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老四吧 关注:492贴子:7,995
  • 6回复贴,共1

陈式太极拳的发力(掩手肱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人都会一冲拳,看我冲拳玄不玄,螺旋劲从腰中出,一拳送他三丈远。劲是拧出来的。
劲由腰出沉入地,借力反弹发于脊,凝于一点形于指,周身无处不太极!-----这是我第一次,在太极拳贴吧发帖写的一段文字,当时,就得到不少老师和朋友们的认可。


1楼2014-04-09 09:40回复
    我经常和朋友们说,最先开始学习太极拳,就好比我们去学开车。登上驾驶座,虽不是每一个人都心怯,但在教练的说教下,总不免会心慌意乱,最少,会有这么一恍惚的瞬间。
    等到逐个对刹车,档位,离合少有了解,也会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要间断和重试,才会进一步熟悉。这和最先开始学太极拳也一样,零散,间断,僵硬,难以协调。
    一旦可以上路了,因为技术不好,转弯的时候,需要转一个大圈,才能转过弯来。这就和太极拳“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是一样的道理。也就是先转大圈,由大圈而小圈,直到后来可以没有圈。
    没有圈,就是“无圈之形而有圈之意”。外形上看不出圈,但内意却同样是圈,并且,圈的每一点,都是一个“切点”,受外力而随之一转,就是“太极一运化乌有”。等到你的驾车水平越来越高,那么驾车转弯的幅度就会越来越小。赛车,有时候会原地转弯,说明驾车人员的技术好。太极拳的演练,圈越小说明练拳人的功夫越好,就是由此而来。象螺旋推进的钻头,从大的圈子旋转,逐渐深入,最后,把运足的劲力,聚在“顶点”之上,无坚不摧。


    2楼2014-04-09 09:42
    回复
      2025-05-30 05:03:04
      广告
      太极拳,从全身的协调运作,把意气向中心聚起,聚在哪里?就在“丹田”。最后聚的不能再聚了,炸开------
      宇宙,有一个中心。太阳系,也以太阳为中心。地球,以子午线为中轴。人体的运行,也要有轴,有承。陈式太极拳掩手肱拳,当以“百汇”领起,尾闾竖直,以腰为轴,轻轻一转,随惯性,前后对拉,发出右拳。此时,右脚有蹬山之力,左脚有刹车之力。
      左手,运行到身体之前,立掌,以掩护右手,右拳,运行到身体右侧,变拳,但要虚虚拢住,拳心空虚,是谓“空心拳”。
      意气沉到右脚脚底,通过右脚蹬地,通过腿,通过腰,通过肩肘,节节贯串,把劲运行到右拳,感觉右拳运到了尽头,把右拳攥紧。
      此,即所谓“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右拳运到尽头攥紧,如此练去,久而久之,即可练出寸劲。去时撒手,着人成拳,可以随惯性,打击对方,挨着对方肢体,猝然发劲,向对方的体内,再打进一寸!
      可至对方“内伤”,外表不见伤痕。犹如钻头,可以洞穿牛腹。
      右拳,向前打出七分的劲,而左肘,以同样的速度,向身后发出肘劲,要求,拳打七分,肘带三分。
      也同样是,“劝君有力用七分,留下三分防后侵”。或者“留下三分防后人”,也是这个意思。


      3楼2014-04-09 09:44
      回复
        :肱,不是多音字,应该是肱股的肱。肱,指的是手大臂的肌肉,而股,是指大腿的肌肉,就像“倒卷肱”,就是把手大臂的肌肉倒转过来,卷起来,再展出去。 掩手肱拳,也是旋转手大臂,一气摧动,如巨雷孟闪,电光火石------


        4楼2014-04-09 09:50
        回复
          内功好的人,他的声音发自“丹田”,如沉雷滚滚,犹如从地球的那一边,悠久而长远,像要把整个宇宙撕开一样。


          6楼2014-04-09 09:52
          回复
            陈式太极拳掩手肱拳,右拳蓄劲时,右肘不可以超过后背。右拳冲出,拳面要平,不平伤自身;关节要对,不对则无力。陈式太极拳掩手肱拳,作为练习时老架一路中第一个发劲动作,只要做到“蓄而后发”,那么其他的发劲要领基本如此。


            7楼2014-04-10 09:21
            回复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前面的五招,从起势到单鞭,对身法“中正安舒”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也是运行内气的不二法门。到第一个掩手肱拳,劲已经运足,如箭在弦上,故不得不发。


              8楼2014-04-10 09: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