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兔毫盏吧 关注:9贴子:47
  • 0回复贴,共1

建窑为何闻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初茶叶多制成团茶、饼茶,饮用时碾碎,加调味品烹煮(也有不加的)。当时的饮茶已经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礼仪也越来越复杂了。宋人的饮茶法由唐人的煎茶(煮茶)演变为“点茶”,或称“试茶”,就是首先将经过半发酵做成的饼茶(团茶)碾成细末,这道工序称为“碾茶”;再将细末放入碗中,加少量水,使调和呈膏状,用茶筅搅匀,然后沏以沸水,称为“注汤”;这时水面会浮起一层白色茶沫,需用竹制的茶筅将其掠去,称为“击拂”;沸水一般分四次注入盏中,每次均须以茶筅击拂,以茶面颜色鲜白均匀,盏边没有水痕为佳。清代朱琰《陶说》曰:“斗试之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曰:一水两水,茶色白,入黑盏,水痕易验,兔毫盏之所以贵也”。因为茶沫为白色,建窑黑釉盏的衬托效果很明显,所以能够很容易的分辨水痕,因而被广泛采用。吉州窑的天目盏更具优点,对于水的吸附性低,使水在其中凝聚性能比较好,以至于杯中液面会呈微凸状,而不像普通茶具,注入清水后,水向四壁贴近,使液面呈新月状凹入。北宋蔡襄《茶录》云:“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兔毫坯厚,久热,用之适宜”。可见兔毫盏是当时理想的斗茶器具。茶和茶具,建茶和建盏是密不可分的。建盏从品茶发展到斗茶而大行其道,演变成一种皇帝提倡的赐茶礼仪,品茶清供和斗茶雅玩。无论上至宫廷所需的御用茶盏,还是百姓僧侣的日用茶盏皆争用建窑器。


IP属地:福建1楼2014-05-05 08: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