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屯兰川 韩宝智
古交市辖区内的关帝林局屯兰川林场,积淀了我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陪伴我度过了人生中宝贵的七年时光。如今阔别屯兰川林场已有十多年了,期间工作单位也变动了三次,在孝文山林场担任党支部书记五年,在板厂工作三年,回信息中心工作也已三年有余,尽管离别日久,但我始终对屯兰川林场魂牵梦绕。自从离开后,回屯兰川林场的机会就少之又少,但我对他的思念之情却在与日俱增。如今,恰逢清明节森林防火,又踏上去屯兰川的路,心情十分激动。往事如烟,屯兰川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以及昔日在这里的工作场景像电影般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这次回屯兰川是带着科室包场森林防火的任务去的。回局机关信息中心工作后,信息中心一直包北武当山脚下的真武山林场。今年初,局领导分工调整,科室包场相应调整,我们的防火任务也从吕梁山西部移动到了吕梁山东部。听说要到屯兰川林场包场,我欣然受命,想到就要又到工作了七年的地方,倍感亲切而又激动。
<?xml: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4月2日下午,我怀着“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的心情和同在屯兰川林场一起工作过的福生科长一同前往。汽车在行驶古交市境内的马兰镇上,那熟悉的道路、村庄和单位一一从我眼前闪过,新建的楼房和厂矿企业矗立在眼前,难以释怀,如数家珍。深感古交近年的变化之大!过了马兰村,随即就是武家庄村,路旁屯兰川林场过去的职工宿舍清晰可见,这几年也有了新的变化。记得职工宿舍当时破破烂烂,现在要好很多。当我离任时,场务会研究低价照顾给了职工,职工们进行了简单的翻新改建。路过营立村时(现在的公路已改在了村外),看到村头林场曾住过的检查站的小二楼还矗立在那里。不远处就是进入北社村的桥梁,记得多年前进村还是要经过河滩的,一到雨季,过河便成了难题。村边北社沟是屯兰川林场森林面积最大、资源最好的沟之一,当时的作业地块多数选择在这道沟内,已记不清进进出出了多少次。途径周山庄村,是我场原来司机妻子的娘家,往左拐进去就是随公沟村,当时森林作业、防火时经常去,和当地的村干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路经麻会村,有场里长期临时工老郭的家,他身体不好,我们当时做了妥善安置,让他能够安度晚年。下午三点多,到了林场驻扎的岔口村,遇到了曾经的村干部还有开饭店的冯老板,停车打了招呼。然后,汽车直接开进了林场院内。</?xml:namespace>
又回到了魂萦梦绕的屯兰川,下车环顾四周,林场翻天覆地的面貌直观地展现在眼前,原来三排破烂的平房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的二层楼房。办公条件也发生了变化,新的办公设施:桌椅、电脑、电视一应俱全,和我在时的条件已不可同日而语。大门口两棵枝繁叶茂的油松树胸径达到16厘米粗,树高也达到了七八米,它们见证了我当时的林区生活,也见证了屯兰川林场的沧桑变迁,让我不禁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几年职工收入的不断增加。职工依托区位、自然、技术优势,发展起了种苗业,有的还搞起了出租,收入大幅提高,人均收入位居全局各林场之首,这让我很是欣慰。
防火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到场后,除林场场长、派出所所长几人在场坚守值班外,场部职工全部到达各自的责任区,直到傍晚,职工们才陆续回场。虽相隔多年未见,场里的老职工与我们见面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晚上,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和我同龄的、曾经的林场办公室主任一家进行了深谈,我深深感谢在林场时,他们夫妻在工作生活上对我的支持和照顾。
经过一天的奔波,躺在床上的休息的时候,夜深人静,我却思绪万千,群山积翠的莽莽大山、辛勤耕耘的劳作场面、同甘共苦的林场同事……当年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的内心汹涌澎湃,难以入眠。
诗人艾青曾经写过这样优美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同样,为什么我的心里常怀思念?只因我道不尽对屯兰川这片热土的眷恋,叙不完阔别已久的屯兰川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