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国
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但因与楚为敌,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
绞国
古绞国之都。在今湖北郧县西。绞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周时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
唐国
周成王在位时把唐国所在的地(今天的河南省方城县)封给他的弟弟叔虞,公元前505年唐国被楚国灭掉,...古代还有一个姬姓的唐国,在今天的湖北随县西北的唐北镇,春秋时被楚国所吞并
刘国
周代刘国之都。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刘为姬姓国,周初成王封王季子于刘邑。或说此刘国为春秋初期周王 取郑地而后所封
灭于???
黄国
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厉(随)国
西周时封的姬姓诸侯国(在今天湖北省随县),春秋时期改为随国,战国末灭于楚。
蓼国
皋陶后代受封的古蓼国,故址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县东有蓼城冈。周襄王三十年(前622),楚公子燮灭蓼
鄀国
允姓国有鄀国,在湖北钟祥北面汉水边,春秋时迁到河南淅川南边内乡县境,称为下 鄀。是秦楚界上的小国,
曾被秦攻取鄀国都城商密,迁徙后灭于楚,以国为氏的为鄀氏。
肥国
姬姓的白狄鲜虞建立,周景王十五年(公元前530年),灭于晋。
鼓国
姬姓的白狄鲜虞建立,后灭于晋。
中山国
姬姓的白狄鲜虞建立,先灭于晋,复国后灭于赵。
鄟国
非常弱小(资料缺)
疆域:包括郯城司家乡沭河以东部分和临沭石门乡部分以及东海温泉镇部分村庄,后亡于鲁国。
祝其国(资料缺)
疆域:赣榆部分和东海、新浦部分村镇。三、莒国,莒南、临沭、赣榆部分,莒县、沂水大部分村镇。
姒国(资料缺)
蓐国(资料缺)
还有说楚穆王四年灭英、六二国,着英国是什么,这六国又是什么??
另外还有佟国、泉国、过国
也只是一笔走过,根本没找到详细点的资料。
耿国
商代末年有耿国,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诸侯国,春秋时又被晋国灭
苏国
前身为夏时建立的温国,商汤灭之,而后同宗有苏氏居其地,商末,有苏氏助周伐商,因受赐家乡十二邑建苏国,都城温,
396年后的春秋末期,苏国被狄族所灭,末代君苏明自尽,族人逃往卫国。
冀国
周代属国,相传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春秋战国时期,冀国在今山西河津市
虞国边城墩邑曾遭西邻冀国侵犯,晋国看到事态的发展对自己不利,就出兵讨伐冀国,解除了虞国的危机。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
诸国
早在夏代.诸城市境内就建立了诸国.初为姒姓国,到春秋时改为彭姓统治.其统治区域在诸城,安丘一带。
共国
西周时,有人被封到共,建立共国,称为共伯。春秋时,共国被卫国所灭。
井国
周代受封诸侯国井国在山东安丘,据《广韵》,井是姜姓之国。其他不明。
缙国
西周封给晋国之后,缙云氏的一支迁到鲁西,今山东济宁县西南有缙云山,一名晋阴山,缙云氏于此建立鄑国(山东昌邑西北),春秋初被鲁所灭
杨国
由伯侨所建立的杨国,当时的位置,在今山西省洪桐县的东南,因此杨姓的发源地,应该是在山西。后来,到了春秋时代,杨国灭于晋。
邘国
周武王次子邘叔,被封在商代邘国旧址,建立邘国。春秋时灭于郑国。
皖国
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其他不详。
郧国
郧国之都。在今湖北安陆县境。郧为嬴姓国,祝融的后裔。周时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
邿国
邿国是位于今微山县一带的小国,受鲁国控制。公元前五六〇年,邿国发生内乱,鲁国乘机吞并之。
须句国
春秋时期有风姓国叫须句国(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国人称为须句氏,后邾国并吞须句国,但不久又复国, 后成为鲁国附庸。
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但因与楚为敌,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
绞国
古绞国之都。在今湖北郧县西。绞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周时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
唐国
周成王在位时把唐国所在的地(今天的河南省方城县)封给他的弟弟叔虞,公元前505年唐国被楚国灭掉,...古代还有一个姬姓的唐国,在今天的湖北随县西北的唐北镇,春秋时被楚国所吞并
刘国
周代刘国之都。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刘为姬姓国,周初成王封王季子于刘邑。或说此刘国为春秋初期周王 取郑地而后所封
灭于???
黄国
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厉(随)国
西周时封的姬姓诸侯国(在今天湖北省随县),春秋时期改为随国,战国末灭于楚。
蓼国
皋陶后代受封的古蓼国,故址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县东有蓼城冈。周襄王三十年(前622),楚公子燮灭蓼
鄀国
允姓国有鄀国,在湖北钟祥北面汉水边,春秋时迁到河南淅川南边内乡县境,称为下 鄀。是秦楚界上的小国,
曾被秦攻取鄀国都城商密,迁徙后灭于楚,以国为氏的为鄀氏。
肥国
姬姓的白狄鲜虞建立,周景王十五年(公元前530年),灭于晋。
鼓国
姬姓的白狄鲜虞建立,后灭于晋。
中山国
姬姓的白狄鲜虞建立,先灭于晋,复国后灭于赵。
鄟国
非常弱小(资料缺)
疆域:包括郯城司家乡沭河以东部分和临沭石门乡部分以及东海温泉镇部分村庄,后亡于鲁国。
祝其国(资料缺)
疆域:赣榆部分和东海、新浦部分村镇。三、莒国,莒南、临沭、赣榆部分,莒县、沂水大部分村镇。
姒国(资料缺)
蓐国(资料缺)
还有说楚穆王四年灭英、六二国,着英国是什么,这六国又是什么??
另外还有佟国、泉国、过国
也只是一笔走过,根本没找到详细点的资料。
耿国
商代末年有耿国,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诸侯国,春秋时又被晋国灭
苏国
前身为夏时建立的温国,商汤灭之,而后同宗有苏氏居其地,商末,有苏氏助周伐商,因受赐家乡十二邑建苏国,都城温,
396年后的春秋末期,苏国被狄族所灭,末代君苏明自尽,族人逃往卫国。
冀国
周代属国,相传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春秋战国时期,冀国在今山西河津市
虞国边城墩邑曾遭西邻冀国侵犯,晋国看到事态的发展对自己不利,就出兵讨伐冀国,解除了虞国的危机。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
诸国
早在夏代.诸城市境内就建立了诸国.初为姒姓国,到春秋时改为彭姓统治.其统治区域在诸城,安丘一带。
共国
西周时,有人被封到共,建立共国,称为共伯。春秋时,共国被卫国所灭。
井国
周代受封诸侯国井国在山东安丘,据《广韵》,井是姜姓之国。其他不明。
缙国
西周封给晋国之后,缙云氏的一支迁到鲁西,今山东济宁县西南有缙云山,一名晋阴山,缙云氏于此建立鄑国(山东昌邑西北),春秋初被鲁所灭
杨国
由伯侨所建立的杨国,当时的位置,在今山西省洪桐县的东南,因此杨姓的发源地,应该是在山西。后来,到了春秋时代,杨国灭于晋。
邘国
周武王次子邘叔,被封在商代邘国旧址,建立邘国。春秋时灭于郑国。
皖国
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其他不详。
郧国
郧国之都。在今湖北安陆县境。郧为嬴姓国,祝融的后裔。周时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
邿国
邿国是位于今微山县一带的小国,受鲁国控制。公元前五六〇年,邿国发生内乱,鲁国乘机吞并之。
须句国
春秋时期有风姓国叫须句国(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国人称为须句氏,后邾国并吞须句国,但不久又复国, 后成为鲁国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