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ger2008吧 关注:405贴子:701
  • 3回复贴,共1

盲狙基本原理及多实例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图是我的excel表格,在这里简述一下:
B代表的是不盲狙正常打的胜率,A代表盲狙正确后的胜率,D代表盲狙失败后的胜率(可以理解为A代表优秀,B代表合格,D代表不及格)。我通过经验和统计给出A、B、C的数值,然后算出该(A,B,C)模型下盲狙是否有正收益,有多少正收益。
注意,忠臣B的数值为38.6%,是指正常情况下8人标准(非军争)的胜率,是我几千场数据统计出来的。反贼的56.66%也是如此。
在这里顺便黑了一下陆逊,陆逊的真实含义是:反贼的将很渣~
关羽的含义是:反贼的将很不错,配置强大!
初步结论:
(1)忠臣在有2/3以上正确率的时候,都可以进行无脑盲狙。
(2)忠臣在配置很强大、有3/5以上正确率的时候,可以进行无脑盲狙。
(3)反贼有强大优势的时候,不要盲狙。
(4)反贼正常情况下,准确率75%以上可以盲狙。
(5)反贼弱势的时候,可以豁出去盲狙死一个建立人头优势。
现实中情况千变万化,以上6个模型只是凭经验给出的6个。实际上我们判断是否需要盲狙,可以先根据经验来判断形势,并以这个表格为参考来决定的。至于军争的盲狙……我就不给了,给了可信度也不高。军争基本的思路应该是:主忠多盲狙,反少盲狙或不盲狙。


IP属地:江西1楼2014-04-07 12:17回复
    好吧,最后一栏的A和D给反了。看来这个盲狙的收益还真是不好说啊,不同的模型对应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IP属地:江西3楼2014-04-07 14:52
    回复
      盲狙收益公式可以分解为:AX+D(1-X)-B=(A-B)X-(B-D)(1-X)=|A-B|X-|D-B|Y
      D是盲狙错误之后的胜率,A为盲狙正确之后的胜率,B为不盲狙的胜率
      |A-B|的意思是:盲狙正确后胜率的提高。|D-B|的意思是:盲狙错误后胜率的降低。X为盲狙正确率,Y=1-X为盲狙错误率。
      理解:
      (1)如果X=50%=Y,则盲狙有收益的前提是【盲狙正确时胜率的提高】比【盲狙错误时胜率的降低】大。
      (2)如果X>50%>Y,则【盲狙正确时胜率的提高】可以比【盲狙错误时胜率的降低】小。
      (3)如果X<50%<Y,则【盲狙正确时胜率的提高】必须比【盲狙错误时胜率的降低】大才可能有收益。


      IP属地:江西4楼2014-04-08 02:30
      回复
        一些帮助估算盲狙正确率的数据:
        (1)偏反率(反贼局数占忠内反总局数的比例大于66.6%的)
        孙权主有甘宁、大乔、马超。
        曹操主有周瑜、大乔、华佗、甘宁、刘备、陆逊、孙尚香、许褚、张飞。
        刘备主有夏侯惇、大乔、张辽、陆逊、吕布。

        这些是在相应的主公局里很可能是反的武将。
        (2)偏忠内率(忠内局数占忠内反总局数的比例大于55%的)
        孙权主有吕蒙、华佗。
        曹操主有赵云、关羽、吕蒙。
        刘备主有许褚。

        这些是在相应的主公局里很可能是忠内的武将。
        (3)偏内率(内局数占忠内反总局数的比例小于5%的)
        孙权主有刘备、张辽、甘宁。
        曹操主有赵云、夏侯惇、许褚、刘备、周瑜、张辽、大乔。
        刘备主有夏侯惇、大乔、张辽。
        这些是在相应的主公局里不太可能是内的武将。
        注意:
        (1)根据4楼对公式理解的加深,以及忠臣游戏的经验,主忠其实不太适合盲狙的。这是因为一般而言,8标的主忠并非弱势,不盲狙也有接近40%,而小内的控场导致即使盲狙正确胜率提高也不如盲狙错误胜率的降低,从而要求盲狙的正确率很高。
        (2)反贼似乎更鼓励盲狙,因为反贼的胜率约为55%,一旦盲狙正确很可能直接带来胜利,而盲狙错误由于有小内的存在,胜率可能未必降到35%以下。
        (3)4楼公式只是基本原理,还需根据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的效果选择盲狙的方式。


        IP属地:江西5楼2014-04-08 02: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