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品牌效应,李菁王文林,你们该多说说"太刺激了""有点意思"
我是一不折不扣的纲丝,喜欢郭老师的艺术,也喜欢德云社各位老师的艺术.在我看来,郭老师在表演节目中有意无意的在推广一些演员的品牌,例如说李菁是"北京丐帮少帮主",并用鼻音学说"太刺激了";说王文林老先生"这有点意思",并衍生出很多段子;模仿张文顺老先生歪着肩膀等等.这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各位老师的影响力,也加深了观众对他们的印象.比如我就是在"太刺激了"和"少帮主"的介绍下,完成了由陌生到喜爱李菁的过程.王文林等各位老师也是一样.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建议李菁、王文林等老师,在以后的段子里,应多注意一下品牌效应,适时的即兴加一些这方面的口头语,如李菁自己在表演时,完全可以说一说"少欺负我,小心我少帮主带一帮花子围你要钱""XXX,这太刺激了!" 王老爷子也可以适时的说说"这有点意思"等等.郭老师拿这些话抖包袱时我们哈哈大笑,如果各位老师自己再原装原味的说出来调侃一下,既增加了包袱笑料,又加强了"少帮主""有点意思"等品牌效应,让更多的新观众听了这句马上想到另外一个段子,前后联系起来,不是更棒吗?
这一点于谦老师做得很不错.如在<我要旅游>中,郭老师说偷卖一个埃及的木乃伊,于谦老师说保安点数,郭问于谦有没有时间,缠上布去那站着.于老师反应很快,说"不成,我和我爸爸在兵马俑那站着呢"!全程爆笑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就是效果.
我是新手,希望郭老师和各位老师能看得见这个帖子!也希望各位大侠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