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成和功能
《奇迹课程》是一本书,英文名称为 “A Course In Miracles(简称为ACIM)”。 “Course”在英文中有“课程”的意思,也有“途径”和“过程”的意思。它用“A Course”表示它只是关于奇迹的一条途径或课程,当然这也是一个过程。简单地说,《奇迹课程》是一个通过改变我们的错误认知而让我们觉醒于真实存在的教育课程。全书一千两百多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从1965年10月到1968年10月完成的626页的《正文》(主要阐述理论基础)、1969年5月到1971年2月完成的483页的《学员练习手册》(每日一课的练习),以及1972年4月至7月完成的87页的《教师指南》(作为扩展和推广的向导)。虽然在1976年《奇迹课程》的初版发行后,还有《奇迹课程补编》(《心理治疗——目的、过程与行业》、《颂祷——祈祷、宽恕与治愈》)的小册子的继续传导,但它只是先前内容的具体应用和补充。
整个《奇迹课程》的写作是在基督教的架构下进行的,并且有着圣经的传统,但其思想的确和传统的基督教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据海伦的描述,她听到这个声音就说自己就是耶稣本人。而且《奇迹课程》本身的文字内也在很多地方毫无疑问地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比如他会用第一人称说自己为什么会说《新约》里那样的话,或者纠正先前的说法)。也就是说《奇迹课程》这本书是耶稣本人在两千年后亲自前来传授他自己的灵修法门,而非像《新约》一样是后人对其言行集结发挥而进行的创作。
不仅如此,《奇迹课程》本身还采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很多概念,比如自我、压抑、投射等等,这正符合海伦的心理学背景。并且它主要关注的是类似东方灵性传统上的觉悟之路,而非宗教,这也和海伦的无神论背景相符。所以,它更是部教育的课程,一部治疗我们烦恼痛苦,帮助我们人际沟通的手册。同时,此书的作者也充分利用了海伦对莎士比亚文学的喜爱,在行文过程中,多半是用一种相对自由的五步抑扬格的诗体写成,因而在阅读和朗诵过程中会有一种文学的美感和魔力。并且它的行文也不是一般的以单线条思路展开的描述,而是类似交响乐多层次,多动机地演绎。其精妙的结构将其非常究竟单纯的观念得以用异常丰富的姿态展现。甚至一段话、一句话都能涵括整个书的内容。
《奇迹课程》的最大的独特性在于它将非二元的形上学和非常实际、世俗的心理学结合在一起,导致了一个“宽恕”的法门。说得更具体些,就是试图用现代心理学的成就来为人类开辟一条回归终极源头(上帝)的道路——因为化解了我们的自我,而脱离恐惧且获得了内心的平安,也可以说是忆起我们真正的本性,或者说是从梦幻中醒来。从而也以此对尼采和弗洛伊德作出了回答。它达到这个目的不是通过改变我们外在的生活,也不是通过哲学的思辨,而是通过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看法,扭转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
在灵修法门中,有很多是和身体相关的法门。打坐、瑜伽修持、动态静心等能给我们带来那种忘我的体验,但执着于这些身体上的方法并不会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宁静平安,最多只能创造出一片脱离现实生活的灵修中心、推行出一套独特的生活方式。因为最终造成我们烦恼、妨碍我们无我的还是在心智层面的妄念,身体只是它的结果。不愿直接面对这些错误思想,恰恰就是对它的保护方式。而《奇迹课程》正是这样一个直接面对我们烦恼根源并进行思想观念转化的法门。因而它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操练也不必脱离现实而进行。
当然,正如《奇迹课程》本书所说,它只是通往真理的道路之一;它和世间其他的众多法门一样,最终都能把我们带向解脱。但它也说,它这个法门能让我们更快地达成目标,因为它和世间的其他法门相比有它非常独特、迅速有力,而且只有准备好了的心智才能接受的地方。
《奇迹课程》是一本书,英文名称为 “A Course In Miracles(简称为ACIM)”。 “Course”在英文中有“课程”的意思,也有“途径”和“过程”的意思。它用“A Course”表示它只是关于奇迹的一条途径或课程,当然这也是一个过程。简单地说,《奇迹课程》是一个通过改变我们的错误认知而让我们觉醒于真实存在的教育课程。全书一千两百多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从1965年10月到1968年10月完成的626页的《正文》(主要阐述理论基础)、1969年5月到1971年2月完成的483页的《学员练习手册》(每日一课的练习),以及1972年4月至7月完成的87页的《教师指南》(作为扩展和推广的向导)。虽然在1976年《奇迹课程》的初版发行后,还有《奇迹课程补编》(《心理治疗——目的、过程与行业》、《颂祷——祈祷、宽恕与治愈》)的小册子的继续传导,但它只是先前内容的具体应用和补充。
整个《奇迹课程》的写作是在基督教的架构下进行的,并且有着圣经的传统,但其思想的确和传统的基督教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据海伦的描述,她听到这个声音就说自己就是耶稣本人。而且《奇迹课程》本身的文字内也在很多地方毫无疑问地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比如他会用第一人称说自己为什么会说《新约》里那样的话,或者纠正先前的说法)。也就是说《奇迹课程》这本书是耶稣本人在两千年后亲自前来传授他自己的灵修法门,而非像《新约》一样是后人对其言行集结发挥而进行的创作。
不仅如此,《奇迹课程》本身还采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很多概念,比如自我、压抑、投射等等,这正符合海伦的心理学背景。并且它主要关注的是类似东方灵性传统上的觉悟之路,而非宗教,这也和海伦的无神论背景相符。所以,它更是部教育的课程,一部治疗我们烦恼痛苦,帮助我们人际沟通的手册。同时,此书的作者也充分利用了海伦对莎士比亚文学的喜爱,在行文过程中,多半是用一种相对自由的五步抑扬格的诗体写成,因而在阅读和朗诵过程中会有一种文学的美感和魔力。并且它的行文也不是一般的以单线条思路展开的描述,而是类似交响乐多层次,多动机地演绎。其精妙的结构将其非常究竟单纯的观念得以用异常丰富的姿态展现。甚至一段话、一句话都能涵括整个书的内容。
《奇迹课程》的最大的独特性在于它将非二元的形上学和非常实际、世俗的心理学结合在一起,导致了一个“宽恕”的法门。说得更具体些,就是试图用现代心理学的成就来为人类开辟一条回归终极源头(上帝)的道路——因为化解了我们的自我,而脱离恐惧且获得了内心的平安,也可以说是忆起我们真正的本性,或者说是从梦幻中醒来。从而也以此对尼采和弗洛伊德作出了回答。它达到这个目的不是通过改变我们外在的生活,也不是通过哲学的思辨,而是通过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看法,扭转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
在灵修法门中,有很多是和身体相关的法门。打坐、瑜伽修持、动态静心等能给我们带来那种忘我的体验,但执着于这些身体上的方法并不会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宁静平安,最多只能创造出一片脱离现实生活的灵修中心、推行出一套独特的生活方式。因为最终造成我们烦恼、妨碍我们无我的还是在心智层面的妄念,身体只是它的结果。不愿直接面对这些错误思想,恰恰就是对它的保护方式。而《奇迹课程》正是这样一个直接面对我们烦恼根源并进行思想观念转化的法门。因而它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操练也不必脱离现实而进行。
当然,正如《奇迹课程》本书所说,它只是通往真理的道路之一;它和世间其他的众多法门一样,最终都能把我们带向解脱。但它也说,它这个法门能让我们更快地达成目标,因为它和世间的其他法门相比有它非常独特、迅速有力,而且只有准备好了的心智才能接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