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库尔斯克号的大量军火为什么会爆炸?线索一定也在潜艇扭曲的残骸上。鉴定小组证实,残骸的前部已经被烧毁,内部就像鼓风炉一样热,达到了摄氏2000度。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大火在鱼雷爆炸前就已经开始了。特拉斯科特从地震测量数据中找出了可能引发大火的原因———第一次小规模的爆炸。找出最初爆炸的原因,是调查的最关键问题。但潜艇前端的残骸仍在海底,特拉斯科特很怀疑能否找到重要证据。一枚没有弹头的过氧化氢鱼雷制造了最初的爆炸特拉斯科特说:“怎么可能解开谜团呢?被炸得粉碎的鱼雷舱仍在海底,调查遇到了一个大问题。”但一项来自海底的重大发现最终揭开了谜底。在主残骸后方50米处,发现了一块第四鱼雷舱口附近部位的艇身碎片。这块碎片的位置完全匪夷所思,它位于其他碎片后方,说明它是最先被炸离潜艇的碎片。它原本在潜艇上的位置就是发生爆炸的地方。特拉斯科特说:“这是重要的证据,因为它证明最先爆炸的是四号发射管的鱼雷。剩下的问题是,鱼雷的哪个部分爆炸了。”特拉斯科特知道,最可能的爆炸源就是鱼雷的弹头。但他发现库尔斯克号当时正要发射的是一枚练习鱼雷,并没有弹头。爆炸一定是由鱼雷的其他部分造成的。专业人士告诉他,鱼雷发射后,在击中目标之前,有时要推进好几公里,因此鱼雷的推进系统拥有的能量通常比弹头还要大。特拉斯科特仔细研究了练习鱼雷的推进系统,使鱼雷在水中前进的涡轮是以煤油为动力的。但在没有空气的水中,是靠高浓度过氧化氢提供燃料燃烧所需的氧气。在理论上,这种推进系统非常安全和有效,但特拉斯科特听说过氧化氢有一些不良特性。某些金属或锈迹接触过氧化氢时就会变成触媒,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和蒸汽,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体积在瞬间增加5千倍。对鱼雷来说,这种力量是致命的。特拉斯科特发现,有很多次海军事故都与过氧化氢有关。其中最严重的,就是1955年英国海军潜艇西顿号的爆炸事故。在例行的装弹作业中,西顿号的一枚新过氧化氢鱼雷在发射管中爆炸,导致13人丧生。西顿号让全球海军认识到,不应该再使用过氧化氢鱼雷,这是大家得到的教训,只有俄罗斯例外。不良焊接导致了过氧化氢从练习鱼雷中外泄库尔斯克号是否也是这种化学定时炸弹的受害者?特拉斯科特向俄潜艇专家库尔金进行了解,并委托库尔金开始研究过氧化氢推进系统,了解其导致库尔斯克号事故的可能性。库尔金先计算出推进系统的爆炸能量,结果约为50到100公斤TNT炸药的威力,和第一次爆炸的地震描记线大致吻合。但库尔金知道,所有过氧化氢鱼雷都有安全装置,避免鱼雷内的压力增加到危险的程度。这枚鱼雷的安全系统是否受损?通过他的特殊情报来源,库尔金取得了库尔斯克号练习鱼雷的维修记录。这位资深指挥官大吃一惊。这枚鱼雷是1990年生产的,同批共产10枚,其中6枚当即鉴定为不合格,因为它们的焊接有问题。库尔金了解到,军方从未检查过练习鱼雷的焊接,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因为练习鱼雷没有弹头。库尔金不得不认定,不良焊接可能导致了过氧化氢从练习鱼雷中外泄,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但是,证据在哪里呢?在调查过库尔斯克号数以千计的金属碎片后,库尔金终于有了收获。他们找到了鱼雷和发射管的碎片,上面有扭曲和被高热破坏的痕迹,鱼雷从中央爆炸时也会有相同的破坏痕迹,爆炸点就在一处关键的焊缝。复杂的过氧化氢理论揭开了部分谜团。第一次爆炸就造成了致命后果但仍有一个大难题,这场小爆炸为何能够使指挥中心瘫痪,让库尔斯克号陷入绝境?紧急排水只需要几秒钟,为什么连这样最基本的应急程序都没有启动?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俄罗斯舰队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有缺损的焊接导致库尔斯克号前舱的鱼雷爆炸,舱壁原本不该被炸开,但却被炸穿了。特拉斯科特再次请教潜艇专家库尔金。库尔金知道,隔开前两个隔舱的舱壁,应该能保证第一次爆炸不至波及到鱼雷舱之外的部分。因此,他开始研究潜艇前部可能存在的弱点。通风系统立刻有了疑点,他发现有条通风管路穿过了前四个隔舱。直径40厘米的通风管横穿舱壁,然而通风管本身却是轻合金制成的。它和普通的通风管一样,和家里的、办公室的通风管差不多,爆炸发生时,立刻就被炸开了。第一次爆炸的压力波沿通风管冲进指挥中心,将管路炸得粉碎,把火焰和浓烟引入到舱内。舱内人员还来不及按动警报装置,就被火和烟熏倒了,没有人能够幸存。
图为....... 俄罗斯陷入悲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