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与域吧 关注:13贴子:381
  • 5回复贴,共1

我曾经自己思考的哲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任何一种哲学都要对世界进行自己的终极性说明。什么是终极性说明,就是要给世界一个最初的本源,这个本源可以说明世界上的一切,即世界的根是什么?由于我们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的方式是从感性世界出发,最后回归到抽象,且世界的根就是抽象,所以认识世界的本源(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世界能否被认识。因为只有这个问题被解决了,我们才能使自己认识到的世界的本源有意义;如果我们人类对这个世界根本就认识不了,或者人类认识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虚假的世界,那么这样的终极性说明就没有根基,就是空中楼阁了。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否成立,必须要给定证明这个命题的条件。我们很难想象没有条件的命题怎么去证,只有佛教的由空幻化出无才是这样的命题,但这样的世界观对于理性的人类来讲,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因此在证明世界能否被认识之前,我想先就这个命题的条件将其给定,也即我们所说的先验性。人类的理性是推动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停认识的根源。我们人类可以没有一切,但惟独理性是寄存与人类的历史的始末。一个没有理性的人我们将怀疑对他的这个称呼是否合适。何为理性,所谓的理性,就是我们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思考,我们对它们的把握。我们怎么去协调万事万物的存在是合理的,这就是理性。既然我们将人类的理性作为我们证明这个命题的条件,那么,我们下面的证明就有它来开始。人类的理性有两大功能,其一是认识,而认识的第一步就是认识现象界。理性首先教会我们去感受现实的世界。因为理性要认识世界,不仅仅是对现象界的简单认识更要我们从更高的层次来进行把握,因此我们的认识活动,无不是由感性世界出发,最后回归到抽象。所以,要想认识世界能否被认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类认识的感性世界是否为真实的世界?其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回归到抽象的过程是否可靠。我们感受现象界依靠的是人类的耳,眼,大脑和人类的神经系统。具体说来,耳朵主管听觉,鼻子主管嗅觉,眼睛主管视觉还有感受事物的一些性质的人的神经末梢。这些感受器都要和择吉的‘主人’大脑进行信息的传导。一方面它们要向大脑传达信息,另一方面也要对它们进行指挥和协调。现在怎么才能判定人类的这些感受器感受到的事物就是事物本身呢?我想,这样来解决这个问题:耳,鼻 眼,等这些感受器是用来感受事物的,它们的功能是感受,即感觉。如果仅依人类的感觉来判断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以人为据的短处,我们就是为了判定人类这种感觉是否与客观现实相同统一,因此要对世界上一切有感觉的事物的感觉进行考察,看他们的感觉和人类的感觉是否共通。如果共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们的感觉是真实的,可靠的。那么什么样的事物有感觉呢。我们知道,感觉只能对那些形成自己神经系统的事物来讲才有。无生命的石头,水我们似乎看不出他们有任何感觉的现象。它没有自己的神经系统,也不存在自己的感觉。下面我们对植物进行考察。植物可以讲有自己的生命,但植物没有形成自己有意义的神经系统,因此也不可能存在感受性。唯一同人类一样具有感觉功能的只有动物,因为动物和人类一样有完整的神经系统。我们找到了同人类一样有感觉功能的动物,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感受它们的感受与人类是相通的呢。这就要用到理性的第二个功能。它的第二个功能就是生存,更好的生存,使 自己的某部分器官得到快乐、舒服。在这一原则的推动下,动物利用感受到的现象界时,都要遵循使自己感受遵循方便自身原则。如果我们讲这么一个规则是一切有生命物体的一个普遍原则,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们利用这一原则所确立的规范,来衡量动物的感觉和人的感觉的相通性是完全可以的。因此最好我们对有生命的植物动物进行现实的考察,来印证理性的这种功能。在这里,绝对不要以为这条规则是由现象界得到的,这里只不过是通过现象界进行印证。我们通过生物学上的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都说明植物的生长遵循感受方便自身原则;对于动物,我们同样从生物学的实验可以得到,动物总是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这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条规律的普遍性。因为我们感受现象界依靠的是耳、鼻、眼和神经系统这些感受器,所以我们只须对动物的这些感受器所感受到的现象界是否也遵循感受方便自身原则来判断就行了。在这里,首先要声明一点,作为事物存在的根本条件的时间和空间,我们也要考察。即动物感受到的时空和人类感受到时空是否有所区别。如果动物感受的时空和人类的有差别我们首先就应该否认人的感受的可靠性。首先,让我们对动物的时间观念进行考察,我们知道,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动物存在越活越年轻的本领。它们和人对时间的感受是一样的,感到时间永远都是那样的永不停息。让我们再对动物的空间观念进行考察: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动物,都是用自己的一定的方式进行探路的。如果它探测到的空间和人类的有某方面的差异,那么就会发生在人类看来,动物无法准确感受路径的奇怪事。当然,也会有一种情况,会使动物表现出人类看来的非理性,就是在情况十分紧急时,会用头撞墙之类。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似乎从来没有看到过动物在无缘无辜的情况下向人类冲撞过来。这是因为它感受到的时空和人类的一样。


IP属地:湖北1楼2007-12-14 17:11回复
    接下来,让我们对动物的视觉进行考察。因为有动物的感受遵循方便自身的原则,因此,我们的视觉也要遵循这样一原则。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动物可以满足在我们人类看来是没有遵循方便自身原则,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人类的视觉感受是不可靠的。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发现上述情况在动物身上出现。老鼠筑巢,从来不会看到将洞口造的比自己的身体小。再对听觉的把握上,我们只知道有些动物在听觉上要比人类宽泛,例如狗。动物在遇到以惊人频率发出的声响时,同样会回有惊恐的动作。进而,逃避这样的有害刺激。因此,可以想象,动物所感受到声音同人类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在对声音的接收范围上会有所差别。下面,让我们来对动物的味觉进行考察:狗在遇到我们人类嗤之以鼻的屎时,会毫不介意,苍蝇同样如此。因此可以这样说,唯一同人类有差异的就是味觉。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因为我们的感受器官最终都要汇总到我们的大脑,因此,可以想象,我们的大脑和狗的大脑有某方面的差异,使我们感受到现象界的味觉有所差异。这说明,我们人类在感受感性世界的时候,在影像个声音方面和人类无差别,但惟独在味觉上和人类不一样。这说明我们人类在感受感性世界时,只是部分的感受到了它的真实。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由感性世界上升到抽象的终极性说明是不真实,不可靠的呢?只要我们对由感性世界上升到抽象的终极性说明的感性材料不涉及味觉,我们就可以说它是真实的、可靠的。这样,就使我们在对感性材料的把握上,要特别注意,否则,一不小心,我们感受的感性材料就有可能是不真实的。因为理想的认识功能不仅仅停留在现象界,因此,在由现象界上升到抽象的时候,就要用到我们的逻辑推理了。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考察我们的逻辑推理是否真实的问题。因为逻辑推理首先要做的就是获得绝对真实的现象


    IP属地:湖北2楼2007-12-14 17:11
    回复
      界。实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依靠不仅仅是我们的感受器官,它还要依靠我们的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鉴别,以达到绝对的真实。我们的感受器官感受到感性材料首先储存在我们大脑中。我们的大脑在对感性材料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用到一种工作原理就是影射。什么是影射?第一次被储存在我们大脑的感性材料首先作为一个原则,被我们的理性暂时所接受。为什么是暂时的接受呢?因为,我们的理性告诉我们,一次出现的感性材料并不能给一个事物定性。当我们的感受器官在感受到同一个事物时,就会与原则进行比较,以确定我们的原则是否全面。如果我们的原则并不能很好的说明事物的新情况,我们就会对原来的原则进行重新的改变。这种以原则为模板,对感性材料的认识就叫做影射。例如,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菊花的时候,它是黄色的,于是,在我们的思维中就形成一种对菊花的原则性认识,菊花就是黄色的。但是,当我们又一次见到菊花时,我们发现它是白色的,这于我们的原则是有冲突的,于是我们就会形成一种关于菊花的一条新的原则:菊花要么是黄色,要么是白色。即便是这样的一条原则我们也不能说它一定就是正确的原则。我们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确立新原则的过程。如果我们单纯的将这种原则限定在感性界,那么我们在认识的原则就是模拟的现象界的真实。因为它是以现象界为模板,因此认识的是最接近真实的世界。为什么说它是接近真实的世界呢?因为我们人类的大脑在对事物确立原则的过程中,用到了逻辑上讲的不完全归纳法,而逻辑知识又告诉我们,不完全归纳法不一定真实。例如,我们在对菊花颜色的认定过程中,我们第一次看到的菊花颜色时,我们的大脑下定结论,所有的菊花都是黄色的。当我们看到有的菊花是白色的时候,我们将其定格为菊花要么是黄色,要么是白色,即便是这样的原则,我们说它也不一定正确。因为可能还有其他的颜色,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这样确立的原则,显然并不能表达全部,但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的武断。因此,我们说我们认识的现象界是接近真实的世界。上介绍的是大脑对现象界的认识,是由感性材料上升出来的现象原则,我们就叫做一级事实原则。为什么说它是最接近真实呢?这是否还意味着有别的认识原则呢?回答是显然的。我们大脑对事物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一级事实的基础上,实际我们还有认识更高原则的欲望,这归根到底是由我们的理性的认识功能决定的。在这里,顺便插一句,认识的目的就是要达到真理的层面。我们在这种要求的驱使下,对一级事实原则进行逻辑的抽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依然是不完全归纳法,具体的讲,我们抛弃一些表象层次的事实,抽取其中共性的事实,进行逻辑的上升。我们在对一级事实原则再进行抽象,得出的原则我们称之为二级抽象原则。我们对世界的终极性说明实际上就是在进行了多级抽象后,形成的一个最终原则。它可以说明一切我们人类感知到的真实世界,因此说它就是我们世界的终极性说明。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既然它的得来也是依靠的不完全归纳法,因此它的真实性也就要有所怀疑。因为我们认识的一级事实原则在就已经不完全接近真实,而由不完全真实推出的东西,它的真实性也就更不用说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不是怀疑它的真假,而是说越来越偏离事物的真实)。有些人这样讲,既然我们人类用到的不完全归纳法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还要运用这样一种方法呢?它的意义究竟在那儿?不完全归纳法虽然不能完全的反映真实的世界,但是只要我们对现象界把握的足够广泛,它就越接近真实;只要我们人类认识的感性材料足够多,它就越接近真理。但由于不完全归纳法自身的缺点,所以它永远是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理的高度。人类时时刻刻都在渴望认识世界的真实,但真实永远都隐藏在人类的认识能力之外。这是我们人类认识方法上的局限。实际上我们反观现实中的种种所谓真理,只不过是在限定时间和空间以及其他条件下的真理,不存在一个超越一定条件下存在的绝对真理。就好像我们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零度时开始由水变成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说它必须有一个限定条件就是,一个标准大气压。我们不会存在一个没有条件的真理,反过来讲,只要条件足够的多,我们说任何一句化话都是绝对的真理。这是一个绝对与相对的过程。我们对世界的终极性说明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的真实呢?我们知道,不完全归纳法的真实度要依赖与其下级的材料广度,我们知道,假设我们用的感性材料的广度为0.9,一级事实原则它的广度也为0.9,绝对真实我们看作1,在我们看来,二级抽象原则的真实度只有0.81,越向后,就越失真。这样的数学原理其实很简单,假设你锅楼的利用率是0.9,而你用锅楼烧出水的热量的利用率也是0.9,那么,你对热量的总的利用率就是0.81了。但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在上升为原则的时候,运用到了理性的一个功能,就是概括。既抽象的过程。概括在反映准确度上是越抽象越准确,怎么这么说呢?例如,你看到一起打架事件,你感受打架的事实的结果可能你并没有看的十分清楚,我们说假设你是在0.9的范围内感受到了它的真实性,你将这一事件告诉他可能告诉第三个人,他由于自己的理解或者什么其他的原因对你的事实性描述也只有0.9,那么,他感受到的真实性就是0.81了,这就是越向后,就越失真。这类似于级别的上升,即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也即原则的上升;但当看到打架后,你并不就打架的细节向第二人描述,而是说两个男人在打架。第二个人也不说打架人的性别,对第三个人只说打架,虽然最模糊,但也最准确。你的准确度是0.9,但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的准确度就高于你了。应该来说,上升时的失真现象是现象界的一个普遍定律,但我们的思维在认识更高意义上的事物时,又给定了补偿的措施。所以,我们的思维经过多级抽象得到的终极性说明是有一定意义的。我们通过概括本源的方法已经明显的看到,我们的终极性说明应该是属于意识层面的。下面我们要做的似乎就是考察现象界,进而概括出世界的本源。我们既然认识到不完全归纳法准确的条件是尽可能多的占有材料,那么,我们似乎要做的很多,但我们实际上不用那么费力了,因为我们的前辈们已经替我们将现象界研究的相对比较彻底了。我们前辈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将现象界分为物理的世界和化学的世界。在物理世界的领域里


      IP属地:湖北5楼2007-12-14 17:19
      回复
        男生的理论还是陷入康德的先验哲学中的.
        仅仅用'先验'和'物自身'就能一劳永逸解决掉本原问题了么?这是一种妥协.


        6楼2007-12-14 17:59
        回复
          我当时思考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一些问题,我现在看我当时的思考,感觉很幼稚。我现在一般都不拿原来的思想进行交流,只不过是想扩大这里的人气而已


          IP属地:湖北7楼2007-12-14 18:03
          回复
            不错,有气


            8楼2007-12-14 18: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