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祉吧 关注:536贴子:1,989
  • 24回复贴,共1

【整理】乾隆朝实录见有关十四的记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14-04-16 16:55回复


    IP属地:北京3楼2014-04-16 16:57
    回复
      乾隆12年5月
      ○谕曰、十四叔允禵。从前倚恃皇考恩眷。不遵训谕。有违弟臣之义。是以皇考将伊拘禁。冀其悛改。朕登极后。特令释放。赐以公爵家居十数年来。安静循分。并未生事。则是自知悔悟。能改前非矣。使得及皇考在御。必当嘉予恩施。朕用是仰承皇考加恩之意。著封十四叔允禵、为贝勒。照常上朝。
      乾隆13年正月
      ○又谕曰。十四叔自封贝勒以来。行事甚属恭谨。此朕之高年尊长。著加恩封为郡王。
      乾隆13年7月
      ○甲辰。命恂郡王允禵、管理正黄旗汉军都统。  


      IP属地:北京4楼2014-04-16 17:01
      回复
        乾隆13年9月
        ○又谕、金川逆酋不法。虽出师征剿。因无满兵。尚未奏凯。若不早为筹画。不但兵丁久驻塞外。甚属劳苦。亦且虚糜国帑。朕思我朝满兵。素称勇敢。身临行阵。唯有捐躯效命。奋勇先登。从无退缩。若选派满兵数千前往。必能速奏肤功。现今虽于八旗前锋护军内挑兵一千名。操演云梯。但为数尚少。著再择汉仗好者一千名。合为二千之数。从前已降旨令东三省各选骁勇兵一千名。以备调用。云梯兵丁。应如何料理起程。东三省兵如何量其道路远近。令分起于何时自彼处起程。明岁几月抵京。作何料理令赴军营之处。著军机大臣、会同督理操演云梯大臣庄亲王、恂郡王、阿克敦、丰安、详悉妥议具奏。其京城兵丁。即著派出之王大臣等会同挑选。寻议奏、自京至西安计程二千六百余里。分为八站。每站备马八百匹。车三百辆。自西安至军营。交该督抚等按照自京至西安、分设站数。酌量道路险易。详加筹画。如遇不可行车之处。照车数备马。倘驿马不敷。即于各该省绿旗马内通融。如仍不敷。即雇骡应用。马有倒毙。动项买补。车辆均令雇觅。至现在操演云梯。先令三百名起程。其余京城及东三省共兵四千七百名。每起酌定三百名。共为十六起。每隔五日一起。京兵自十一月初五日始。先行起程。盛京兵于本年十一月。船厂及黑龙江兵于十二月。陆续俱可抵京。即备行装。自十二月初五日始。随京兵次第起程。派往官员。俱分别等次赏银。东三省兵丁。沿途俱给口粮。再查云梯兵一千。已属敷用。其添派一千名。不必再行操演。令该管官操演枪箭。熟习步伐。仍令大臣时加查察。从之。 


        IP属地:北京5楼2014-04-16 17:01
        回复
          乾隆13年10月
          ○命庄亲王允禄、恂郡王允禵、大学士来保、署刑部尚书阿克敦、兵部尚书舒赫德、考试武举骑步射技勇。
          乾隆14年10月
          ○谕、朕从前不知管理旗务王等、于该旗点验军器之日。亲身前往穿甲。近阅王公等朝单。恂郡王名下、注写点验军器地方。前往穿甲。始知王等军器。俱由宗人府另行点验。管理旗务王等。于该旗点验军器之日。亲身穿甲。迎接派出之王大臣等。虽定例为重。但王等并非都统等可比。嗣后管理旗务王等。遇有所管旗分点验军器之日。不必亲身前往。著副都统前往穿甲迎接。
          乾隆15年7月
          ○戊辰。谕、叔恂郡王年老。著赐金黄色纱蟒袍。并许嗣后即服用金黄色。


          IP属地:北京6楼2014-04-16 17:01
          回复
            乾隆19年10月
            ○管理正黄旗汉军都统多罗恂郡王允禵因病解任。命顺承郡王台费英阿、管理正黄旗汉军都统。
            乾隆20年正月
            ○谕曰。皇十四叔恂郡王。自复封王爵以来。甚属恭谨。谒诚供职。昨闻患病。适御斋宫。是以先遣阿哥等往视。赏给经被。今闻溘逝。深为恻然。著派三阿哥前往穿孝。赏银一万两。料理丧务。俟逾祭祀之期。朕当往奠。
            ○癸未。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诣大高殿行礼。
            ○诣雍和宫行礼。
            ○临故恂郡王允禵第奠酒。
            乾隆20年2月
            ○予故多罗恂郡王允禵谥曰勤。多罗贝勒允祎谥简靖。俱祭葬如例。 


            IP属地:北京9楼2014-04-16 17:01
            收起回复
              另外实录记载了十四的三子弘映出使朝鲜的始末:
              乾隆28年五月甲子
              ○礼部议覆、朝鲜国王李昑奏称、臣世子緈早亡。复蒙天恩。封子愃为世子。今又身故。臣年及髦、储嗣久虚、宗祀孤危。旦夕伤悼愃生有子算、年已十二、国计人心系此一线、伏愿曲加矜察、颁降封典、小邦君臣、感激无地等语。查李算年未及岁、与请封之例不符、而其情词恳挚、殊属可悯、应否准其请封。其恭进礼物、应否赏收、出自圣裁。得旨准其请封。所进礼物著暂留收贮、准作正贡。寻遣散秩大臣弘映充正使、头等侍卫广亮充副使往封。
              (花:所以是为了封李朝大王的儿子李算为世子而去的。)
              乾隆28年六月
              ○辛亥。谕曰、弘映前往朝鲜国出差。即由京起程。不必来热河请训、但出使外藩、一切务宜示以正大。不可失之猥琐。入境时只宜乘马。不得坐用肩舆。即该国王备舆迎候。亦不可乘。
              另附@maudlin2008 所录入的朝鲜《承政院日记》相佐:
              1763年
              癸未八月二十二日二更, 上御思贤合。迎接都监堂上, 馆伴入侍时, 都监堂上赵云逵, 馆伴洪启禧, 右副承旨具显谦, 记事官兪彦镐?韩后乐?金敍九, 以次进伏讫。上曰, 上勅闻是十四王之子云, 未知其为第几子, 而乾隆颇爱重, 为人亦深沈云, 我国接待之道, 宜异於前, 此意申饬道傧诸臣, 可也。馆伴洪启禧曰, 圣敎诚然矣, 我国出来之使臣, 多以宗室而今番则乃是乾隆之四寸, 雍正之亲侄, 接待之道, 似当视前稍别矣。


              IP属地:北京10楼2014-04-16 22:22
              收起回复
                关于楼上向弘历请封的英祖大王李昑和弘映所册封的世孙李算,其始末亦是颇为曲折,我现总结一些材料供参考如下:
                弘映出使册封之世孙李算,即李祘,朝鲜王朝第22代君主,庙号正祖,自号“万川明月主人翁”。生于1752年,1776年-1800年在位,号称朝鲜最后一位明君。2007年曾有韩剧《李算》以他作为主角。(当然我还没看过……)
                李算被评价为“热爱学问、有圣人之风的王”,以学识渊博、作风开明、仁爱亲民、富于改革精神著称于世,是朝鲜王朝唯一留下个人文集的君主。他和世宗、英祖同被 誉为“圣君”,又和仁宗并称“仁君”。正祖李算和英祖李昑统治的时期被后世合称为“英正时代”,在正祖李算时达到顶峰。其时朝鲜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空前繁荣,士农工商 全面发展,也被称为“朝鲜的文艺复兴时代” 。
                李算其实是李昑之孙,英祖李昑的世子李愃之子。世子李愃本是英祖的次子,由于兄长早逝,他出生后一年就被册封王世子。
                因为英祖自己非常成功,所以对儿子有了很高的期待,他要思悼世子成为完美的君主,人格和政治都要求两全其美。然而,这却是很不现实的愿望。背负了这样巨大的压力,思悼世子开始逃避现实,这是导致他日后精神出问题的原因之一。
                庄献世子的抑郁症和精神问题渐渐到达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英祖为了王室的命脉和世孙的声誉决定杀死儿子,以便传位世孙。
                阴历1762年7月3日,英祖回到昌德宫,命令思悼世子陪同前往徽宁殿(贞圣王后的陵庙)向贞圣王后拜别,之后,英祖下令关闭宫门,对世子问罪,将其废为庶人,并要他自尽。英祖说:“朝鲜王朝延续300年的命脉就会断绝。但是如果你死了,王室的命脉却还是可以延续。若让你活下来,朝鲜岂不是要灭亡了?”
                根据实录记载,世子的生母映嫔李氏亲自要求英祖取其子的性命。为了避免世子和“犯罪”挂钩(否则世子的妻儿将受到牵连),英祖不赐死药,而要世子自杀,世子自缢多次不果,被英祖命人关进米柜。八天后(7月12日),李愃活活饿死在昌庆宫通明殿的米柜中的,终年二十八岁,史称“壬午祸变”。
                其后,英祖非常悲伤和后悔,将世子复位,并追封尊号“思悼”。全部谥号为思悼绥德敦庆弘仁景祉章伦隆范基命彰休赞元宪诚启祥显熙庄献世子,葬于显隆园(隆陵)。
                这就是《乾隆朝实录》中“朝鲜国王李昑奏称、臣世子緈早亡。复蒙天恩。封子愃为世子。今又身故。臣年及髦、储嗣久虚、宗祀孤危。旦夕伤悼、愃生有子算、年已十二、国计人心系此一线、伏愿曲加矜察、颁降封典、小邦君臣、感激无地”寥寥数字背后的故事……
                @兔飞猛进螃蟹君 @maudlin2008 @胤禩王爷


                IP属地:北京11楼2014-04-16 23:19
                收起回复
                  再来补充两个册封十四为郡王时候礼部的摺子(ps,上面某楼把李算写成王世子了,大家装没看到吧,不好改了,够咩~):
                  乾隆十四年六月:移会内阁典籍厅,六月二十七日册封多罗恂郡王相应行文,内阁将学士清汉职名即速开送过部,以便开列具奏,钦点正副使往封。
                  (这是礼部开列学士名单给乾隆圈点的)
                  乾隆十四年六月二十六日:移会内阁典籍厅,为知会本月二十七日册封多罗恂郡王,奉旨派出正使海望,副使吴拜,其礼物奉旨不必收受。钦此 。
                  (乾隆圈了乌雅氏家族的海望)


                  IP属地:北京12楼2014-04-19 15: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