6楼2014-05-09 23: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