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 个世纪,两代翘楚,千锤百炼,臻于化境。
4月7日因有事未能看上直播,今晨看的回放。1959年张君秋、叶盛兰两位大师首演此剧,演出长达4个小时,今压缩为3个小时,可谓凝练精华。71岁的叶少兰先生依然扮相儒雅俊朗、光彩照人!"送别”一场,叶先生的一段西皮散板“望浦东箫寺暮云低”,唱得满宫满调、浑厚苍劲,接唱慢板,整段唱腔声情并茂、余音绕梁,唱毕最后一句,叶先生已是泪眼迷离。不知这段西皮唱腔当年盛兰老先生是否唱过?亦或是改编新加的?
接下来的二黄原版,当叶先生唱到“两泪汪汪不敢垂”时,他本人也真的是珠泪双流。他和赵秀君的对唱更是凄美感人、催人泪下。聆听盛兰老先生1959年的录音,这段戏唱腔、念白略有改动,少兰先生的演唱情感更加丰富、深沉、细腻,堪称经典之作。
叶少兰先生在剧中已不是简单的演角色,而是深深融入了人物,臻于一种无我的境界。人们在《周仁献嫂》、《西厢记》、《谢瑶环》等剧中,都看到过他满含热泪的场景。京剧是一门虚拟写意的艺术,演员在舞台上不是真哭、真笑、真吃、真喝,而是通过程式化的表演艺术手段来表现,有些演员在台上只是演角色、演行当,毫无人物情感,纯粹是演戏。而大师级艺术家的表演是感人的,据我所知,马连良先生在《赵氏孤儿》中、叶盛兰先生在《周仁献嫂》中也都真的流了泪的。
4月7日因有事未能看上直播,今晨看的回放。1959年张君秋、叶盛兰两位大师首演此剧,演出长达4个小时,今压缩为3个小时,可谓凝练精华。71岁的叶少兰先生依然扮相儒雅俊朗、光彩照人!"送别”一场,叶先生的一段西皮散板“望浦东箫寺暮云低”,唱得满宫满调、浑厚苍劲,接唱慢板,整段唱腔声情并茂、余音绕梁,唱毕最后一句,叶先生已是泪眼迷离。不知这段西皮唱腔当年盛兰老先生是否唱过?亦或是改编新加的?
接下来的二黄原版,当叶先生唱到“两泪汪汪不敢垂”时,他本人也真的是珠泪双流。他和赵秀君的对唱更是凄美感人、催人泪下。聆听盛兰老先生1959年的录音,这段戏唱腔、念白略有改动,少兰先生的演唱情感更加丰富、深沉、细腻,堪称经典之作。
叶少兰先生在剧中已不是简单的演角色,而是深深融入了人物,臻于一种无我的境界。人们在《周仁献嫂》、《西厢记》、《谢瑶环》等剧中,都看到过他满含热泪的场景。京剧是一门虚拟写意的艺术,演员在舞台上不是真哭、真笑、真吃、真喝,而是通过程式化的表演艺术手段来表现,有些演员在台上只是演角色、演行当,毫无人物情感,纯粹是演戏。而大师级艺术家的表演是感人的,据我所知,马连良先生在《赵氏孤儿》中、叶盛兰先生在《周仁献嫂》中也都真的流了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