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吧 关注:202,513贴子:1,244,94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千年来中国日渐衰弱的第一因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学理科的,感觉学历史,不能只是背诵史实,应该多思考。今天有点时间,总结了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1楼2014-04-18 11:33回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最正确的思想,两千年来中国日渐衰弱的第一因素。
    “享乐”、“图强”两个背道而驰的概念,作为人生观念,每个人自觉不自觉的会取一种为主导;作为客观结果,大概只有天纵之才才能两者兼得,次一点的要么享乐要么图强,差的不能享乐也不能图强。
    自秦灭六国,发明皇帝尊号以来,中国统治者的威胁只剩下国内的屁民和北方的蛮族,危机感大大降低,享乐成为统治者人生观念里的主导因素,偶尔图强不过是为了将来享乐罢了。
    拿秦朝以后的中国贵族与先秦、欧洲、日本的贵族比较一下。前者住的是园林,养的是歌姬,后者住的是城堡,养的是士、骑士、武士。一个社会要健康发展,权利和义务需要匹配。收了老百姓的税,就要尽相应的义务,对内镇压黑恶势力,对外抵抗外族入侵。义务尽得好,被统治者就少一个反抗的理由,也无力反抗。所以先秦、欧洲、日本的贵族努力强化自身,没听说他们谁被下层的起义推翻了。秦朝以后的中国贵族则不然,打下天下以后享乐为主,自身不强,怕老百姓造反啊,于是拼命愚民弱民,本来主意不错,但是还有北方蛮族啊,于是就纠结了。愚民弱民做得成功了,整个国家都弱了,被北方蛮族灭了;做得不成功,被老百姓推翻了。
    像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统治者奋发图强,如何会出现历史上的耻辱。但恰恰因为中国国家大、人太多,缺乏危机感,贪图享乐导致秦朝以后的中国,两百年内必然出现大动乱,三百来年必然亡国。
    说完了统治者,再说老百姓。不过还得从上层说起,典型的思想,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这思想引申发展一下就是,好官让老百姓享乐,坏官自己享乐,都离不开享乐主义。中国的老百姓虽然很苦,由上而下导致的享乐主义思想仍然是主导。这种思想又分两种,一种是苦中作乐型,就像那个故事讲的,一个人被狼追,不慎落井,井底有毒蛇,幸好此人抓住一根藤子,没掉到底。不过还来得及高兴,发现有老鼠在咬藤子,处于绝望中的人忘记了痛苦,努力舔着藤子上的一点蜜;一种是野心勃勃型,看到富人们的奢华生活,想着取而代之,这算是享乐主导的图强。
    国家都追求富强,中国往往是富而不强。这也是由于享乐主义,地主老财当官的有钱之后都去买奢侈品,买漂亮的小妾;老百姓有钱之后就是吃好喝好。就像现在的中东石油国阿拉伯,阿联酋等等都是富而不强。在蛮族面前就是一只大肥羊。
    在古代,国家的强盛主要是军事力量的强盛,一支由贵族领导,由骑士、武士作为中层,由富户作为骨干的军队是比较牢靠的。那些享受了特权,也愿意尽义务的人,有足够的思想觉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强化自身,从思想和身体素质都算过得去的,这样一支军队也算有战斗力。被统治者交了保护费,统治者就要起到保护的责任。而中国军力较为强盛的时代,大体也是这个原则,虽然由于享乐主义,导致整体有缺陷,但是大致原则还是遵守了,比如唐初的府兵制、明初的军户制,都保证了兵员的富户地位。
    如果统治者不想履行保护者的义务,被统治者既要供你吃喝玩乐,还要给你卖命打仗,结果怎样,不问自知。宋朝的军力最主要的问题不在于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是出在军队地位和人员组成上,武将地位低于文臣,兵员许多是流民。地位高的享受,地位低的卖命,效果如何,不问自知。金国入侵,大军溃败,幸好天下勤王诏,募集了一批地主武装才挽回了颓局。


    2楼2014-04-18 11:34
    回复
      2025-07-16 06:03:28
      广告
      建立国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始皇帝,汉武帝,隋炀帝这些向外扩张都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灾难。那些看似文弱的汉文帝,宋仁宗确让百姓怀念。还有你说的愚民,不敢苟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4-18 11:39
      收起回复
        学历史,不能只是背诵史实,应该多脑补
            ------且行且珍惜
        .......马伊俐


        4楼2014-04-18 11:45
        回复
          脑补是富国强兵的唯一手段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4-18 11:57
          回复
            脑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4-18 12:02
            回复
              回3楼,你的观点是中国大部分圣人贤臣的观点,但本人不敢苟同。我认为这也是中国衰弱的祸源之一,其实就是文中提到的范仲淹,所谓“为万世开太平”不过是空想,长久的安乐是少量的安乐和大量的奋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上至君主,下至百姓都是适用的。所以君主和百姓都不能过于安逸。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听过吧,君主之于百姓,可比于父母之于子女,不是让他安逸,而是让他有立身之本。


              7楼2014-04-18 12:20
              收起回复
                “治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境界低了,较高的境界是”老百姓能过好日子,但自己不愿意过好日子“,如果老百姓没有这种觉悟,上层就要让他们行动起来,当然上层要做好表率。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修运河,不算完全错误,而是过分了。


                8楼2014-04-18 12:29
                回复
                  2025-07-16 05:57:28
                  广告
                  再次批判”富国安民"的思想


                  9楼2014-04-18 12:30
                  回复
                    我都不懂啥意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4-18 12:32
                    收起回复
                      没什么逻辑,还说自己学理科?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4-04-18 12:45
                      收起回复
                        中国的治乱循环是跟封建制度有关。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4-04-18 12:46
                        收起回复
                          “两千年来中国日渐衰弱的第一因素”——你是我所知的头一个把秦汉当作中华帝国最高峰的人…用西方人的话来说,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也可以说是人类追求更好享受的一个过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4-18 14:03
                          回复
                            没有足够或者说多得可怕的史实积累,你思考再多也是脑补,看书去吧。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4-18 14:22
                            回复
                              2025-07-16 05:51:28
                              广告
                              我只想知道,除了猴子只好女色不好男色外,还有哪个日本大名不养小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4-18 14: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