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胸痛,是腰椎间盘出了问题?经常骨折,是因为骨质疏松?多尿、泡沫尿是慢性肾炎的前兆?都不一定,这些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症状。很多人对多发性骨髓瘤很陌生,但它已超过白血病,成了仅次于淋巴瘤的血液科第二大疾病。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发现,及时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心每年都会举办病友会,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上周六,病友会如期举行,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浙江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蔡真教授亲自作科普讲座,并为患者解惑答疑。
骨髓里的肿瘤细胞像虫子一样
把骨头“蛀”成“蜂窝煤”
浙大一院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心何静松副主任医师说,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血液病,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骨髓里长了肿瘤,肿瘤细胞像虫子一样,会抑制成骨细胞、激活破骨细胞,从而把人体的骨质“蛀”空。哪里的骨骼被破坏,哪里就痛,腰痛、胸痛、头痛是最常见的,可能与这些地方的骨头造血丰富有关。他们经常会碰到骨头出现一个洞、一个洞的患者,就像马蜂窝、蜂窝煤一样,临床称之为“虫蚀样”改变。被破坏后的骨骼,尤其是脊椎,会发生自发性骨折,从而压迫到神经,严重时甚至导致瘫痪。
得了这个病后,骨髓中会出现异常浆细胞,它会分泌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血和尿中免疫球蛋白增多,肾脏就会受累,出现泡沫尿、身体浮肿,这也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会被误诊为慢性肾炎的原因。
“多发性骨髓瘤好发于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男女比例为3∶2。确切发病原因还不明确。研究显示,可能与某些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何医师说。由于我国老百姓对这个病的认识普遍偏低,加上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以至于很多患者骨折了、肾功能不全了才确诊,这时大都已是晚期了,治疗效果、愈后的生活质量都大打折扣。像骨头“虫蚀样”改变是不可逆的,这样的人很容易骨折。
40岁以上每年生化、尿检
球蛋白指标↑或↓,尿蛋白出现“+”,要警惕
“每年坚持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常规的体检套餐都有生化、尿检两个项目。如果检查结果显示,球蛋白指标异常,不管是升高还是降低,尿常规中的白蛋白,无论是一个‘+’还是两个‘+’,都建议去血液科复查一下,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
何医师说,有一个患者,他印象蛮深刻。患者45岁,每年坚持体检。三年前,体检报告显示,球蛋白40g/L(参考值在20-35g/L),尿白蛋白有一个“+”。发现异常后,他立即到浙大一院血液科就诊。复查结果和体检结果差不多,不能明确他是不是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何医师建议他定期随访。
两年后,这个患者的球蛋白、尿蛋白都高上去了,球蛋白高到70g/L左右,尿蛋白出现了两个“+”,其他相关指标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尽管,当时他的身体还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但结合各项指标,可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于是,我们建议他尽快干预。他还蛮信任、配合我们的,马上答应了。打了几个疗程的化疗后,他的指标就下来了。现在,情况很稳定,每天晚上只要吃两颗药,每三个月来复查一下就可以了。”
但像上面这个患者,体检一发现可疑苗头就干预的太少了。何医师说,她当医生这么多年,印象中,因体检早期发现的患者可能只有个位数。 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确诊后往往已经晚期,中期的都很少。这主要与患者对体检重视程度不够有关。一是许多人没有坚持每年体检。二是即使体检中发现有指标异常,常常自以为这个指标“不重要”,或者数值偏离正常值不多而忽视复检。
美国是多发性骨髓瘤高发的国家,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二到十万分之三,每年新发病例20000例,但在美国很少看到晚期、生活质量很差的患者,大部分患者都能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关键就是因为他们重预防。
何医师说,目前,多发性骨髓瘤还无法彻底根治,但只要早期干预、正规治疗,30%左右的肾功能损害是可逆的。这几年,临床上也有了不少治疗效果不错的药,她希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过治疗,能够像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样长期带瘤生存。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发现,及时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心每年都会举办病友会,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上周六,病友会如期举行,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浙江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蔡真教授亲自作科普讲座,并为患者解惑答疑。
骨髓里的肿瘤细胞像虫子一样
把骨头“蛀”成“蜂窝煤”
浙大一院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心何静松副主任医师说,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血液病,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骨髓里长了肿瘤,肿瘤细胞像虫子一样,会抑制成骨细胞、激活破骨细胞,从而把人体的骨质“蛀”空。哪里的骨骼被破坏,哪里就痛,腰痛、胸痛、头痛是最常见的,可能与这些地方的骨头造血丰富有关。他们经常会碰到骨头出现一个洞、一个洞的患者,就像马蜂窝、蜂窝煤一样,临床称之为“虫蚀样”改变。被破坏后的骨骼,尤其是脊椎,会发生自发性骨折,从而压迫到神经,严重时甚至导致瘫痪。
得了这个病后,骨髓中会出现异常浆细胞,它会分泌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血和尿中免疫球蛋白增多,肾脏就会受累,出现泡沫尿、身体浮肿,这也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会被误诊为慢性肾炎的原因。
“多发性骨髓瘤好发于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男女比例为3∶2。确切发病原因还不明确。研究显示,可能与某些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何医师说。由于我国老百姓对这个病的认识普遍偏低,加上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以至于很多患者骨折了、肾功能不全了才确诊,这时大都已是晚期了,治疗效果、愈后的生活质量都大打折扣。像骨头“虫蚀样”改变是不可逆的,这样的人很容易骨折。
40岁以上每年生化、尿检
球蛋白指标↑或↓,尿蛋白出现“+”,要警惕
“每年坚持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常规的体检套餐都有生化、尿检两个项目。如果检查结果显示,球蛋白指标异常,不管是升高还是降低,尿常规中的白蛋白,无论是一个‘+’还是两个‘+’,都建议去血液科复查一下,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
何医师说,有一个患者,他印象蛮深刻。患者45岁,每年坚持体检。三年前,体检报告显示,球蛋白40g/L(参考值在20-35g/L),尿白蛋白有一个“+”。发现异常后,他立即到浙大一院血液科就诊。复查结果和体检结果差不多,不能明确他是不是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何医师建议他定期随访。
两年后,这个患者的球蛋白、尿蛋白都高上去了,球蛋白高到70g/L左右,尿蛋白出现了两个“+”,其他相关指标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尽管,当时他的身体还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但结合各项指标,可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于是,我们建议他尽快干预。他还蛮信任、配合我们的,马上答应了。打了几个疗程的化疗后,他的指标就下来了。现在,情况很稳定,每天晚上只要吃两颗药,每三个月来复查一下就可以了。”
但像上面这个患者,体检一发现可疑苗头就干预的太少了。何医师说,她当医生这么多年,印象中,因体检早期发现的患者可能只有个位数。 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确诊后往往已经晚期,中期的都很少。这主要与患者对体检重视程度不够有关。一是许多人没有坚持每年体检。二是即使体检中发现有指标异常,常常自以为这个指标“不重要”,或者数值偏离正常值不多而忽视复检。
美国是多发性骨髓瘤高发的国家,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二到十万分之三,每年新发病例20000例,但在美国很少看到晚期、生活质量很差的患者,大部分患者都能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关键就是因为他们重预防。
何医师说,目前,多发性骨髓瘤还无法彻底根治,但只要早期干预、正规治疗,30%左右的肾功能损害是可逆的。这几年,临床上也有了不少治疗效果不错的药,她希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过治疗,能够像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样长期带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