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炼丹师吧 关注:11,391贴子:137,018

回复:《清和》by来自远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智者说,明-帝-国同奥斯曼不同,不会横-征-暴-敛,也不会强令女子填充苏丹的-后—宫。事实上,许多商人希望能将女儿嫁给明朝的贵族,只可惜,信仰相同的明朝贵族实在太少。”
“家人准备好动身,父亲将兄长们聚集到一起,告诉大家,他将家族拥有的大部分土地出售给明朝的商人,只留下绿洲中的一小块。我和兄长们一样疑惑,明朝的商人买下一大片沙地,难道是要挖沙子吗?更奇怪的是,这么做的商人并不是一个……”
半本之后,字迹变得模糊,并且出现缺失。
翻过残页,便是易卜拉欣同家人在明朝生活的点滴。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易卜拉欣对生活十分满意,并在他三十岁时,考取 “功名”,成为一名官员,这让家人倍感荣耀。许多父亲的朋友都希望将女儿嫁给他。
至此,手记戛然而止。很显然,后边还有许多内容,但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不可追寻。
但是,这些资料足够西方学者对当时的大明发起攻讦,他们声称,“当时的明政府,有计划的-掠-夺-易卜拉欣生活的土地,打着商人的幌子,实行可-耻-的掠-夺,和他们在交趾的行为没有任何区别。”
持相反意见的人却表示,这种推论完全是无稽之谈!
“掠夺土地?一片沙漠吗?”
“那不是沙漠,那下面是石油,总储量居世界之首!”
“石油?几百年前,连蒸汽机都没有的时代,明朝人就知晓荒芜的沙漠下埋藏着石油,并为此发动战争?别开玩笑了,在当时人的眼中,这些黑色的液体甚至比不上一棵枣椰树。”
攻击者无言以对,却仍不愿死心,继续在浩淼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证据。
可惜,真相就在眼前,偏偏没人愿意相信。
能看到几百年后的预言家没有,闯入历史的兴宁伯却有一只。
答案就是这么简单,但最富于想象力的学者也无法相信。即便有人提出疑问,也多会被嘲笑,“这是历史,不是幻想出的神奇故事。”
后世学者为几百年前的强盛王朝争论不休时,掀起风-暴,改动历史轨迹的孟伯爷却在头疼,为赵王的礼物头疼。
船队每次归来,朱高燧都会送给孟清和一份“土产”,相当特别的土产。灵感源自永乐帝赏赐给孟伯爷的一只羊驼。
狮子、鸵鸟不稀奇。
非洲水牛和美洲野牛,在孟伯爷名下的草场中悠闲吃草。
花豹和猎豹能组成一个足球队。
羽毛绚丽的天堂鸟,占满府内整个花园。
每日在鸟鸣声中醒来,孟伯爷都要捂住脑袋,不知该感谢朱高燧的“好意”,还是撺掇国公爷以比武的名义,同赵王殿下打一架。
不久前,朱高燧又给孟清和送来一对袋鼠,偏偏还是一对雄的!自那以后,每隔几日,伯爵府内就要上演一出拳击赛。动静大到引来朱瞻壑兄弟围观,顺便蹭饭。
“皇祖父又出征了,父王火气大,皇祖母说这几日天气不错,孤该领着瞻圻多到宫外走走。”
年画娃娃已是翩翩少年,相貌综合父母优点,格外清俊。与之相伴的,是直线攀升的腹黑和皮厚程度。
吩咐家人准备午膳,孟伯爷仰天长叹,美好的三头身岁月,果真是一去不复返。
如果后世人知晓,堪称“大明第二奇人”的兴宁伯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知会否幻想破灭。
为何是第二奇人?
华夏自古讲究尊师重道。第一名属于兴宁伯的师父,道衍。
当然,关于道衍的传说,那又是另一段历史了。


1032楼2014-12-10 21:12
回复
    236标签


    1033楼2014-12-10 21:12
    回复
      2025-05-12 13:08:32
      广告
      第237章 番外三
      明史记载,孟清和,大兴县人,本农户子。年十四,父兄皆亡,弃文从军,戍开平卫。
      初为步卒,后献戍边之策,逐升小旗,总旗,百户,佥事。从沈瑄麾下,屡建奇功。献敌堡图,得燕王赏识。时高僧道衍见之,曰:“子何异!眉远山,胸怀千机,必为能臣。”遂收其为徒。
      及太--祖崩,建文立,燕王三子入京朝拜,清和以机谋多出,行事多诡,护卫同行。
      经山东,献遇险出京之策,并议海外事,得世子郡王赞誉,“此岂贤人语耶?”
      自京还,至北平,道衍语于燕王,“此子非凡。”
      燕王喜,授王府护卫。
      后建文听奸臣言,以次削夺诸王。周、湘、代、齐、岷相继得罪。
      燕邸,故元宫。时为官兵所围,成祖旦夕获罪,于是决策起兵。适大风雨至,檐瓦坠地,众人色变。道衍曰:“祥兆,飞龙在天,以风雨从。瓦坠,将易皇也。”成祖大喜。
      燕兵起,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号“靖难之师”。
      其年十月,袭大宁。孟清和献策,得朵颜三卫,成祖兵势大盛。
      李景隆围北平,守御甚固,以坚城击退攻者。守军夜袭,伤官军。援兵至,内外合击,斩首无算。
      是时,李景隆、平安等先后败遁。
      成祖围济南三月,不克,师劳顿,乃还。复攻东昌,败绩,亡大将张玉。沈瑄、朱能等力战,方得还。
      师惶然,成祖意稍休,道衍趣成祖,孟清和见营中大火,言有祥瑞,军心遂稳。
      后得中官密报,京师势单,战可下。
      成祖大喜,师绕济南,连败诸将于淝水,灵璧,渡江入京师。
      入皇宫,孟清和与杨荣共语曰:“先拜帝陵。”
      成祖继位,以靖难功臣,授孟清和一等兴宁伯,后赐国姓,史称朱兴宁。
      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孟清和屡有计策出。转战河北、山东,在军三年,或胜或否,每有军心不稳,清和皆有言定之。
      成祖拥天下,论功在诸武将之前,仅次数人。
      永乐三年,拜行后军都督府佥事,镇大宁。其间献佛郎机炮,开互市,安边民,屡有功,多得封赏。
      永乐五年,升行后军都督府同知,复镇大宁。
      后兵出鞑靼、瓦剌,皆从,立奇功。
      帝念其功,赠其父爵,并封其兄官爵。
      永乐年中,皇次孙出阁就学,清和说书,言海外事,每有惊世之语。圣孙呼其师,言多称我而不道孤。
      永乐十年,成祖迁都。
      永乐十一年,交镇守印。
      永乐十五年,拜中军都督府都督。赐大兴县宅邸,帝亲书匾额,言其诚厚。
      永乐二十年,从大军西征欧罗巴。时定国公掌帅印,兴宁伯为副。大军所到之处,各城邦闻风而降。
      永乐二十五年,以痼疾辞官,帝不许。
      永乐二十七年,再上疏,帝从之。
      帝崩,后经两朝,宣武十一年,年七十有六,病甚。帝车驾临视者再,语甚厚。赐以金水壶,金香炉。
      同年十一月,殁。帝震悼,辍朝三日,命有司治丧。追赠荣禄大夫、上柱国、兴国公,谥敬恭。赐陪葬皇陵,与定国公同墓。
      帝亲制碑志其功。从其生前所请,不继嗣子。然未收其家宅,与定国公同,仍悬伯府匾额,以宗室礼祭祀。
      史载,时御史上疏,非宗室,非先太宗高宗义子,何能葬入皇陵。且与定国公同墓,此乃夫妻之仪,更为不可。
      帝斥之:“兴国公乃朕之家人!与定国公之情谊,岂容汝等非言!”遂命下锦衣狱。
      清和少好学,性宽厚,尊长纯孝,有孝友名。未发迹,族中有老,名重九,多有助。拜官后,多襄助族里,并语族人,耕读、武勇,皆为传续之道。
      洪德元年,加赠太师,配享高宗庙庭。
      洪德九年,仁宗谕阁臣曰:“兴宁伯佐命嗣兴,助先祖平定四夷,功盖于世。当进宗室之礼,位比郡王,以太常春秋致祭。”
      群臣顿首,遵帝命。
      -—《明史-功臣本纪-兴宁伯传》
      公元21XX年,国家考古队展开对北京郊外一处陪陵发掘。
      因墓室未遭大肆破坏,多数陪葬品仍完好如初。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工作人员无不激动振奋。
      打开主墓室之后,众人却陷入疑惑之中。
      两块墓志铭,两具棺木。
      按照墓室摆放,这应该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但据墓志铭所载,安葬在这里的分明是一位伯爵,一位国公!


      1034楼2014-12-10 21:16
      回复
        这个发现,让在场工作人员均困惑不解。
        陡然间,一个历史学者发出惊呼。
        “朱兴宁,兴国公……兴宁伯!这是定国公沈瑄和兴宁伯孟清和的合葬墓!”
        兴宁伯?
        众人同时精神一震。
        兴宁伯,六百年前,助永乐帝成就大业,助大明开疆拓土、寻找海外之地的传奇人物。
        虽史料有载,然于后世而言,他的一生仍充满谜团,显得扑朔迷离。
        一生没有子女,也没有成婚记载。所得封赏更让后人感到疑惑。
        翻阅史料,言兴宁伯同命妇一并封赏的记载不下十处,历历在目。
        此中争议持续了几百年,历代学者都有论述。学术著作甚至多于建文帝失踪之谜。
        谜团未解,主持发掘工作的学者突然接到通知,发掘停止,回填-墓--穴。
        “老师,马上就能开棺,真要……”
        “不必多说,照我说的做!”
        众人再不甘心,也只得收拾工具仪器,退出主墓室。之前发掘出的文物也被留在墓室中,随着墓门关合,永远尘封在历史之中。
        南京
        落地窗前,一名男子负手而立,俯视芸芸众生。
        刀削般的轮廓,长眉入鬓,冰冷的瞳孔映出窗上倒影,不带丝毫温度。合身剪裁的西装,愈发显得肩宽腿长。
        “杨总,朱总来电,发掘工作已经停止,这是您要的资料。”
        年近三旬的纪助理,将一份精心整理过的传真件放到桌上。
        “好。”
        男人的声音低沉,仿似大提琴音。
        纪助理退出门外,男人回身,拿起桌上的文件,翻开第一页,手指轻轻擦过一张半身照。照片右侧清晰写着一个名字,孟清和。
        于此同时,一个旅游团抵达金陵文化路。
        这里多是明朝王公侯伯府邸,三十年前,经部分府邸拥有者同意,发展成旅游景点。自那以后,清净的街道变得人-潮-涌-动,川流不息。
        “大家请看这边,这座宅院便是永乐朝所建的武阳侯府……”
        领队举着喇叭,详细介绍武阳侯府建成时间和来历。
        多数人听得津津有味,队伍最后末尾的一个人却显得心不在焉。
        白衬衫,套头毛衫,休闲裤,俊秀的面容上架着一副银边眼镜。嘴角微翘,即使没在笑,也会让人觉得亲切。
        “孟头儿,好不容易出来一趟,给点精神。”
        “想让我精神?”
        孟清和挑眉,似笑非笑,说话的男人立刻闭嘴,呵呵干笑两声,头儿心情不好,莫要打扰为妙、万一他要挖坑给自己跳,理都没处说去。
        耳边的嗡嗡声没了,孟清和仍不显得轻松。
        自从年会当日,他莫名其妙的摔了一跤,在家里躺了两天,脑子里时常会闪过一些奇怪的画面。
        古战场,皇宫大内,黄沙漫天,碧波千顷。
        如火龙一般的军队,云帆蔽日的船队。
        还有手执长刀、身披玄甲的将军……
        若不是看过心理医生,得到肯定答案,他一定以为自己疯了。
        压力太大?
        去X的压力太大。
        驻足半晌,同队伍已有一段距离。
        孟清和给助理发了一条短信,随即转身,自走自路。
        穿过长街,人潮渐渐稀少。好似从喧闹世界瞬间回归平静。
        路边一块牌子上写着游人止步。
        孟清和向远处张望,看到门上的匾额,“兴宁伯府……”
        喃喃念着三个字,用力捏一下额角,总觉得格外熟悉。
        脑海中仿佛有个声音在告诉他,过去,走过去,前方一定有什么在等着他。
        上前两步,悬有兽首的大门忽然开启,伴着门轴的吱呀声,一个修长的身影闯入视线。
        玄色风衣,勒出劲瘦腰线。身姿挺拔,仿佛一杆长枪。
        浓墨一般的眉眼,挺鼻红唇,行动间,好似有无形的煞气在蔓延。
        男人侧首,正跟身边的两名黑超说些什么。说话间,突然眉峰一动,笔直向孟清和看过来。
        捂住额头,孟清和低--吟一声,再抬首,男人已大步向他走来。
        越近,心跳越快。
        “沈……瑄?”
        两字出口,孟清和愕然。
        不及思考,温热的掌心已覆上面颊,随即,是将一切湮灭的冷香。
        陌生,却又无比的熟悉。
        “好久不见,清和。”
        回忆的闸门打开,历史穿过百年。
        记忆好似洪水,一幕幕,一页页,瞬间充斥脑海。
        良久,孟清和伸手,用力扣住男人的手腕,望入深潭一般的眸子,清晰看到,那片深黑中有自己的影子。
        “清和?”嘴唇弯起,“我记得,你喜欢叫我十二郎,国公爷……”
        余下的话,再不能出口。
        唇被堵住,眼却未闭。
        时光卷过历史的沙尘,尘封的记忆开启,凝眸间,刹那即是永恒。


        1035楼2014-12-10 21:18
        收起回复
          237标签


          1036楼2014-12-10 21:18
          回复
            摁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37楼2014-12-10 21:23
            回复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
              前生,他求不得,却仍存执念。
              今生再求不得,或许,便能放下了吧?
              即使仍放不下,两生已过,三生再来,又如何?
              轻易放弃,何谈执念。
              三生,四生,从心所愿,苦亦为甘。
              低沉的笑声从未关严的门隙传出,站在门前的纪助理和李经理同时后背一凉。
              杨氏上下,凡对总裁有一定了解的员工都很清楚,杨总笑与不笑,绝不能从常理解读。如纪助理一般,更乐于天天对着冷脸,至少“安全”。
              “咳!”纪助理咳嗽一声,摆出一张笑脸,“我刚想起还有事情没处理完,这份企划,李经理自己交给杨总吧。”
              话落,不等李经理说话,只当他答应了,转身就走。
              李经理抓着企划书,单手握拳,骨节咔吧作响,寸长的头发根根直立。
              又让这姓纪的坑了一把!
              又?
              李经理微愣,随即将脑海里闪过的莫名念头甩掉,深呼吸,举手敲响总裁办公室的房门。
              杨总此刻的心情究竟是好是坏,李经理会成功过关还是被冻成冰棍……回到办公区的纪助理表示,死道友不死贫道,与他无干。
              所以说,哪怕过了六百年,锦衣卫终究是锦衣卫,纪纲到底是纪纲,不服不行。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到此全部结束。
              新文十二月底开,到时会在这里放链接。


              1039楼2014-12-10 21:26
              回复
                搬完了。。。^_^


                1040楼2014-12-10 21:27
                回复
                  2025-05-12 13:02:32
                  广告
                  @幽落轩


                  1041楼2014-12-10 21:28
                  回复
                    收藏好久了唉一直没时间看好可惜啊


                    来自手机贴吧1042楼2015-02-03 14:50
                    回复
                      看完了,很喜欢作者的文文,貌似都看过一边了,这篇也很好看,就是太清水了,连个肉渣渣都没有,言瑾还有点肉渣渣的,唉,没办法河蟹闹得,不过,还是会继续支持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44楼2015-03-03 01:40
                      收起回复
                        好棒好棒~抱楼主。马上就考试了,还是混,蛋的通读了全文……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手机贴吧1045楼2016-01-02 10:58
                        回复
                          最后我哭了……楼主怎么一点点肉也没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46楼2016-11-14 19:10
                          回复
                            很好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47楼2016-11-30 20: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