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兰小屋吧 关注:32贴子:1,773

『挪移』◆图文◆ 苏派 —— 苏州文化辑录,献给品读优雅的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4-04-11 19:04回复
    ————————转载自姑苏吧————————


    2楼2014-04-11 19:0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3楼2014-04-11 19:05
      回复
        苏州底蕴深厚,是吴文化中心,江南文化集大成者,在文化上能够自成一体,称为 “苏派”,拥有极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界享有盛誉,使苏州文化成为西方观察中国文化的最佳案例之一,本贴介绍的是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苏州文化艺术
        苏州园林,昆曲,评弹,吴门画派,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苏州明式家具,苏式盆景,苏绣,宋锦,苏式建筑(香山帮匠人营造的北京紫禁城),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北京紫禁城金砖),苏式彩画(北京紫禁城内苏式彩画),苏菜,苏式糕点,苏式月饼,苏剧,苏灯,吴门琴派,苏州剧装戏具制作,吴歌,苏扇,角直水乡妇女服饰,桃花坞木刻年画,苏州缂丝,苏州民族乐器制作,光福核雕,苏州玉雕,苏州泥塑,吴门医派


        4楼2014-04-11 19:05
        回复
          苏州园林 :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多年吴文化底韵,公元前514 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苏州称“吴”。其古城位置迄今未变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沧浪亭、狮子林、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退思园、艺圃、藕园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5楼2014-04-11 19:05
          回复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 苏州古典园林之沧浪亭(北宋始建,清整修)


            6楼2014-04-11 19:06
            回复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 苏州古典园林之狮子林(元始建,民国整修)


              7楼2014-04-11 19:06
              回复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 苏州古典园林之网师园(南宋始建,清整修)


                10楼2014-04-11 19:0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 苏州古典园林之艺圃(明始建,现整修)


                  11楼2014-04-11 19:08
                  回复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 苏州古典园林之耦园(清)


                    12楼2014-04-11 19:08
                    回复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 苏州古典园林之环秀山庄(五代·吴越始建,清重修)


                      13楼2014-04-11 19:09
                      回复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 苏州古典园林之吴江退思园(清)


                        14楼2014-04-11 19:09
                        回复

                          昆曲 :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之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尤以歌妓为主。历史上有名的陈圆圆就会唱昆曲。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到万历末年,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16楼2014-04-11 19:10
                          回复
                            吴门画派 :
                            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是我国历史上最大也是持续最久的画派,亦称“吴派”。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谓,而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均属今苏州人,故名
                            宣德年间,苏州诞生了吴门派开宗大师沈周,继起者有文徵明、唐寅、仇英,他们在艺术上较全面地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并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开创一代新风,取代院体和浙派而占据画坛主位,历时150多年。画史将沈、文、唐、仇并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为吴门派的代表画家。这4位画家虽同时崛起于苏州,但风格迥异,各有师承。沈周因家学渊源,并受杜琼等前辈熏陶,主要承元代文人画衣钵,以简练浑厚、苍劲雄健的粗笔画见长。文徵明从学沈周,并吸取赵孟頫、王蒙画法,以缜密工致、文静清秀古雅的细笔画著称。他们两人主要发展了元代文人画传统,注重笔墨表现,强调感情色彩和幽淡的意境,追求平淡自然、恬静平和的格调,其画风奠定了吴门派的基调。唐寅是位落魄文人,与文徵明同为沈周学生,但也从学于周臣;他的山水画主要师承李唐、刘松年,并适当融汇文人画技法,形成笔法挺健细秀,墨色淋漓融和、风格谨严而清逸的艺术特色。仇英出身工匠,初学周臣,后悉心临摹历代名迹,尤着力于刘松年、赵伯驹,善作精细鲜丽的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唐、仇两人均从南宋院体绘画入手,并远追北宋名家,重视主题、结构,讲究真景实感,造型准确,笔墨谨严,风格柔韵雅秀,其艺术行利兼备,雅俗共赏。


                            21楼2014-04-11 19:1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吴门派
                              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无论对元四家或南宋院体绘画,都有新的突破。在人物画和花卉画方面也各有建树,除仇英外,另外3人尤其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使文人画的这一优良传统更臻完美、普遍,有力地影响了明代后期直至清初画坛。吴门派形成后,其派系世代相传,绵延不断,其中文徵明的学生和子孙即达30多人。在吴门派后期画家中,著名的有陈淳、陆治、钱榖、陆师道、周天球等人,其中不少人在某些领域有新的发展。如陈淳发展了水墨写意花卉画,周之冕创造了钩花点叶的小写意花鸟画法,陆治以工整妍丽的花鸟画著称于世。另外,谢时臣的粗笔山水,尤求的白描人物,周天球的水墨兰石,均别开生面。
                              吴门派绘画对明末清初重要画派的影响也很大,以董其昌为主的松江派,以及后来派生的苏松派、云间派等,都与吴门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南宋以来长江下游的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渐居全国先进地位。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一带的苏州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繁荣,交通便利,商品经济活跃。由于长江入海口淤积,明代海外贸易的中心从扬州下移到太仓和松江一带,生产变化首先在这一地区萌发。江南科举之风炽盛,文人宦游返归故里,携回巨量金钱财货,促成了苏州地区的富庶和繁华。苏州地区文化艺术发展,出现了不少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卓有成就人物。在炽盛文风的熏陶下,官僚文人大量贮藏法书名画、古玩器物和珍本书籍,营建私家园林,讲究饮食服饰器用。明代中期在苏州地区形成“吴门画派”,标志文人画走向极盛的阶段。
                              “吴门画派”简称“吴派”,一般认为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加上唐寅和仇英,是为“吴门四家”或称“明四家”。明代中期以后“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当中受到重现。


                              22楼2014-04-11 1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