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确实是司马迁的作品,但很多篇都失传,经过了后人的补充,其中最有名的一个补充者就是宣元时候的博士,褚少孙,三王世家全篇都是他补录的,而外戚世家关于武帝晚年几个嫔妃的情况也是他所补记,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武帝无故赐死赵钩子了。
他的补记,来源自他自称听“汉家故事者”,其实应该算野说。但这位褚少孙先生很是热爱八卦,王夫人在史记中寥寥无几的记载他给增加了不少具体事迹,好吧,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所记的不少既和汉书冲突,又和史记冲突。但作为西汉的当时人,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如果所记和史记汉书并无冲突,自然可以作为第三方参考。
好了,回到正题。卫太子废后燕王请宿卫这段记载,正是褚少孙先生的补记,而并非司马迁原笔。
卫太子废后,未复立太子。而燕王旦上书,愿归国入宿卫。武帝怒,立斩其使者於北阙。————褚少孙补记史记外戚世家
其实史记中 有武帝 的部分,全是后人补的,只有用“上”来替代“武帝”的部分,才出自司马迁之手
而事实上,一直到宋朝,典籍的传播都是依靠传抄,难免有错漏,这句话,我就怀疑是传抄错了,因为巫蛊之变中,太子逃亡20余日,任何典籍都没有说武帝在这段期间下了废太子的诏书。而后来的壶关三老茂和田千秋上书,都依然称呼刘据为太子、皇太子。
这句话中的“废”,原字应该如何?
旦……及卫太子【败】,齐怀王又薨,旦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上怒,下其使狱。——汉书武五子传
班固的汉书,大部分都照抄史记,史记没有的部分有大面积发挥(譬如李夫人部分),褚少孙的补记大部分不用,而燕王旦请入宫宿卫的部分,班固用的是太子【败】
汉典:
● 败
(败)
bài ㄅㄞˋ
1. 输,失利,不成功,与“胜”相对:~北。~退。~绩(❶连队溃败;❷事业的失利)。~诉。~笔。~局。两~俱伤。
2. 战胜,使失败:大~敌军。
3. 毁坏:~坏。~露。
4. 解除,消散:~火。~毒。
5. 破旧,衰落,腐烂:~絮。~落。~兴(xìng )(情绪低落)。腐~。叶残花~。
呵呵,有个神经病把汉书当圣典,汉书记载在刘据死后,大臣对他的称呼是故太子。可不光汉书,资治通鉴都是太子【败】。
刘据从来没被废过
神经病们的圣典汉书,可还有“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统兴,故立三年,尊孝武庙为世宗”这句话。什么叫正统?因为正统,所以宣帝可以给武帝上庙号,怎么昭帝在位十几年没给武帝上庙号,因为他非正统呗,刘据的嫡长子身份,是宣帝“武帝正统”的来源。
他的补记,来源自他自称听“汉家故事者”,其实应该算野说。但这位褚少孙先生很是热爱八卦,王夫人在史记中寥寥无几的记载他给增加了不少具体事迹,好吧,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所记的不少既和汉书冲突,又和史记冲突。但作为西汉的当时人,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如果所记和史记汉书并无冲突,自然可以作为第三方参考。
好了,回到正题。卫太子废后燕王请宿卫这段记载,正是褚少孙先生的补记,而并非司马迁原笔。
卫太子废后,未复立太子。而燕王旦上书,愿归国入宿卫。武帝怒,立斩其使者於北阙。————褚少孙补记史记外戚世家
其实史记中 有武帝 的部分,全是后人补的,只有用“上”来替代“武帝”的部分,才出自司马迁之手
而事实上,一直到宋朝,典籍的传播都是依靠传抄,难免有错漏,这句话,我就怀疑是传抄错了,因为巫蛊之变中,太子逃亡20余日,任何典籍都没有说武帝在这段期间下了废太子的诏书。而后来的壶关三老茂和田千秋上书,都依然称呼刘据为太子、皇太子。
这句话中的“废”,原字应该如何?
旦……及卫太子【败】,齐怀王又薨,旦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上怒,下其使狱。——汉书武五子传
班固的汉书,大部分都照抄史记,史记没有的部分有大面积发挥(譬如李夫人部分),褚少孙的补记大部分不用,而燕王旦请入宫宿卫的部分,班固用的是太子【败】
汉典:
● 败
(败)
bài ㄅㄞˋ
1. 输,失利,不成功,与“胜”相对:~北。~退。~绩(❶连队溃败;❷事业的失利)。~诉。~笔。~局。两~俱伤。
2. 战胜,使失败:大~敌军。
3. 毁坏:~坏。~露。
4. 解除,消散:~火。~毒。
5. 破旧,衰落,腐烂:~絮。~落。~兴(xìng )(情绪低落)。腐~。叶残花~。
呵呵,有个神经病把汉书当圣典,汉书记载在刘据死后,大臣对他的称呼是故太子。可不光汉书,资治通鉴都是太子【败】。
刘据从来没被废过
神经病们的圣典汉书,可还有“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统兴,故立三年,尊孝武庙为世宗”这句话。什么叫正统?因为正统,所以宣帝可以给武帝上庙号,怎么昭帝在位十几年没给武帝上庙号,因为他非正统呗,刘据的嫡长子身份,是宣帝“武帝正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