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诗吧 关注:11贴子:139
  • 7回复贴,共1

历史上第一篇图诗:盘中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献给作者


1楼2014-04-15 15:49回复
    解读
    苏伯玉妻,姓名,贯籍,生卒年均不详。汉人,一说晋人。
    伯玉被使在蜀,久而不归,其妻居长安,思念之,因作盘中诗。
    《盘中诗》见于徐陵《玉台新咏》卷九,宋人桑世昌《回文类聚》及清人朱象贤《回文类聚续编》。书中说:“汉苏伯玉之妻作《盘中诗》。回文之体遂兴。”共167字,47句。实际还不是正式的回文,因其只是曲折回环,但不能回读。不过词序上的经营,也同后来的回文有些相似,故也不妨说是回文的先导。其诗构思布局的曲折与文中缠绵之意相互映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而成为千古佳话。盘中诗的回环方法还广泛的运用到图形诗中。
    《盘中诗》是一种杂体诗,载于《玉台新咏》。无图,旧说写于盘中,屈曲成文,故称“盘中体”。 桑世昌复原的形状为圆形,一百六十七字 比常见的一百六十八字版本,少了一个“作”字
    读如下: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
    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
    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
    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
    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
    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
    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
    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
    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
    姓为苏,字伯玉。人才多,智谋足;
    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
    羊肉千斤酒面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
    当从中央周四角。


    3楼2014-04-15 15:54
    回复
      2025-05-18 11:05:59
      广告
      盘中诗的赏析
      就诗本身说,是一首非常纯朴、坦诚而热烈的爱情诗。开头连用三个比兴,引出思夫题旨。山上的树高高的,栖息其上的鸟备受山风与寒冷袭扰,其鸣声必然是悲哀的,其中隐喻自己正被相思困扰。鱼赖水生存,泉水深深的,其中的鲤鱼必然长得肥。此从反面映衬自身得不到爱情的滋溉而消瘦。空无所有的谷仓里的麻雀,常常要忍受饥饿之苦,其寓托自身渴念丈夫之苦不言自明。然后点明旨意:“吏人妇,会夫稀。”意即我这个役吏的妻子与丈夫见面的机会是多么稀少啊。由于有了上面三个比兴的引发,这毫不掩饰的表白,不仅非常自然,而且更显得是久积于胸,是一种刻骨的相思。以下便转入由于“会夫稀”而产生的热烈的思恋。
        “出门望……当语谁”一段主要从一些反常的举动上写出自已的思夫之情。天天出门望着丈夫归来,已说明她盼夫心切;竟然把一个穿白农的男子认作自己的丈夫,更见其到了心神恍惚的地步。这失望自然使她十分悲伤,可她进得门来,并没有扑到床上大哭一场,而是匆匆地“北上堂,西入阶”,来到织布房,坐上织机,默默地织起布来,借奋力劳作来驱散心中的忧伤。这无疑是一种高尚的胸怀,是劳动妇女的一种可贵品质。然而这究竟是一种愿望,再紧张的劳动也是减轻不了心中的痛苦的,所以机杼声中夹带着长长的叹息声。
        “君有行……下者谷”一段,写的是自己在机杼声中自煎愁肠的内心活动,其中有怀念,有疑虑,有怨恨,有誓言。先是想,您何日何时出门,我记得清清楚楚,可什么时候归来却遥遥无期。我对你的思念就像衣带上扎的结,纠结交连,难解难分。接着便虑及丈夫是否已经变心:“君忘妾,天知之。”这是久望不归必然要产生的怀疑,意为你要是把我忘了,另有新欢,那只有天知道了,我这个远居家中的弱女子是无从得知的,也是无可奈何的。进而表明自己的忠贞不二的态度:“我忘君,罪当治”,是严词保证;“我有行,宜知之”,是剖明心迹。“行”指品行,意思是我有端正的品行您应该知道。随即用四种永无变化的事物作比:“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低者谷。”就是说我对您的爱情就像金是黄的,玉是白的,山是高的,谷是低的一样,万古不变,始终如一。这些都是“吏人妇”的极度思虑,有深度,也有力度,在表现对丈夫的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中,包含着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的抗争。
        “姓为苏……令君马肥麦与粟”一段,转为对丈夫的直接呼唤。意思是说,苏伯玉呀苏伯玉,您人才出众,足智多谋,家在长安,只身在蜀,为什么要爱惜您的马,不驱马回来呢?快一点回来吧,我将准备千斤羊肉百斛酒举行盛大的家宴欢迎您,慰劳您,也将准备充足的麦与粟,把您的马喂得肥肥的。此中有赞颂,有责备,有许诺,感情复杂而炽热,思夫之情达于高潮,诗也就到此结束。
        “今时人”以下,只是就其文字的特殊排列方式,指明读此诗的方法,与内容无涉。从这几句话的口气看来,不像是女诗人指点丈夫如何读此诗,倒像是局外人附加上去的读诗说明。“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很像是附加者对其同时代的普通读者说的话,如果看作是女诗人对丈夫说的,则与前述内容大相径庭,因为它带着明显的轻蔑意味,一个对丈夫如此倾慕与渴念的妻子,对丈夫决不会如此出言不逊的。
        一般的征妇诗多诉说独守空闺之苦,而此诗却重在表现对丈夫的热切思念,一往情深。在写法上也不是一般的直抒衷肠,而写了某些行动与细节,带点叙述成份,这就比较完整地表现出自身的性格:温顺、多情而坚强。如此一个颇富个性的形象,在古代的征妇诗中实不多见。
        此诗大多数是三字句。三字句语气急促,一般不容易表现委婉缠绵的情思,此诗虽也写的是爱情,却是重在表现出门望夫夫不归所产生的躁动不安的心绪和激烈的思怨,所以倒也协调,并不因为这三字句而有什么妨碍。加上它不用典,不雕饰,接近口语,颇有几分歌谣风味,这又与劳动妇女的身份非常贴近,情辞相切,别具一格。
      苏伯玉读完全诗已百感交集,又见妻子唯恐自己一片念夫之意不能被他读懂,深情地在诗末点明“当从中央周四角”的读法时,他再也无法抑止自己思乡之情,便立刻整理行装回归故里。


      4楼2014-04-15 15:56
      回复
        盘中诗是圆的吗?
        从诗中的“当从中央周四角”考虑,有人认为图可能是方的。从文字的排列说,有人认为是从里层到外层均依顺时针方向旋转;有人则认为应该是每一层变换一个方向。从每一个字的朝向说,有人认为是随盘回转,一律朝中心;有人认为可能是一律朝上,与一般写法无异,如此方能显示其难读。不管哪一种设想,都证明作者是一个很有心窍的女性。她想通过不同于一般的书写与传递工具,不同于一般的文字排列方式,打动丈夫的心,以获得一种综合效应。
        盘中诗在周渊龙《文字游戏》中就是方形:


        5楼2014-04-15 16:02
        回复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回文类聚提要》中早就说过:“苏伯玉妻《盘中诗》据《沧浪诗话》自《玉台新咏》以外,别无出典,旧本俱在,不闻有图,此书绘一圆图,莫知所本。考原诗末句称‘当从中央周四角’,则实方盘而非圆盘。所图当亦妄也。”郭沫若复原的形状,正方形。一百六十九字,郭沫若在“姓为苏”后面添了一个“氏”字


          6楼2014-04-15 16:04
          回复


            11楼2014-08-23 10:09
            回复



              12楼2014-08-23 10:10
              回复
                想写首图形诗,看着这些好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4-08 1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