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80后吧 关注:25贴子:650
  • 6回复贴,共1

河间历史上的抗日英雄”马英”(郭子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真实的河间抗日英雄”马英”
长篇小说《平原枪声》大家或许都看过,人们都会知道:小说的主人公叫”马英”。人们或许不知道,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河北省河间县确实有一位真实的抗日英雄”马英”!他的真实身份是河间的一位区长名叫郭子玉。”马英”是郭区长的化名,使用时间长达6年多;他还曾使用的化名”郭伏”,在参加革命初期使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郭子玉,河间县樊庄乡樊庄村人,1921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高小文化,1938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任河间三区区长,1942年任八区区长,1944年在西九吉乡北汪村牺牲,年仅23岁。葬于左场村西郭家墓地中。
郭子玉没有亲兄弟姐妹,是个独生子。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郭子玉区长中等身材,面容俊郎,有文化,有头脑,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绝对忠诚,对日寇作战机智勇敢,战斗中屡立战功。郭区长这人很有口才,每每做报告或向群众做宣传讲话,很生动,有鼓动性,群众都爱听。


1楼2014-04-24 09:00回复
    (十七)勇敢除恶
    在城北三十里铺,驻有原河北游击军高顺成部一部兵力,营长缴清和、参谋长高顶臣带一个手枪班,常常为非作歹,残害百姓;在1939年春,这些恶匪在驻地附近曾袭击我方过路的新兵营,使我们的队伍遭受了重大损失;他们还时常绑票抢劫,奸污妇女,民愤极大。经县委、县大队研究决定将其除掉。
    1939年7月下旬的一天,县大队吕峥队长和杨捷政委指派手枪班高乐民,王学礼等四名战士化装成赶集的百姓,担任抓获缴、高的任务。马英接到上级指示与命令,配合县大队的行动小组解决恶贯满盈的败类缴、高二人。任务区分是:县大队的行动小组负责抓捕,小队负责接应与掩护。
    这天集市上人有不少,叫买叫卖的摊位也挺多,县大队行动组的战士有的监视兵营,有的在集市上搜寻。接近中午时分,缴清和与高顶臣二人出营到集市上乱转,后面不远还跟着几个敌兵。找准机会,县大队行动组长发出了行动信号,开始抓捕了!
    缴清和迅速被抓获并控制住了;抓捕高顶臣时遭到了反抗,引起了敌兵的注意,形势很危急,眼看抓捕要落空,县大队的行动小组也处在了危险之中。
    区小队的战士们,在小队队长的指挥下,立即投入战斗,一面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一面掩护县大队行动小组带着缴、高二人迅速撤离。
    敌兵疯狂追击,试图解救他们的长官。区小队分兵两路,一路伴随掩护着县大队行动小组押着二敌首向宁家庄村方向撤退;另一路边阻击敌人,边吸引敌人向老河头村方向,并想办法摆脱敌人,撤出战斗。
    这次行动在县大队行动小组和区小队的密切配合下,经过战士们勇敢机智的战斗,终于完成了虎口拔牙捉顽敌的任务。
    县大队行动小组押着二敌到达驻地后,经审讯,于当晚将缴、高处决,为当地群众除了一大害。
    (十八)运送火硝
    抗日战争时期,河间的火硝做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朱德总司令为此曾多次写信给冀中军区司令员和参谋长孙毅,为多产火硝支援抗战做了重要指示。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河间的广大硝民,积极熬硝,支援前线制造军火杀敌。那时,硝民交1斤硝,就可以从抗日人民政府那里换回7斤粮食,即解决了人民的生活困难,又支援了前线。
    马英(郭子玉)十分重视组织硝民的制硝工作,一边积极组织换购硝民的产品,运往上级,一边组织工匠们秘密制造黑火药,并摸索利用火药制造武器用于杀敌的方法。
    1939年8月,马英按照上级指示把换购来的火硝巧妙地隐藏于面粉等粮食口袋中,分批次、分散地向指定地点运送。
    1939年8月28日,马英率领一个小组向指定地点运送火硝,完成任务返回途中,途经河间与肃宁之间冯家村附近时,听从北面逃出来的群众说:日伪军正在大曹村、加道村及周围抓人,不分男女老少,不问原因去往,见人就抓!
    原来,在头一天也就是27日清晨,驻河间日军50余人,给驻肃宁日军押运军用物资,行至马家铺等船之际(日军扒河,肃宁城水围),7名日军窜至大曹村、白村、刘家前头抢掠民财,追逐污辱妇女,被群众捉住5人,送交区公所。今天一早,日军出动60余人气势汹汹来到大曹村、加道村,逐户搜查,逢人便抓,尔后把群众驱赶到大曹村和加道交界处的佛爷庙山门前的空场上,21名村民被捆绑着押过来,日军头目逐个追问被抓的5个日军在哪?,群众们无人回答,没有查出任何线索和结果。
    天至中午,为了顺利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马英决定:带领运送火硝的队伍,迅速绕道返回了驻地。经过认真考虑,马英到达驻地后,立即派出2个经过特殊训练的情报侦察员到大曹村一带了解情况。(这一带本不属马英的三区管辖,为什么他还要派出侦察员到这里侦察呢?或许是因为想再次抢枪的原故?还是他遇到敌人祸害群众就想管?他的真实用意现在也不可而知了。)
    冀中的秋季,蚊虫多,人爱生病,马英对队友们特别爱护,常常半夜起来给队友们盖被子,对年龄小的战士特别上心照顾。每完成一次长途奔波的任务,他都亲自关照烧开水,盯着战士们晚上烫烫脚,对脚上打了泡的小战士,他都细心给挑泡,还想法子逗他们开心。


    10楼2014-04-24 09:08
    回复


      12楼2014-07-14 11:30
      收起回复
        (二十一)伏击敌车队
        9月中旬的一天,马英接到城里情报员送出来的情报:明天清晨有部分日伪军经河间至任丘的公路向北二十里铺、三十里铺等据点运送物资。
        接到报告,马英经过慎重计划,叫来通讯员立即传达命令:在八里铺村和老林庄村的小队,利用夜暗在城上村和于场村之间公路两侧路肩埋设地雷(自己制造的土地雷),并于今晚后半夜分别在城上村和于场村之间公路两侧青纱帐里埋伏,待机袭击敌车队!
        马英随临时驻在老林庄村的那支小队于后半夜埋伏在公路东侧有利地形的青纱帐里,专等敌人车队。
        清晨,远远看到南面鬼子车队车灯的亮光由远及近,同时听到战马的嘶鸣声。押运这批物资的鬼子汉奸有60多人,汉奸们乘车,鬼子(马队)骑着战马,轰轰隆隆沿公路向北来。
        马英立即指挥小队在公路上摆设好横木;并估摸好距离点燃了土地雷的捻线。
        等离得较近时才看清楚,鬼子的马队在前边,物资车在中间,汉奸乘坐的车辆在后面!
        鬼子马队距离横木几十米时发现了公路上有障碍,马上减缓了前进的速度,正在鬼子犹豫的时候,一个地雷捻线燃尽爆炸了,由于距离较远,对敌人没有造成伤害;其它几个地雷爆炸的不多,爆炸了的也威力不大,只是把鬼子马队惊地乱成一团。马英率先向敌人开枪,两边的小队立刻凭借青纱帐和有利地形的掩护向敌人射击,鬼子汉奸迅速进行还击,车上的鬼子开始机枪扫射,很快,鬼子和汉奸们就摆成战斗队形组织起了反击!
          马英看到情形不对,立即发出了撤退的信号,两支小队迅速向东西方向分散撤出战斗。此次袭击战斗,打伤了几名鬼子和汉奸;试验了自己制造的土地雷,证明自造的地雷存在不少问题,战斗中发挥不了大的威力,必需进行较大的改进才行。
        (二十二)合力除奸
        进入1939年秋天,日军加强了对占领区的控制与封锁,有些立场不坚定的中国人,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要么替日军或伪军办事,要么向日伪军通风报信讨好敌人,有的直接出卖了祖宗认敌为亲,当了可耻的汉奸卖国贼。这些人虽是少数,但危害极大,影响极坏,必须坚决除掉!
        南留路村有个原北洋军阀旧军长张汉生,是河间东北乡联庄会首领,联庄会被河北游击军收编后,张汉生逃回家中,他和他的老婆吸大烟,不务正业,到处散布流言蜚语,破坏抗战,经多次教育,置若罔闻,死不悔改。县大队派人把他抓捕,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将其处决。
        丁家坊村有个伪保长,这个伪保长专搜集情报供敌,还常领敌人抓捕抗日人员。更有甚者,他不但自己投靠日本人,还鼓动怂恿他的亲属亲戚等干坏事,在群众中造成的危害不小。
        马英了解这一情况后,派出情报人员进行了深入侦察,得到报告:丁家坊村分东西两个丁坊村,古洋河纵贯东西丁坊中间,这个伪保长,家在东丁坊住,常在两个丁坊间串门游荡,当地群众和四区的领导也早想除掉这个祸害。
        马英与区里的其他领导研究决定:除掉这个狗东西!
        马英随即派出一名区里干部,到四区与那里的领导们商量,共同除掉这个可恶的伪保长,还群众一片安宁。
        三、四两区的领导商定:先由宁家庄妇女自卫队派一名妇女装走亲,进行侦察,摸清了伪保长的活动规律;两区各派出一个行动小组,化装成做小买卖的农民,分别在西丁坊和东丁坊潜伏,发现这个伪保长后,立即抓捕!
        9月22日下午,马英指派”5虎”中的小关和小宋二人化装后潜伏在西丁家坊村;四区的同志也到了位。晚饭时分,伪保长在西丁坊村出现,被行动小组队员逮个正着,尔后把他带回区里审问,最后交给县里审判处决了。


        13楼2014-07-14 14:59
        回复
          (二十五)再次进城买药
          进入11月,冀中的天气迅速转冷了,这一年的初冬天气转换地很快,人们早早地换上冬装了。为了给负伤的队员治伤,马英决定再次到县城里买药。
          经过精心准备,马英带领身边的”五虎”――通讯员小李(化名马才),还有小关、小孙、小宋和小赵共6人,为了打掩护,还专门抽调了一名区里的年青妇女干部小仙儿参与此次行动。
          7人分成三组,马英、马才和小赵一组;小关与小孙一组;小宋与小仙儿化装成一对小夫妻一组,小宋用一辆独轮推车推着小仙儿,独轮车两边一边是小仙儿,一边是一个大包袱和一只红色的木箱。三个小组分头从东和北两个城门进了城。到城里后,各组分别到药店买药,马英让马才与小赵去买药,然后到指定地点集合。马英独自到剔头摊子指示情报员们把日常收集的药品集中到一起,统一组织送药出城。
          等到下午,既将关闭城门之前,马英指挥此次行动小组的7名同志分成两组出城。马英、马才、小宋和小仙儿4人一组,小赵、小关和小孙3人一组,按照小宋与小仙儿在前,马英马才紧接在后,小赵、小关和小孙压后的顺序出城。
          小宋与小仙儿先出了城;马英与马才紧接着也出了城;第一个小组4人出城后加快步伐走了两里多地,突然后面传来”站住!站住!”的喊声和枪声,明显地是站岗的伪军反应过来有什么不对劲来追赶马英他们!
          马英立刻命令小宋与小仙儿(她小时候裹过脚)带着药品迅速撤离;马英与马才迅速边向追来的伪军们射击,阻击敌人,一边向北面撤退。
          敌人边射击边向马英、马才压过来,正在危急关头,敌人的后面响起了枪声,原来是小赵、小关和小孙3人跟过来,从敌人的后面开火了。马英与马才借机迅速脱离了战斗向戈家楼西侧跑去。
          听到枪声,城里又有十几个鬼子从城里追出来,小赵、小关和小孙3人受到前后夹击!
          天色渐渐黑下来,马英与马才隐蔽在戈楼北面的道沟中,一边观察情况一边焦急地等后面的3人到来。
          一会儿,只见小赵气喘吁吁一个人跑回来说,他们3个人打散了,他自己从山张庄村东面甩开敌人回来。
          这时只听得顾家庄、王庄南面枪声大作,马英意识到:不好,小关与小孙没能摆脱敌人,正在被敌人追击!
          马英马上带领马才与小赵向顾家庄方向跑去接应小关与小孙,没跑多远,看到小孙从西边跑过来,见到马英急切地说:我亲眼看到,小关被鬼子汉奸包围在韩楼村东边中弹牺牲了!
          马英一听急了,拔腿就要向韩楼方向跑,被马才与小赵、小孙死死抱住。天亮前,4个人回到了驻地。
          马英到达驻地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派出侦察员到韩楼村及其附近去寻找小关,命令他们看到尸体要想办法弄回来。直到傍晚,侦察员们回来报告说:没见到小关,也没发现小关的尸体。
          马英一连几天很少说话,没有了常挂在脸上的笑容和嘴边的幽默,还几次偷偷落泪,用手狠狠地抓自己的头发。
          (二十六)夜袭据点
          北二十里铺,是河间城北鬼子一个重要的据点,鬼子汉奸数量较多达上百人。戒备也较严,据点修筑得也坚固。据点内,建有鬼子和汉奸的宿舍房;西侧建有岗楼;围墙内常常停有汽车,大车,在东南角放着几只大油桶;还建有库房等等设施。
          这个据点的鬼子头目,是一个十分骄横毒辣的家伙,经常带领鬼子汉奸们到周围村庄抓人抢粮,群众被这批鬼子汉奸祸害苦了。
          马英与区里其他领导商量,要为负伤的战友们和牺牲的小关报仇,要为群众除害。决定:找一个机会,教训一下二十里铺的鬼子汉奸!
          11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天阴沉沉地,没有一丝月光,还刮着西北风,气温很低,鬼子汉奸们早早地缩在宿舍里,除了岗楼上站岗的鬼子在岗楼上来回转悠,据点内一片静悄悄。
          马英带领着区里新组建的”特别行动小分队”9人,隐藏地来到据点东南面的一个土坎后,轻轻地把工匠们新近琢磨出来的5个”土炮”和8个”铁筒儿”架设好。
          ”土炮”:是用较厚实的铁皮卷成水桶粗细的筒子,在底部接上一个底盘,使用时,在筒子里先装上散装炮药,再在炮药上放上事先制成的火药包或土地雷,点燃信捻就可以把火药包或土地雷抛至百十来米左右引起爆炸。”铁筒儿”是在鞭炮二踢脚的基础上改进的,用一个长约一米、直径约一寸的铁管儿,在一头接上一个底盘;另事先做好特制的”两响”(特制的二踢脚,比鞭炮中的二踢脚粗且大,下半截装有松散了发射药包,前半截连接着用铁皮卷成的响炮),使用时,把发射药包的捻线点燃后迅速填装到铁管内,发射药包把二响炮发射出一二百米外爆炸,炸开的铁皮碎片对敌人产生杀伤。
          准备好后,马英发出点燃”土炮”的信号,随着5声巨响,5个”土炮”同时把5个火药包发射到据点围墙内爆炸了,顿时,据点内火光冲天,东南角的汽油桶也被引燃发生了二次爆炸。岗楼上的鬼子胡乱没目标地开枪射击;宿舍里的鬼子汉奸冲出房外,急忙灭火,乱成一团。
          马英抓住这一时机发出发射”铁筒儿”的信号,8个”铁筒儿”被点燃,二踢脚被发射到据点内爆炸了,几个鬼子和汉奸当即受伤,疼得哇哇叫个不停。
          马英带领小分队迅速撤收了”土炮”和”铁筒儿”消失在夜暗里。


          15楼2014-07-14 15:01
          回复
            (三十七)修挖地道
            5月槐花都开了;5月中旬的麦子也灌浆了,一天一个样,有的开始变黄了,麦收的时节快要到了。
            去年对付鬼子汉奸抓人抢粮的方法是鼓动群众多挖地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过,有不少群众反映说:地洞大多都是在原来菜窖、山药窖的基础上扩大或加深加宽,或加隔断修成的,遇到敌人来村里抓人抢粮,鬼子汉奸把村子一围,人跑不出去,躲都没地方躲;人都被敌人抓了,能不说出些粮食藏的地界儿吗?再说,汉奸们也大都是当地的庄稼人出身,对农村家庭的情况门儿清,一搜一个准!
            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急迫的问题就是:必须想法子解决敌人突然包围了村子后,人如何躲藏?粮食如何藏好?
            马英带领区里干部到各村群众中认真调查,吸取群众的意见和想法,群众是最有智慧的啊。经过几天调查研究,马英归纳群众的意见提出:在去年地洞的基础上,把地洞进行改造,地洞里要修造暗隔断,即使敌人进得洞里也很难发现藏在里面的粮食;还要把地洞扩大、延长,挖成人员能方便活动的地道,把家家户户的地道连通起来,遇到敌人围村,人员都钻地道。地道口要隐藏,各家的柴火垛、柴火棚子底下,越隐藏越好。原来的菜窖、山药窖和地洞,汉奸都明白,不要用于藏人。
            这些想法得到了群众的赞成,在区里干部和村里干部、民兵的宣传鼓动下,群众自觉地开挖自家的地道,家家都动了脑筋,地道口弄得很隐藏,邻居间都不清楚对方的地道口在哪。
            马英(郭子玉)带领区里干部和小队到各村后,身先士卒挖地道,还到不少家里检查、指导挖地道的情况,对不少村里地道的情况心里都有底数。还组织群众搞了几次练习,效果还真不错。
            在修挖地道的过程中,区小队还挖出了两个瓷罐,一个里面满装着大铜钱,一个里面装着百十块银元。统一收到区里保管,用做工作经费和帮助孤寡老人的费用。
            这一时期,虽然有不少居住在村子边缘的家庭把地道从家里一直挖到了村子外边,但准确地讲,这时的地道,还没有其它作用,更谈不上作战的功能了,只是用于躲藏。可以这么说,是在敌人的”逼迫”下,冀中平原地区的群众找到了躲避敌人抓捕的唯一可行的办法。
            1940年春季以来,敌人开始的”扫荡”,给抗日部队和地方干部的活动造成了极大困难,各村抗日工作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河间各区损失惨重,抗日斗争局势严峻。敌人为了扩大“扫荡”与分割的基础,达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控制,先是“扫荡”、“清剿”,尔后广设据点,仅三分区的敌据点,就从冬季“扫荡”开始时的53个增加到98个。在献县,敌人先恢复了商家林、沙洼、大郭庄3个据点,尔后逐步向西向北扩张,增设了八里庄桥头等10个据点;在河间,敌人在原设据点的基础上,又增设了边家庄等多个据点。敌人利用据点、公路向外“蚕食”,频繁“扫荡”,有时几个据点敌人联合行动,夜间包围村庄,分进合击,破坏村抗日组织,捕杀抗日干部、群众,仅河间城里敌人的”活靶厂”一次就杀死抗日干部群众几十人。
            为了保存力量,5月,中共河间县委通知所能联系到的干部,全部撤到白洋淀开会休整,总结河间受挫的教训,制定重新打开河间局面的措施。
            郭子玉参加了此次会议,会后,与会人员分两组返回河间,秘密开展工作,等到青纱帐长起来,恢复河间的抗日斗争局面。
            (三十八)智斗敌抢粮队
            眼看着冀中小麦丰收在望,敌人各据点都预备了汽车、大车、麻袋、苇席,准备四出抢麦。针对敌人的活动,5月10日,冀中区党委发出武装保卫麦收的指示,指出“粉碎敌人‘扫荡’,武装保卫麦收……”,要求各级党政组织,领导群众快收快藏,防止敌人抢掠与焚烧;部队和民兵要积极活动,袭扰、牵制敌人,封锁据点,破敌交通,以袭击、伏击、反合击等战术,打击抢麦之敌,保卫麦收。
            6月上旬,芒种节到了,小麦也该收割了。敌人的抢粮队又出动了。
            一天, 马英与区里几名干部正在老林庄村开展工作,有情报员回来报告:城里30多鬼子汉奸,乘坐三辆汽车,已经到了流水套北面,现正在向霍家庄村方向前进。
            马英迅速定下决心:在敌人可能返回县城的路上设下埋伏,袭击敌人的抢粮队!
            马英随即把”7人小分队”集合在一起进行了详细计划和部署;同时,命令在戈楼村休整待命的一支小队中午后在戈楼村北大道西侧南北一线埋伏。
            这天下午,从北面抢粮回来的敌人押着三辆装满粮食的汽车,沿着霍家村至戈楼村的大道向县城开来。
            敌人车队进入了贾庄村西面马英早已布置好的伏击圈内。突然,一声枪响,最前面汽车的轮胎被打爆胎了;紧接着又是两声枪响,两个鬼子被击伤,所有敌人迅速下车趴到路边射击。这时,戈楼村南面传来一阵”清脆的枪声”,原来这是马英预设的假阵地模拟枪声的鞭炮阵。敌人感觉南面有了八路,后面两辆汽车赶紧调头准备返向北面。向北没走百十米,又是一声枪响,前车的前轮车胎又被打爆,紧跟在后面的汽车没来得及刹车撞在了前车后尾。这时,听到北面也传来”清脆的枪声”,敌人都趴在地上不敢动了。事先在戈楼道路西侧埋伏的小队也开始向敌人开火射击。不一会儿敌人的一辆汽车被打着了,开始燃烧,冒出股股黑烟。
            马英这时发出了撤离的信号,小分队与区小队迅速撤出战斗转移了。没多久,城里的敌人出动了几十人过来增援,天黑时才把汽车和受伤的鬼子接回城里。


            21楼2014-07-14 15: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