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画家是个很偶然的机会。
某天早上看到小张哥在店门口跟一位头发花白背影瘦瘦的老人家聊了很久,离开之后我问:“他是谁啊?中国人吗?”
“嗯,邻居赖先生教他开车,他跟我讨论怎么倒车呢。”
“哦对了,他好像是个画家,还很了解台湾。”
我一听就来兴趣了,从小就对有一技之长的人特别崇拜,尤其是艺术大师。从小也对台湾特别感兴趣,无论是“肤浅”的台湾美食和综艺节目,还是“渊博”的台湾作家林清玄,梁实秋,龙应台……都让我沉迷不已,毫不夸张的说,台湾于我就是圣地!(扯远了
,赶紧收回来)
第二天一早画家先生又来练车,我在楼上看到他来了,汲拉着拖鞋就蹦下去了。聊了几次才发现,我遇到的是位多么难得的人物!
画家名字叫陈琳,名字普通,长相普通,黝黑肤色,眼神灵活,一笑还有个酒窝
,很亲切,粗眼看去就一东南亚小老头,但是挎包里露出的本子和画笔又让人觉得此人大有来头
画家先生生在四川,长在新疆,工作在江苏,十几年前偶然来到老挝,一漂泊就到现在。老先生不仅擅长油画和速写,还能写散文和游记,因为这一点也倍受各国文化部门亲睐,很多国家地区都给他发邀请函,请他去画画写字,帮他出书。这些年他早已遍走东南亚,书也写了厚厚一摞,但是他最钟爱的国家,还是这个神秘的老挝。
“刚来寮国的时候,语言不通,没有收入,最穷的时候身上只剩两万老币,饭都快吃不起了,被逼得‘铤而走险’只能去湄公河边给人速写画肖像,没想到生意还不错。每天早八晚六笔不停手。老挝人受法国人影响,崇尚艺术,再穷的人都会省下一点钱来让我为他们画一幅画。他们对我评价很高,我诚惶诚恐,受宠若惊。”
“我在湄公河边那棵菩提树下画了整整一年。有一天,雷雨交加,狂风将我避雨的小铁棚屋顶卷走,画夹里的画稿和速写眼看就要被暴雨蚕食,这时一个老挝小伙子抢过我的画夹,迅速脱下衣服将我的画夹包裹了起来,躬身用他那乌黑油亮的脊背迎着暴雨,把我的画夹抱在怀里,我看见那豆大的雨点疯狂的打在这健壮而宽厚的脊背上,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我对自己说:‘上天啊,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留在这里,还有什么理由不尽力工作?!’雨过天晴,小伙子把完好无损的花夹交给我,我非常感动,双手合十,给他还了个齐眉合十躬身礼。”
“这么多年来我受了寮国人民很多恩惠,我外出写生,夜宿寮国老妈妈家,她彻夜不眠为我扇风驱蚊。政府部门对我的贴心安排,他们给我开画廊,开画展,称呼我为‘人民艺术家’,非常信任我…我现在的画廊里,有老挝乡亲买我的画,我都只收取原画价格的一半,以此报答。”
“画画是条艰苦又孤独的路。我少年时代长在新疆,身边都是‘牛鬼蛇神’,国民党的文化知识分子,退休的老教授…虽然一个个脾气古怪性格耿直,但是都是有真本事的人,我跟他们学画画,基础打的很牢!年轻时一味追求基本功的扎实,走了很多弯路,才知道自己是一片空白。于是背起画板,几乎走遍中国的山山水水,才懂得应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作源泉和环境,于是来到寮国。一开始,人们见了我的作品,都说我画的是中国人在表演寮国风情,我很伤心苦恼,又经过长时间痛苦的文化洗练和思想更换,深入寮国底层,学习他们的风俗,了解他们的历史,终于被他们认可了。”
“我是第二个来寮国的外国画家(第一个是位法国画家,殖民时期来的),我觉得艺术的道路不过是两条,一是娱人耳目,这是小路;二是振人兴奋,这才是大路。”
我听得入神,问:“您在老挝就没有过挫折吗?”
画家叹口气,点根烟
“怎么会没有?我”
某天早上看到小张哥在店门口跟一位头发花白背影瘦瘦的老人家聊了很久,离开之后我问:“他是谁啊?中国人吗?”
“嗯,邻居赖先生教他开车,他跟我讨论怎么倒车呢。”
“哦对了,他好像是个画家,还很了解台湾。”
我一听就来兴趣了,从小就对有一技之长的人特别崇拜,尤其是艺术大师。从小也对台湾特别感兴趣,无论是“肤浅”的台湾美食和综艺节目,还是“渊博”的台湾作家林清玄,梁实秋,龙应台……都让我沉迷不已,毫不夸张的说,台湾于我就是圣地!(扯远了

第二天一早画家先生又来练车,我在楼上看到他来了,汲拉着拖鞋就蹦下去了。聊了几次才发现,我遇到的是位多么难得的人物!
画家名字叫陈琳,名字普通,长相普通,黝黑肤色,眼神灵活,一笑还有个酒窝


画家先生生在四川,长在新疆,工作在江苏,十几年前偶然来到老挝,一漂泊就到现在。老先生不仅擅长油画和速写,还能写散文和游记,因为这一点也倍受各国文化部门亲睐,很多国家地区都给他发邀请函,请他去画画写字,帮他出书。这些年他早已遍走东南亚,书也写了厚厚一摞,但是他最钟爱的国家,还是这个神秘的老挝。
“刚来寮国的时候,语言不通,没有收入,最穷的时候身上只剩两万老币,饭都快吃不起了,被逼得‘铤而走险’只能去湄公河边给人速写画肖像,没想到生意还不错。每天早八晚六笔不停手。老挝人受法国人影响,崇尚艺术,再穷的人都会省下一点钱来让我为他们画一幅画。他们对我评价很高,我诚惶诚恐,受宠若惊。”
“我在湄公河边那棵菩提树下画了整整一年。有一天,雷雨交加,狂风将我避雨的小铁棚屋顶卷走,画夹里的画稿和速写眼看就要被暴雨蚕食,这时一个老挝小伙子抢过我的画夹,迅速脱下衣服将我的画夹包裹了起来,躬身用他那乌黑油亮的脊背迎着暴雨,把我的画夹抱在怀里,我看见那豆大的雨点疯狂的打在这健壮而宽厚的脊背上,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我对自己说:‘上天啊,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留在这里,还有什么理由不尽力工作?!’雨过天晴,小伙子把完好无损的花夹交给我,我非常感动,双手合十,给他还了个齐眉合十躬身礼。”
“这么多年来我受了寮国人民很多恩惠,我外出写生,夜宿寮国老妈妈家,她彻夜不眠为我扇风驱蚊。政府部门对我的贴心安排,他们给我开画廊,开画展,称呼我为‘人民艺术家’,非常信任我…我现在的画廊里,有老挝乡亲买我的画,我都只收取原画价格的一半,以此报答。”
“画画是条艰苦又孤独的路。我少年时代长在新疆,身边都是‘牛鬼蛇神’,国民党的文化知识分子,退休的老教授…虽然一个个脾气古怪性格耿直,但是都是有真本事的人,我跟他们学画画,基础打的很牢!年轻时一味追求基本功的扎实,走了很多弯路,才知道自己是一片空白。于是背起画板,几乎走遍中国的山山水水,才懂得应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作源泉和环境,于是来到寮国。一开始,人们见了我的作品,都说我画的是中国人在表演寮国风情,我很伤心苦恼,又经过长时间痛苦的文化洗练和思想更换,深入寮国底层,学习他们的风俗,了解他们的历史,终于被他们认可了。”
“我是第二个来寮国的外国画家(第一个是位法国画家,殖民时期来的),我觉得艺术的道路不过是两条,一是娱人耳目,这是小路;二是振人兴奋,这才是大路。”
我听得入神,问:“您在老挝就没有过挫折吗?”
画家叹口气,点根烟
“怎么会没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