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舞狮
狮子是百兽之王,是威武雄壮的象征。在唐代,舞狮是大型宫廷舞蹈表演的一种,当时的“太平乐”亦称为“五方狮子舞”。白居易的诗中描述狮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作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可见当时的舞狮跟今日我们所见的十分相似。舞狮是博白地老人和客家人最常见的风俗,每逢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结婚喜庆,新居落成,开业、开市等庆典,人们都要请狮队来莅临助兴。人们认为,通过舞狮,能够驱魔避邪,能保六畜兴旺,国泰民安
玉林市的狮子舞有文狮和武狮两种。北流、容县舞的是文狮,博白人舞的是武狮。舞一条狮称为舞一堂狮,每个狮队都有一面旗帜,上书某某狮队,每个狮队一般有2堂狮,成员有10多个人,人人都会武功,俗称称为熟功夫。博白武狮侧重武功,表现狮子的威武雄壮和勇猛矫健。舞狮者随着锣鼓的节奏起舞,都有固定的一套,从醒狮到睡狮又到醒狮,从滚狮到“赞黄”到“食青”到爬梯、叠罗汉等,其动作都有相对固定的套路。其中的拜山、出山、跳跃、跌扑、翻滚、直立、盘桥探海、走梅花桩、跳台角、归山等都需要很大的力气和很高的技巧,因此常常不到几分钟就要换人撑狮头,而换人时狮舞是不能间断的。狮舞结束后,一般都有一套武术表演,包括拳术和刀、枪、棍等器械。因此,一场舞狮,最少也要一两个钟头,观众看了非常过瘾。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博白曾在人民会场举行过全县舞狮比赛,观者如潮,蔚为壮观,是那个缺少文化活动的年代的一大亮点。
狮子是百兽之王,是威武雄壮的象征。在唐代,舞狮是大型宫廷舞蹈表演的一种,当时的“太平乐”亦称为“五方狮子舞”。白居易的诗中描述狮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作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可见当时的舞狮跟今日我们所见的十分相似。舞狮是博白地老人和客家人最常见的风俗,每逢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结婚喜庆,新居落成,开业、开市等庆典,人们都要请狮队来莅临助兴。人们认为,通过舞狮,能够驱魔避邪,能保六畜兴旺,国泰民安
玉林市的狮子舞有文狮和武狮两种。北流、容县舞的是文狮,博白人舞的是武狮。舞一条狮称为舞一堂狮,每个狮队都有一面旗帜,上书某某狮队,每个狮队一般有2堂狮,成员有10多个人,人人都会武功,俗称称为熟功夫。博白武狮侧重武功,表现狮子的威武雄壮和勇猛矫健。舞狮者随着锣鼓的节奏起舞,都有固定的一套,从醒狮到睡狮又到醒狮,从滚狮到“赞黄”到“食青”到爬梯、叠罗汉等,其动作都有相对固定的套路。其中的拜山、出山、跳跃、跌扑、翻滚、直立、盘桥探海、走梅花桩、跳台角、归山等都需要很大的力气和很高的技巧,因此常常不到几分钟就要换人撑狮头,而换人时狮舞是不能间断的。狮舞结束后,一般都有一套武术表演,包括拳术和刀、枪、棍等器械。因此,一场舞狮,最少也要一两个钟头,观众看了非常过瘾。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博白曾在人民会场举行过全县舞狮比赛,观者如潮,蔚为壮观,是那个缺少文化活动的年代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