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班干招,党校培贤德。毕业穷乡支教炼,起步村官教。三公竞选提,信仰坚成绩。摒弃人治提拔差,国盛强兴律。<?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干部即公务员,是共和国的脊梁。他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此乃大中大、重中重、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在改革开放前,多是组织部门到基层挑选、培养和提拨人才;由于视野和视角之故,便存在:提拨者未必是最好的;于是便会有许多贤能之士被埋没。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有害的!近年兴通过考试来录取公务员,这里也存在:学非所用、知识不全、品质难纯的弊端,同时它也未跳出封建科考人治的模式;最要命的是,这些筛选出来的人多在家乡做官为吏——这就犯了,必须异地为官的古训。总之,我们的思路始终未跳出我们老祖宗——开科取士、人治提拨的老框框;这也是贪腐难禁关键之一!
若想共和国长治久安、长盛不衰,可采用“从娃娃抓起”之法:我们首先要大力发展中央高级党校,每年定期、限量向全国高考招生,(最好优先招班干)。学校应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为官的必备知识;在这里,必须在招生简章中申明:只招立志报效祖国、有公益心、不贪乐享受的热血青年。同时须要强调的是:考生必须是高中时的班干部——这些年青人一般来讲,多为有组织能力、口才较优、有公益心的可造之才。
党校可开门办学,定期到国家最艰苦的地方锤炼,接触工农兵;有问题的随时筛掉——转入其他学校,不走仕途。
毕业后,一律异地分配。首先分到当地最艰苦地方搞一年支教,以作提拨使用试习大门。这样源源不断的优秀师质队伍也很好地解决了贫困地区师资难的问题。然后把他们再分到基层做村官助理或村长。2—4年后,他们就在三公——“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同时以业绩为依托和参考,竞选乡镇干部。以后4-5年——定期、逐步、渐高地竞选乡镇、县、市、省、中央的职位。参选者,同时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村民直选村官;村官选乡长,乡长选择县长……在十至几十个人的范围内,我们就可逐层筛选出优秀人才来。这样,我们才可做到知识化、年青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