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艺吧 关注:8,905贴子:43,848

再谈本山绿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关本山绿泥的文图我都看
今天看了一篇谈本山绿泥的觉得没有云山雾罩,条理清晰
一下转自一篇博客:
本山绿泥、本山段泥与段泥区别关于泥料名称,一般是因循传统称呼。而传统称呼又多由挖矿人根据矿料挖出时的颜色而起名。但是,随着紫砂壶市场的逐渐扩大,传统称谓因为不尽科学而引出许多歧义,甚至导致许多真假之辩和欺骗指责。因此,正本清源,对紫砂矿料进行科学定义实在是一件大有必要之工作。 绿泥,是因矿料出产时的颜色而命名的一类紫砂泥。本山,即黄龙山。随着紫砂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紫砂矿料越发显得稀少,于是一些非产自黄龙山的紫砂矿料(主要出产于也属丁山的川埠、湖父等地)作为替代泥料开始得到大量使用,一些拥有黄龙山泥料者为自示清高,就把黄龙山出产的紫砂泥称为原本紫砂,黄龙山也就被称作“本山”,而那些出产替代泥料的矿区则被称作外山。本山绿泥,特指出产于黄龙山的、矿料开采出来呈现绿色的单一紫砂矿源。宜兴丁山的地质结构属于沉积岩,各类(种)紫砂也是呈层状分布的,每层之间并非断然分明,过度的部分往往是紫泥、红泥、本山绿泥混生,很难区分,于是将其命名为“团泥”。丁山方言“团”、“段”不分,所以混生的团泥更多地被写作“段泥”。科学地说,所有的混生紫砂矿都可称为“段泥”,而黄龙山的段泥却多以本山绿泥和红泥、紫泥混合为多,所以“本山段泥”就约定俗成特指本山绿泥和红泥、紫泥的混生矿源。可以看出,本山绿泥、本山段泥与段泥,实属不同的紫砂泥类。
更为复杂的是,同为本山绿泥、本山段泥和段泥,又因埋藏的深浅不同,成分也有所不同,导致矿料外观、泥料特性和烧成效果都有所不同。
本山绿泥的地质分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石英岩版(即黄石岩层,业内俗称为“龙骨”)的下部贴层,一种是蕴藏于红泥(朱砂)、紫泥(紫砂)之中的夹层,也被称为“泥中泥”。作为龙骨下贴层的本山绿泥成分偏石性,也即石英含量较多,粘土成分较少,所以烧结温度较高,较容易开裂,不易烧成,但透气性能非常优越;作为泥中泥的本山绿泥粘土含量较多,烧结温度相对较低、烧制成功率相对较高。
但无论是贴层本山绿泥还是夹层本山绿泥,矿料中铁的含量都很少(这也是本山绿泥与红泥、紫泥的最大区别),而且还以铁离子状态存在,所以矿料呈绿色。绿,又有浅、淡、暗、青、灰、墨之分。本山绿泥的钛含量较高,所以烧结后呈乳黄色。因此,在白泥(也是一种陶土)中添加化工合成钛的氧化物(钛白粉)就成为当下制作假冒本山绿泥最常见的方法。也有人说本山绿泥烧结后的黄色是氧化铁晶体的呈色,这一说法笔者尚需进一步考证。
本山绿泥存量非常稀少,且又多与红泥、紫泥混生,因此最为常见的是本山段泥。虽然大多本山段泥出矿时矿料呈现为具有各种差异的绿色,但是烧结后呈色却与本山绿泥不同,因此,根据烧成品的颜色就可以将本山绿泥和本山段泥区分出来。本山绿泥无论烧制温度多高(当然需要在烧结温度范围内),烧结后也呈黄色,与天津鸭梨的底色(去掉上面的棕色斑点)极为接近,不会呈现青色、褐棕色、褐红色、褐棕红色,否则,就是本山段泥了。
另外,还有红泥和紫泥混生的段泥,最常见的就是降坡泥,烧成后呈绛(酱)棕色。
其实从矿料上,也可将本山绿泥与本山段泥区分开来。本山段泥矿料一般是以本山绿泥为底料,中有少量或红或紫或黑的条纹、斑点、散雾。说实话,目前紫砂从业人员中有兴趣、有能力对紫砂材质进行科学研究还真不多,无论是卖矿的还是卖泥的、卖壶的,只要矿料是绿的,就都愿意将其称为本山绿泥,以期卖个高价。套用赵本山的经典语言,尽管到了可以懂的时候,竟然还是真不懂。
本山绿泥成为阳春白雪,和“天青泥”一样,缘起紫砂古籍上的记载。古人(明代周高起)也许不经意的提及,逐渐演变成一个传说,最后,这个传说被加工成神话。加工者就是那些想从神话中获得利益的人,从古至今,前仆后继。
其实,本山绿泥除了颜色上的别致,在适茶性上,与段泥、紫泥、朱砂(不是红泥)并无多大差别。从加工的角度上来说,更是费力不讨好,烧成率最低。即使在审美情趣上,也因为颜色缺少变化而显得浅显单调。如果按照物以稀为贵的说法,某些色彩层次丰富的段泥,存量更为稀少,价格倒更应比本山绿泥价格高了。实际情况显然并不如此,其缘由就是这个市场中有许多缺乏理性的人愿意相信神话。
与古今中外所有由获益人或想获益人编造的神话其实都是鬼话一样,今天,关于本山绿泥的神话,也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鬼话了。转自:
从七品州判


1楼2014-04-20 20:21回复
    科普贴


    IP属地:山东2楼2014-04-20 20:55
    回复
      2025-07-28 12:55: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o(≥v≤)o


      IP属地:广东3楼2014-04-20 22:19
      回复
        说实话 我喜欢紫砂是从本山绿泥开始的
        本山绿泥有说 显砂性的, 有说显泥性的, 各执一词 其中不乏信誉满满商家以及祖居丁山的紫砂从业人··我等紫砂爱好人士只能在多看多读多角度来给自己一个基本的判断·要说谈矿的特征来判断对行业外的人士来说是胡扯·只能以烧成后的品相来对照各种说法来对号入座。
        口口相传的认可本山绿泥几种说法:
        1.化妆土说法,个人以为既然当化妆土用那这种泥必须具备极好的遮盖作用,老辈子的人们 没有目数极高的筛子,也就是说本山绿泥天生的就是极其细腻的一种泥。
        2.本无目说法,这也说这种泥如朱泥有十足的泥性特征不含砂(天生泥性足还是人为的进一 步的沉砂方法所致的无目)
        3.烧成后的效果本山绿泥和本山段泥差别明显:既然本山段泥和本山绿泥成壶后有差别,那 这 差 别如何来分?个人觉得成壶后的感官差别就是以砂性(骨多肉少)感觉和泥性(肉 肉 十足)感觉来区分是最直接的····在转来帖子里边我读到另外一个区分段泥和本绿泥的 烧成 差别『根据烧成品的颜色就可以将本山绿泥和本山段泥区分出来。本山绿泥无论烧制 温度多高(当然需要在烧结温度范围内),烧结后也呈黄色,与天津鸭梨的底色(去掉上 面的棕色斑点)极为接近,不会呈现青色、褐棕色、褐红色、褐棕红色,否则,就是本山 段泥了。』
        由此可大家可判断手里的壶壶是不是本山绿泥制作的
        1,看颜色 那是浅黄 是鸭梨黄 不能形容成黄金要不就成黄金段啦
        2,肉感十足,既然是骨少肉多·那这壶烧制过程中必然收缩明显,就像朱泥一样的要有特 有的结晶度和收缩痕迹
        3,大家都知道段泥高温了发青,对不起了那是骨多肉少的高温段,,最多最多就是岩板底 下 的龙骨(本山绿泥是龙筋是泥中泥)砂性大的那种极好的本山段泥,永远也归不 到 本山绿泥纯种一类
        4,大哥哥 大姐姐·发青发绿的真的不是本山绿泥 ·不是高温煅就是加了料了


        5楼2014-04-21 11:30
        回复
          现在已经不爱讨论这些问题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04-23 08:03
          收起回复
            看完后还是很难分辨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4-24 02:07
            收起回复
              本山绿泥,到现在俺还没有看到让俺信服的壶,就差把本绿的壶没上手了。


              8楼2014-04-24 09:00
              收起回复
                @一头紫砂雾
                楼主。你说的是下图吗?”有明显的收缩 没有砂感 鸭梨一样的浅黄 再加上高些的结晶度就差不多了”



                IP属地:上海9楼2014-04-24 10:34
                回复
                  2025-07-28 12:49: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木有收缩
                  发色不自然
                  照片P过
                  没有紫砂的感觉那


                  10楼2014-04-24 10:43
                  收起回复
                    凭栏听雨多感怀,焚香随风观自在,身无挂碍!依窗静思意徘徊,闭目闻香入天籁,心无挂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4-24 11:09
                    回复
                      我有秒道和泥巴的本绿,比较下来,一个砂感强,一个泥感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4-24 19:29
                      回复
                        不过见了本绿原矿,泥料确实脂感强烈,粘手,那是12年的时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4-24 19:31
                        收起回复
                          我在1楼摘一段话 其中根据我的理解 稍改动:
                          [[本山绿泥的地质分布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石英岩版的下部贴层(业内俗称为“龙骨”)本绿。
                          另一种是蕴藏于红泥或紫泥之中的(业内俗称为“泥中泥”)夹层本绿。
                          作为龙骨下贴层的本山绿泥成分偏石性,也即石英含量较多,粘土成分较少,所以烧结温度较高,较容易开裂,不易烧成,但透气性能非常优越;作为泥中泥的本山绿泥粘土含量较多,因砂性弱似无骨,烧制变形较大性如朱泥更不易烧制。
                          但无论是贴层本山绿泥还是夹层本山绿泥,矿料中铁的含量都很少(这也是本山绿泥与红泥、紫泥的最大区别),而且还以铁离子状态存在,所以矿料呈绿色。绿,又有浅、淡、暗、青、灰、墨之分。本山绿泥的钛含量较高,所以烧结后呈乳黄色]]。
                          我个人认为:既然本山绿泥业内人士均认可为化妆土一说 把砂性强遮盖性差的龙骨下层出产的本绿当化妆土使用我个人觉得非常牵强 ,因此本山绿泥严谨的来说应该只有一种,就是更适合当化妆土使用遮盖性好的(泥中泥)也就有了不含砂 本无目一说吧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4-04-24 23:44
                          回复
                            我是来捧场的!人气有了,面子也有了,经验也赚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4-25 11:05
                            回复
                              2025-07-28 12:43: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一个笨驴(姑且这样说)大家看看 畅所欲言


                              IP属地:河南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6楼2014-04-26 2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