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刚法师吧 关注:47贴子:1,578

回复:成刚法师微信号:chenggangfashi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阿弥陀佛。老实念佛。念佛是真修行。念佛是真忏悔。念佛是真消业。念佛是真信佛。心不离佛号。佛号不离心。跟着佛号走。让佛号入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8-18 06:21
收起回复
    阿弥陀佛大总持,真信切愿遍一切,一句佛号求往生,弥陀接我极乐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10-23 06:10
    收起回复
      念佛多少年妄想杂念多、不能摄心,是念佛方法有了问题
        念佛怎么个念法?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
      念佛念了多少年,不能摄心,妄想杂念还是多,除不掉,那什么原因?不是体性上出问题,体性不出问题,是我们方法有了问题。
        念佛怎么个念法?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讲得好,观世音菩萨教给我们,“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反闻”怎么闻?不听外面的,听里面的,妙!里面怎么听法?我们念佛默念不出声音,心里在念有没有声音?阿弥陀佛,有没有声音?外头没有声音,里头有声音,耳朵要听里头的,别听外面的;听里面的就相应了,外面的声音听不到了。外头声音再大,有嘈杂声音知道,没听清楚;里面的佛号,字字句句听得清楚,这就能摄心。
        你看大势至菩萨讲的跟观世音菩萨讲的是一桩事情,观音菩萨是“反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就是“反闻”,说的话不一样,意思一样、一桩事。
        不受六根干扰,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叫“都摄六根”。
        见色,眼在色上起心动念就迷了,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你看见色起无明烦恼;耳闻声也是起无明烦恼;再分别,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烦恼,三种烦恼都生。
        烦恼无尽誓愿断,怎么个断法?懂得“反闻”可以断,很有效;懂得“都摄六根”,有效。
        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师,教我们念佛,怎么个念法?你看这两个教授、这两个教练,观音势至是两个教授、教练。他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要会用,决定有效。所以要真回头,对外面要放下,不受外境干扰,不受外境影响就是放下了。为什么?你在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是定,不分别、不执着是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妙不可言,奇特到极处。你能入这个味道,你才尝到净土的法味。极乐世界的法味,欢喜心真正生得出来,下面经文,华光出佛,极其奇特显彰出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11-01 15:45
      回复
        念佛多少年妄想杂念多、不能摄心,是你的念佛方法有问题
        2014-10-31 净空法师 净土释疑网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5集 2014年10月29日 讲于 香港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修学念佛法门会中途退心,原因是善根、福报不足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五十七页倒数第六行:
          【解】“住奇特法”。
          这一句是经文。下面是念老的集注:
          【经】《净影疏》曰:“佛所得法,超出余人,在世所无,故云奇特。”
          “奇”是稀奇,很少有。“特”是特别、特殊。佛所证得的“超出余人”,超出阿罗汉。阿罗汉有证,小乘的般涅盘;菩萨有证,菩萨的位次有五十一个,《华严经》上所说的,从初信位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这五十一个是十信(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五十个,上面再加一个等觉,五十一个位次。佛比这个还要高,佛是第五十二个,最高的上面没有了,所以“超出余人”。大乘教里面五十一个位次,小乘教里面声闻,四果四向,八个位次;还有辟支佛(比阿罗汉高,比菩萨低),全部都超出,他所得到的是究竟圆满的大法。我们在这段集注里面都会学到。
          “在世所无”这个“世”指的是六道,指的十法界。佛所证得的六道、十法界里头没有,这就稀奇了,这个就特殊了,所以故称之为奇特。
          【解】《合赞》曰:“济凡秘术,今日将说,故曰住奇特。”
          “凡”是六道凡夫。六道称“内凡”,四圣称“外凡”。“外凡”有声闻、有圆觉、有菩萨,这些菩萨没有明心见性。在大乘教里面还是属于“外凡”的就是十信位。别教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是“凡”。
          十地称“圣”,登地这就称“圣”,他超越十法界;如果是华严圆教它初住就超越了,这个是两宗判教不同。华严高,初住菩萨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是真佛不是假的。虽然成佛还没有证得究竟圆满,所以叫分证即佛,天台智者大师说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11-01 17:46
        回复
          阿弥陀佛大总持,不离佛号真信愿。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11-16 08:59
          收起回复
            阿弥陀佛大总持。不离佛号真信愿。反闻自性心是佛。全心全意全弥陀。老实念佛大善根。往生极乐报师恩。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11-25 13:15
            回复
              阿弥陀佛。耳听阿弥陀佛。眼看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动阿弥陀佛。舌味阿弥陀佛。意中阿弥陀佛。六根阿弥陀佛。六识阿弥陀佛。六尘阿弥陀佛。万法阿弥陀佛。同居阿弥陀佛。方便阿弥陀佛。庄严阿弥陀佛。常寂阿弥陀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1-27 07:59
              回复
                阿弥陀佛。不念佛,地狱果;念弥陀,生极乐。度众生,全在吾;汝不修,两俱苦。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5-09-12 08:30
                回复
                  阿弥陀佛。始觉合本自换心。发报收报只一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5-09-14 06:52
                  回复
                    六根接触六尘,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5-09-27 11:23
                    回复
                      [cp]娑婆世界皆是幻,身止诸苦为哪般。 一念不觉轮回苦,阿弥陀佛导清凉。 乙未中秋[/cp]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5-09-29 1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