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吧 关注:47贴子:12,676
  • 20回复贴,共1

【三年八班】科普-浅谈美丽的致命一族——卤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声明,此贴转自化吧,原楼主:seanalpha。


IP属地:上海1楼2014-04-18 20:06回复
    在元素周期表里有这么一族,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又极难相处。为了提纯老大,无数化学家付出了身体乃至生命的代价;老二在家家户户都能见到,并且被称赞着,但在二战的壕沟里,它却是被世人咒骂的非人道武器;老三在防火方面功不可没;老四则是一种消毒药品的主要成分。这一族就是卤素


    IP属地:上海2楼2014-04-18 20:07
    回复
      2025-05-12 03:36:58
      广告
      卤素家族的老大,氟,是当之无愧的危险人物。氟能与接触到的几乎所有东西发生剧烈的反应,把一切泯灭。而它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即氢氟酸,是少数几种能腐蚀玻璃(二氧化硅)的物质。对人来说,它无疑是极其危险的。如果氢氟酸洒到手上,可能一开始你感觉不到什么,等你感觉到了,那就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剧痛,接下来就等着截肢吧。氟的化学性质这么活泼,它的提纯历程也是艰辛无比。不少化学家为此献身,比如诺克斯兄弟、鲁特耶、尼克雷,甚至戴维也因此而中毒。那么谁成为第一个制服氟气的人呢?答案是亨利•莫瓦桑。他使用电解法,电解氟氢化钾的无水氟化氢溶液,并在后来的演讲中一举制得四升氟气。现在的工业制法都是在特种钢制容器内电解熔融氟氢化钾和氟化氢的混合物,在100°C左右,以容器做阴极,石墨做阳极,有时还加入少量氟化锂来减弱石墨电极的极化作用。得到的氟气大多用来制取氟化物,或是核工业。由于氟气极难储存,且渠道狭窄,私人购买氟气几乎不可能,某种意义上也算个好消息。至少又有一群中二党幸存。氟的反应活性很厉害,这也决定了它的化合物很稳定,含氟塑料、含氟橡胶、氟碳高聚物都有特别优良的性能,而聚四氟乙烯这种物质就是最好的例子。它不与几乎任何物质反应,所以它可以用来承装氢氟酸;它在200°C的条件下常年盛放强酸也不会因此变色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它得名“塑料王”。当然,它还有个别名,叫特富龙——就是不粘锅涂层的有效成分。顺便说一句,聚四氟乙烯化学性质稳定,但不代表它物理性质也很坚定,毕竟就是块塑料,所以不能用钢丝球刷不粘锅,会把涂层刷下来的。顺便说一句,如果你能设法弄到一瓶六氟化硫气体,那就有的玩了。六氟化硫的密度是空气的五倍,且很不活泼。如果你在一个鱼缸里倒入无色的六氟化硫,它甚至不会飘出去。然后用一个铝箔做的小船放在里面,你就能看见——小船好像悬浮在空气中!这真的是一种奇妙的感受。不管氟有多么奇妙,它的单质一直离我们很远,而下一种元素,氯,则比氟要稍微好些。当然,这种近距离的接触是会遭人诟病的。


      IP属地:上海3楼2014-04-18 20:09
      回复
        1774年,在瑞典的一个实验室里,正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的舍勒将软锰矿和浓盐酸共热。突然,混合物冒出了黄绿色的气体,呛得舍勒急忙跑出了实验室。当他返回屋内时,不仅没有害怕,反而对这种气体产生了兴趣。不幸的是,受当时流行的“燃素说”的影响,舍勒并没能意识到这是一种元素,反而认为它是“氧化的盐酸气”。到了1810年,通过多种手段都未能将“氧化的盐酸气”里的氧夺出来的戴维,以大量实验事实为根据,确认这种气体是一种新元素,也就是氯气。氯气作为一种良好的氧化剂、消毒剂,以及战场毒气的历史,就此拉开帷幕。在戴维的光环下,舍勒的努力似乎变的不值一提。然而,依旧有一种方法可以缅怀他:在教材里面,实验室制氯气的方法依旧是舍勒的方法,不过软锰矿已经被分析纯代替了。而在工业上,我们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制氯气,更方便,还可以顺便得到副产品——苛性钠。
        如今氯已经被广泛用于民生、科研等各个方面。过去给自来水消毒都会采取氯气,如今变成了次氯酸钠,但氯还是主角。在工业上,氯用于有机合成,以生产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染料、农药、漂白剂、消毒剂、溶剂,以及其他氯化物。
        真正让氯遭人咒骂的是在一战时,弗里茨•哈伯亲自指导德国士兵用氯气袭击迎面而来的英国人。吸过氯气的人都表示,那是一种极其可怕的感觉;很难想象因氯气中毒而死的士兵到底经受了多大的苦难。不过后来这种战术被德国人抛弃了,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因为他们发现,无论那方使用氯气都会造成双方大约相同数量的士兵死亡。这当然是不划算的。即便这样,对化武的控诉也没有结束。抛开氯气杀人的黑历史不看,氯气对人类还是不错的。家家户户都有的食盐,其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消毒用的84消毒液里也有氯元素的踪影;为抵御蔬菜害虫而使用的农药里也有好几种含有氯;有好些塑料袋的成分是聚氯乙烯。诸如此类,氯离我们还是很近的,我们也离不开氯。
        @旋律Les,你和你家小富的最爱来了


        IP属地:上海4楼2014-04-18 20:12
        收起回复
          碘的发现颇具戏剧性,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碘的应用野合也和万有引力一般常见。在药店几块一瓶的碘酒,其实就是碘的乙醇溶液,可能还有少量其他消毒剂。碘属于卤素,所以它有一定的氧化性,但又不至于太强而伤害人体,于是碘当仁不让地成为消毒元素。除此以外,居住在远离海洋的人们对碘的影响可能更深。因为缺乏碘元素而导致的“大脖子病”,即甲状腺肿大,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对付的疾病之一。这也是加碘食盐的来历。(所以,看过这个帖子之后化学小考就别把甲状腺肿大说成是缺锌了!)不过碘太多也不好,碘过多会导致“甲亢”,说白了就是干吃不饱饿死鬼,也是一种由碘引发的病症。而当你心脏出现问题时,含碘的造影剂还能使心脏在CT扫描中成像。元素周期表是有规律的,这意味着卤素的某些性质是递变的,比如状态。常温常压下氟、氯是气态,溴是液态,而碘则是固态。加热碘时碘会升华,变成碘蒸汽,并在冷的地方凝华。初中物理常用锤子造型的玻封碘来演示这一过程。事实上碘并不是不存在液态,只是液态时碘会很快变成气态,并不能坚持太久。


          IP属地:上海7楼2014-04-18 20:22
          收起回复
            在实验室里,检验碘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淀粉。这是因为碘液与淀粉接触时,碘分子能进入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整个直链淀粉分子能束缚大量的碘分子,就形成了淀粉-碘的复合物,而这种复合物显蓝色,于是便有了我们看到的现象。利用这种现象,人们还制造出了淀粉碘化钾试纸。
            可恶的度娘,说我的帖子不合法,哪里有!这个加上楼上的回复一起串着看吧。


            IP属地:上海8楼2014-04-18 20:26
            回复
              在卤素的最下面是砹。这种放射性元素是1940年一帮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用阿尔法粒子轰击209Bi靶发现的。他们把砹命名为“Astatine”,源自希腊文,意为“不稳定的”。没错,砹的半衰期只有8.3个小时,不过相比第七周期那些人造元素已经很长寿了。
              有人想把砹用于医疗领域。等等,这不是什么可惊讶的。要知道锝已经干这行好久了。但是要向把制取困难且价格高昂的砹请进医院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如此,这种不切实际的半衰期还是激发了一些人的热情。怎么没有人对钫做类似的研究呢在告别了砹之后,这篇文章也要告一段落了。在说了这么一大篇之后,估计已经有很多中二党打算自制氯气来闻。在此我还是得提醒中二党们,化学诚可贵,实验价更高;若为健康取,二者皆可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IP属地:上海9楼2014-04-18 20:27
              回复
                这个帖子我删了一点(咳咳)内容,但不影响阅读知识,顺便加了点。嗯,好了今天就这么多,去写作业了。


                IP属地:上海10楼2014-04-18 20:29
                回复
                  2025-05-12 03:30:58
                  广告



                  IP属地:上海来自iPad11楼2014-04-19 11:36
                  收起回复
                    最后晒晒自己弄的。。。至于能吃不能吃就是另一回事了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4-04-19 12:14
                    收起回复
                      卤素——鲁肃——吕蒙……


                      IP属地:上海13楼2014-04-20 15: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