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吧 关注:353贴子:3,701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对这句话一直不能很好的理解,当然我知道它的白话意思,可是对其一直都想不通,可能是由于我没有实践的原因吧!希望大家能教教我!


尤其是对后面一句“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为什么呢?当然防守别人所不攻打的地方当然牢固了,可是对于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要有所防守的,如果是守其不攻的话,可见此地是用不着受了,因为怎么守它也不会牢固的。
攻其所不守也也是这个问题,如果攻打都不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那么攻打下来有何意义呢?而且战争也是必须去攻打战略要地的!
这句话是必须能明白,它十分深邃的讲着攻守之间的关系,以及攻守的有利态势及相应措施。希望大家指教!


IP属地:天津1楼2007-12-19 23:42回复
    这句应该是“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孙子兵法版本很多,十家注孙子与武经七书中对这句都是“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而太平御览记为“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这样与前后才对应,而“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这样做根本就没有意义,或许是因为年代的久远,传抄校对中出现的错误吧。本人看的是竹书版的,应该是错误较少的。


    IP属地:山东2楼2007-12-21 14:46
    收起回复
      2025-05-15 10:54:46
      广告
      也许是 1:守的牢固人 必攻不破!好像与善攻者 不知其所守;善守者 不知其所攻有点相似!
      2:或者说 守的牢固 要防守看似不可能进攻的地方 兵不厌诈 越是不可能的地方 越有可能


      IP属地:四川4楼2009-01-18 13:06
      回复
        如果按二楼的说法就通了,即攻击要寻找敌人防御的薄弱点和疏漏之处,守卫要寻找敌人攻击的集中点和假想的攻击点。


        IP属地:河北5楼2009-02-03 23:21
        回复
          我们换个方式想守其必攻,能守其必固吗我以十万围一人攻不下吗?我虽一人而我之守其所不攻也,彼其十万有何?兵者,跪道也.


          6楼2009-02-24 09:30
          回复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与研究,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才对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攻而必取”的“必”字很重要,也就是说攻打敌人一定能够成功地是——他们防守薄弱的地方。但是这句话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不能用片面的静止的观点来分析,那么对于敌方战略要地防守牢固怎么也能攻打下来呢?这才是孙子兵法要真正告诉你的方法或者说是手段,对于敌人防守牢固的,我们可以通过进攻“先”使其“不守”,即使防守牢固的地方转变化为防守薄弱,这就需要你的努力了,意思是告诉你将领们不必急于求成要一举攻下城池,可先使敌人不能防守,丧失防守能力,然后再进行夺取,那样才会攻的有把握,“攻而必取”
            所以,这句话要用运动的观点来分析,即若想攻破城池,必须首先创造敌人不能防守的条件,然后再进行最后的决战攻取便有了十分的把握了,即“必取”。我们还要联系《孙子兵法》前面篇章中的“以待敌之可胜”“可胜在敌”这两句话来分析,就是通过与敌人的交手,迫使敌人出现破绽,使其不能对你的进攻在进行防守,这时全军而上可一举而拿下。所以这句话体现了一个必须使敌人由强到弱的转化过程,然后你便一定能攻下敌人。关键还是“可胜在敌”,要让敌人出错误,要让他不能防守才行。


            IP属地:天津7楼2009-02-24 10:46
            回复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也是在警告将领不能放弃对敌人难以攻打的地方增派防守力量,我们都知道,自古就有借着地势险要等因素来防守敌人进攻的,一般认为敌人是不会攻打这些险要的地方的,因为敌人即使能够翻过悬崖峭壁,但是自己一方也已经上亡的不少了。可是,真要是遇到那些有勇有谋,不一般的将领,你如果还只想凭借险要的地势来守住阵地的,那就错了,有经验的有勇谋的将领,绝不会被眼前的那些困难所吓倒,他会向着你防守最弱的地方进攻的,即使翻山越岭。所谓事在人为,我们想象历史上又多少军队打仗不都是翻过山去进行攻击的么,难道指挥作战的将领不知道地势的险要吗?不是,他看中的是你对这个地方防守的不足,因为这样越过眼前的困难,总还会剩下一部分力量,再进行进攻,没有对方的防守阻击,那么相对于攻取将更加容易。历史上这样的战例多得是。


              IP属地:天津8楼2009-02-24 10:55
              回复
                类似于7楼的观点的战役有:皇太极的松锦决战
                打通了辽西走廊,确立了清军对于明王朝的战略优势
                在坚固的松锦防线面前,皇太极采取用汉军八旗使用红衣大炮来先攻打城池,使明军不能防守,然后出击分割包围了宁锦一线的明军,是锦州、松山、宁远成了三个孤立的据点。
                使得洪承畴想靠靠不上去,城里的祖大寿想出又出不来。


                IP属地:天津9楼2009-02-24 14:44
                回复
                  2025-05-15 10:48:46
                  广告
                  楼主说的好啊


                  10楼2009-02-25 16:18
                  回复
                    恩恩,顶下


                    IP属地:河北11楼2009-02-25 20:02
                    回复
                      近来阅读《孙子》,虚实篇里有一句话,“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注释里说:“十家注孙子与武经七书中对这句都是‘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而太平御览记为‘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这样与前后才对应,而‘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这样做根本就没有意义。”
                      余不敢苟同。
                      译者或许未注意到,本篇名为“虚实”,此句的上下文是:“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所谓“虚则实之,实者虚之”,此话众所皆知。“攻其所不守,守其所必攻”这种浅显而毫无意义的句子能写入“古今第一兵法”《孙子》里么?难道孙子写的兵法只教了别人:攻击敌人没有防守的敌方,防守敌人必然进攻的敌方?这句话在实战中有意义么?我们的将帅就傻到“喜欢进攻敌人防守好的敌方,喜欢防守敌人不会进攻的敌方”?显然,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那此话应作和解呢?且看下句: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这句话的意思是:敌人无法判断我方的攻守方法和方式,故无法决定敌方的攻守。那么结合篇名“虚实”,我们就知道:攻其所不守,是通过虚实之道,攻则敌人不能守(因为不知其所守);守其所不攻,是通过虚实之道,守则敌人无法攻(因为不知其所攻)。这两句话,是为后面的详细阐述做铺垫。
                      守其所必攻之说,小儿之见也。


                      IP属地:日本12楼2009-09-23 00:49
                      回复
                        我对兵法的原本没有考研证,我认为这是讲的攻守与虚实。如果险要之地易守难攻,一定要派兵把守,一旦敌大军来攻少数兵即可阻其多时。如果判定一个地方对自己很重要一定要守,对敌人很重要一定要守。反之如果一个地方对已对敌都不重要,但无人把守可攻而占之以为疑兵,如果对已很重要则坚决攻取之。用兵切莫一条思路,得善用疑兵多方牵制。一个敌人没有防守或防守很弱的地方,你出个几十人攻取之,敌人得调度多少人来夺呢?


                        13楼2009-09-23 18:53
                        回复
                          这句话的古这版本我认为是楼主的是原版。大意是进攻并必然能够取得的,是攻敌人不能防守的地方或所采用的进攻方式是敌人没办法防守的。不的意思可译为不能或没有是否定后语。比如于禁水淹七军,敌人守城固若金汤,你用若干常规攻略人家就有若干守法来化解,达不到必取,那么这种非文中之攻,怎么样才能做到进攻并且必然取得呢?得用敌人没法防守的攻法,如用水攻,则敌人就无法防守,下一句与这一句同一个意思。我们要是与山姆大叔开战如何攻其所不能守呢?就用那个他拦截不了的什么强呗。


                          14楼2009-09-24 01:32
                          回复
                            兵法讲攻其不备很好理解,但关健是怎样样能做到?将军的判断力和直觉很关键。古今中外名将众多,但每人都有不足。如司马一,如果用相同之兵力与武侯对峙坚守不战,你用何种疑兵用任何扰击我都不动贪念,蜀道补给困难,谁耗得起?用一万兵能防守多少敌兵?日久蜀必败。关键是朝廷,得想办法取得朝廷的支持这种战略才能行。武侯用兵善于诱敌设伏声东击西,但很少出疑兵奇兵牵制扰击敌人或乱敌军心,曹操善于玩上面那一套,却又调度脱节总玩不好。霸王神勇却又不善于政直与战争结合,韩信用兵神奇但多奇巧,一旦遇到名将他必会败得很残。秦国后期,各国又用旧币,如何不铸些旧币在乱军中撒放,士兵抢钱后必无心作战想留着命回家花钱,还可以造成齐国物价飞涨秩序混乱。名将我推唐太宗,将战争与正直,经济等相结合,用得出神入化,几乎找不到失误。战争比如下棋,我下不过你可以使上人干扰你,放小狗咬你,最终你没有下棋的好环境必落败于我。


                            15楼2009-09-24 02:01
                            回复
                              2025-05-15 10:42:46
                              广告
                              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是手段,“攻其所不守”是目的


                              IP属地:天津17楼2009-09-29 1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