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是时间上的穿越。以很多女性都喜欢的所谓“旗头”当例子。“旗头”,在传统上我们称之为“两把头”,其出现的时间大概是在清代乾隆时期,只不过那时候的两把头还都是用女性自己的头发梳成的,形态也比较小。后来渐渐发展,才在头上使用假的头面——北京俗称“大拉翅”,这种假头面的两把头,大概是同治、光绪时期出现的。到了清末和民国初期,头面渐渐做大,上面的装饰也愈发华丽,这才有了我们在清宫戏里经常能见到的那种旗头。所以,在一些设定为康雍时期甚至入关前时期的清宫戏里,出现晚清、民国时期形态的服饰装扮,这就是明显的时间穿越。
其二是服饰的混搭。清代服制大体来说有几套,用非专业的话来讲,大体上有祭祀和典礼穿的,有喜庆时候穿的,有工作的正式场合穿的等等,每套都有自己的规制,一般来说不能混穿。而清宫戏在使用这些服制的时候,经常不分场合随便穿用,并且胡乱搭配。比如清宫戏里的臣子们经常头戴吉服冠(喜庆和普通典礼使用),身披朝服袍(祭祀及重大典礼使用),外面穿着补褂,在官衙办公。这种错误从八几年的清宫戏就开始出现,到现在作为“优良传统”被继承了下来,甚至成了一些清宫剧“服饰考据”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