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吧 关注:1,196,115贴子:8,771,598

【对联】上联:冰比冰水冰。下联是什么?文学吧大神解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说古龙答不出来
据说倪匡也不知道
金庸只好回避道:此联不通
求个神人,贴吧真正有点水平的给个下联,小弟感激涕零,感恩戴德
此联已困扰小弟多时了。


1楼2014-04-09 02:32回复
    首先按物理知识来说:冰水混合物是0度(在正常大气压下),若是完全变成冰,温度还要下降,肯定会低于0度,所以说冰比冰水要冰。
    语义上:上联中出现了三个冰字,第二个和最后一个冰字是形容词,第一个冰字是名词。要对上上联,下联也必须是这样,除了词性相对以外,语义也要相对,那么也必定暗含物理的,或是哲理的一些既定的道理,可小弟想破小脑袋也没找到下联,难道下联真的不存在?
    状态上来说:冰融化后会变成冰水,冰水温度降低后会结成冰,二者状态上又可以相互转换。
    求高人解答。


    2楼2014-04-09 02:35
    收起回复
      2025-07-15 02:44:56
      广告
      冰受热融化后变成冰水
      从状态上来说又可以相互转化
      小弟想了很多,比如像这样的下联
      下联:鬼比鬼魂鬼
      下联:爱比爱人爱
      下联:圆比圆球圆
      等等,看上去挺不出的,念起来也通顺,可真正分析起来,绝对是狗屁不通
      八字不合,可能只对上了一部分,根本不满意啊,
      高人在哪?
      吧里自诩天才的神人呢?
      都睡啦?
      答出来的都是真正的天才。
      呜呜~~~~(>_<)~~~~


      3楼2014-04-09 02:38
      回复
        平仄平仄平,这样的打油联,凡是懂对联形式的都知道。也不要求马蹄韵了,尾字压仄声都不达标。怪不得这些你列举的几人都不对,对了才是真正的出洋相。也就是对字的灌水党会对对,既不对韵,也不对意。比如我!炎较炎火炎。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04-09 03:19
        收起回复
          不懂
             -- 请忽略我的蝴蝶结......那时手抖......我是爷们,24k,杠杠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4-09 03:37
          回复
            林非林木林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4-09 03:46
            收起回复
              此联确实不押韵,就算不押韵的下联,当打油诗来对,又有人能对上?
              贴吧大神何在?


              7楼2014-04-09 04:03
              收起回复
                回答(岛屿与你丶):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联亦不可说不。


                8楼2014-04-09 04:24
                回复
                  2025-07-15 02:38:56
                  广告
                  注意: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 韵)


                  9楼2014-04-09 04:28
                  回复
                    对联的平仄问题
                    ●李先鸿
                    对联运用“平仄”的问题,从读一报一刊来看,争论得越来越火热了。我想谈谈个人的“平仄观”,并请教方家。
                    “平仄”的地位
                    平仄,是对联体裁“六要素”之一,至低限度保持了“联脚要讲平仄对仗”。所谓用“今声”或“古声”制联(只要不混用),就说明了“对联要讲平厌”。如果问理由,简单地答:对联是“格律文学”的一种。大小征联启事都强调应征必符合“联律”,没有排除平仄。这些都给“平仄”有了应有的地位。至于是不是每位联家都承认“对联是格律文学”,且不划等号。但是有说“声律只是一种‘对联技巧’”,对联技巧很多,并非每副联都用上它们,岂不是“联脚平仄”也可以“不讲了”,平仄在对联中就可有可无啦。


                    10楼2014-04-09 04:37
                    回复
                      集思广益,有没有人无聊出几个下联来玩玩?


                      11楼2014-04-09 04:39
                      回复
                        我瞎说一个,看看差点什么!盐比盐水咸!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4-09 04:41
                        收起回复
                          铁若铁石铁……神比神仙神……怪比怪人怪……初来乍到……不懂规矩……瞎说了两三个……勿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4-09 06:02
                          收起回复
                            你一定没见过这么标准的十五字!!嘻嘻,打酱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4-09 06:19
                            回复
                              2025-07-15 02:32:56
                              广告
                              《你是》
                              你是晨
                              在薄暮里飘摇的脸
                              你是蜂
                              在一朵四月边留恋
                              你在空荡的天
                              踏尽一世的魇
                              你在纳木错湖面
                              脏了谁的眸光潋滟
                              你是三生三世的叹不尽
                              是一曲梦的喧歌
                              在人间
                              在我
                              在万盏素灯的萎落衰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4-09 06: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