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史书当中关于上官婉儿的妃位确实很乱,有些记载看上去矛盾但却又找不出什么证据,一会儿婕妤一会儿昭容的,在这里有必要结合史书之外的材料重新梳理、辨析一下。
1.13岁为才人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
2.神龙政变刚结束后,唐中宗一开始给上官婉儿的名分是婕妤。
《资治通鉴》神龙元年二月条:及上即位,又使专掌制命,益委任之,拜为婕妤,用事于中。
3.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又封上官婕妤为昭容,拜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时间定在神龙元年(705年)
《旧唐书上官昭容传》:寻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神龙元年,册为昭容。
毫无疑问,《旧唐书》与墓志都可以证明上官婉儿在神龙元年封为昭容。然而《资治通鉴》却有一条与之看似“矛盾”的记载,就是在景龙二年(708年)十一月,以婕妤上官氏为昭容,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一条记载。
4.景龙二年(708年)十一月,以婕妤上官氏为昭容
这条记载不仅仅见于《资质通鉴》,也见于《唐诗纪事》卷九李适条:是月,以婕妤上官为昭容,两书这条记载的史料来源或相同。
那么,是不是这条史料不属实呢?让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两首诗:
宋之问《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
韦门旌旧德,班氏业前书。
谪去因丞相,归来为婕妤。
周原乌相冢,越岭雁随车。
冥漠辞昭代,空怜赋子虚。
绿车随帝子,青琐翊宸机。
昔枉朝歌骑,今虚夕拜闱。
柳河凄挽曲,薤露湿灵衣。
一厝穷泉闭,双鸾遂不飞。
诗中称上官婉儿为“婕妤”,一开始我认为宋之问的这首诗作于神龙元年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之前,但是仔细想想,不对啊,神龙元年那时候宋之问早已经因为谄媚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被贬到岭南去了,之后逃回京城藏在张仲之家中。虽然不知道宋之问是什么时候再从岭南到洛阳的,不过我估计应该应该在神龙元年末至神龙二年初,希望吧中的大神们可以考证一下。
那么,宋之问这首诗可能作在景龙三年(70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之后上官婉儿因为母丧诏起为婕妤之后(事见全唐文《起复昭容上官氏为婕妤制》)吗?明显这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宋之问这时候很可能已经因为太平公主不满其谄事安乐公主而贬为越州长史了,具体时间也不清楚,语见《新唐书》,但是我估计在景龙三年末,也希望有人能考证一下。
所以说,我认为这首诗最有可能做在景龙二年(708年)
另外,《唐诗纪事》中宗条708年10月中宗诞辰联句最后一句“远惭班左愧游陪”后面的署名也是上官婕妤而非上官昭容。
4.上官婉儿因为母丧而起复为婕妤确实是在景龙三年(70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因为同样是根据《唐诗纪事》记载,此年12月中宗幸韦嗣立山庄,大文豪张说的应制诗里有“舞凤迎公主,雕龙赋婕妤”之句,当指太平公主,上官婕妤。
究竟是什么情况???????????????
《旧唐书》与墓志在瞎扯?《资治通鉴》在瞎扯?还是上官婉儿不止一次退为婕妤?
彻底凌乱,望解答。
1.13岁为才人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
2.神龙政变刚结束后,唐中宗一开始给上官婉儿的名分是婕妤。
《资治通鉴》神龙元年二月条:及上即位,又使专掌制命,益委任之,拜为婕妤,用事于中。
3.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又封上官婕妤为昭容,拜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时间定在神龙元年(705年)
《旧唐书上官昭容传》:寻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神龙元年,册为昭容。
毫无疑问,《旧唐书》与墓志都可以证明上官婉儿在神龙元年封为昭容。然而《资治通鉴》却有一条与之看似“矛盾”的记载,就是在景龙二年(708年)十一月,以婕妤上官氏为昭容,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一条记载。
4.景龙二年(708年)十一月,以婕妤上官氏为昭容
这条记载不仅仅见于《资质通鉴》,也见于《唐诗纪事》卷九李适条:是月,以婕妤上官为昭容,两书这条记载的史料来源或相同。
那么,是不是这条史料不属实呢?让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两首诗:
宋之问《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
韦门旌旧德,班氏业前书。
谪去因丞相,归来为婕妤。
周原乌相冢,越岭雁随车。
冥漠辞昭代,空怜赋子虚。
绿车随帝子,青琐翊宸机。
昔枉朝歌骑,今虚夕拜闱。
柳河凄挽曲,薤露湿灵衣。
一厝穷泉闭,双鸾遂不飞。
诗中称上官婉儿为“婕妤”,一开始我认为宋之问的这首诗作于神龙元年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之前,但是仔细想想,不对啊,神龙元年那时候宋之问早已经因为谄媚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被贬到岭南去了,之后逃回京城藏在张仲之家中。虽然不知道宋之问是什么时候再从岭南到洛阳的,不过我估计应该应该在神龙元年末至神龙二年初,希望吧中的大神们可以考证一下。
那么,宋之问这首诗可能作在景龙三年(70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之后上官婉儿因为母丧诏起为婕妤之后(事见全唐文《起复昭容上官氏为婕妤制》)吗?明显这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宋之问这时候很可能已经因为太平公主不满其谄事安乐公主而贬为越州长史了,具体时间也不清楚,语见《新唐书》,但是我估计在景龙三年末,也希望有人能考证一下。
所以说,我认为这首诗最有可能做在景龙二年(708年)
另外,《唐诗纪事》中宗条708年10月中宗诞辰联句最后一句“远惭班左愧游陪”后面的署名也是上官婕妤而非上官昭容。
4.上官婉儿因为母丧而起复为婕妤确实是在景龙三年(70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因为同样是根据《唐诗纪事》记载,此年12月中宗幸韦嗣立山庄,大文豪张说的应制诗里有“舞凤迎公主,雕龙赋婕妤”之句,当指太平公主,上官婕妤。
究竟是什么情况???????????????
《旧唐书》与墓志在瞎扯?《资治通鉴》在瞎扯?还是上官婉儿不止一次退为婕妤?
彻底凌乱,望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