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 清明
捻蒹葭,芷葺长,风苍凉,心惆怅。清酒一觞,琴瑟轻鸣,角徵宫商,独思量,夜寐不尝,曲终人散,自难忘。
——————————————————
房外一阵鼓声响,把贾诩带出梦乡,贾诩缓缓睁开眼,发现自己竟趴在书案上睡了一夜,案上文章,被淋漓汗水浸染,深浅有致,微起凹凸不平的皱褶。
舒展了一下双臂,贾诩努力打起精神。哦,今天清明了。贾诩忽然想起。取下冠重新理了理头发,束发时看着手中银簪,愣了半晌,才置于发髻上。
每天看到都会一愣,是它意义深刻,还是我太执着。似乎不管如何,都指向同一个结果。宛城之战前你送的发簪,用了二十五年都未曾换过。贾诩稍稍失神,门在须臾之间被敲响。
“太尉大人,陛下请您前去祭拜。”门外传来侍从试探性通知的声音。 贾诩应了一声,更换了一身黑色的朝服,顺手卷起案上竹简,环抱麈尾向祭台而去。
——祭台
曹丕着的衣服也是一袭黑色,却没有平常高高在上坐于朝堂时长拖于地的尾裾,一脸严肃。
“贾某拜见陛下。”贾诩深鞠了一礼,双手递上了昨日交代他写的祭文。“免礼。”曹丕摆摆手,命人接过竹简后,贾诩便退至一旁。
难得今年清明不再如以往烟雨纷纷,太阳高挂头顶,放出的光和热笼罩着露天祭台周围的人们。见曹丕无一丝抱怨,台下窃窃私语之人更不敢有任何异议。贾诩目光空洞,怅然所失。
那傻孩子和他的儿子,不知是否还好。孤独弥漫了许久,了无牵挂,却还是会想起他俩。那曾经影响了自己情绪的两个孩子。
曹丕命人朗读贾诩递上的祭文,一字一句,刻入心底。对于贾诩的才学,曹丕终究抱着佩服。可是他沉稳淡漠的样子又让他有一丝不敢靠近。是还在恨我吗?都如此之久了。不过一个比你小很多的孩子,竟让你这般痴狂。曹丕不解。
那篇祭文,曹丕听得认真,然而贾诩的眼神却一直平视前方,波澜不惊,没有一丝表情的变化。
祭文不长,只用了几分钟时间。曹丕听着,一股思父之情涌上心头。“朕听贾太尉此章,内心颇感悲戚,念先父对朕的栽培,朕感激不尽。遂作诗一首,以表朕心之悲苦之情。”曹丕抬头望了一眼天空,父亲走得不久,给自己的关爱也并不多,只是如今却是如此哀痛。
群臣无人应答,只做倾听之人。
捻蒹葭,芷葺长,风苍凉,心惆怅。清酒一觞,琴瑟轻鸣,角徵宫商,独思量,夜寐不尝,曲终人散,自难忘。
——————————————————
房外一阵鼓声响,把贾诩带出梦乡,贾诩缓缓睁开眼,发现自己竟趴在书案上睡了一夜,案上文章,被淋漓汗水浸染,深浅有致,微起凹凸不平的皱褶。
舒展了一下双臂,贾诩努力打起精神。哦,今天清明了。贾诩忽然想起。取下冠重新理了理头发,束发时看着手中银簪,愣了半晌,才置于发髻上。
每天看到都会一愣,是它意义深刻,还是我太执着。似乎不管如何,都指向同一个结果。宛城之战前你送的发簪,用了二十五年都未曾换过。贾诩稍稍失神,门在须臾之间被敲响。
“太尉大人,陛下请您前去祭拜。”门外传来侍从试探性通知的声音。 贾诩应了一声,更换了一身黑色的朝服,顺手卷起案上竹简,环抱麈尾向祭台而去。
——祭台
曹丕着的衣服也是一袭黑色,却没有平常高高在上坐于朝堂时长拖于地的尾裾,一脸严肃。
“贾某拜见陛下。”贾诩深鞠了一礼,双手递上了昨日交代他写的祭文。“免礼。”曹丕摆摆手,命人接过竹简后,贾诩便退至一旁。
难得今年清明不再如以往烟雨纷纷,太阳高挂头顶,放出的光和热笼罩着露天祭台周围的人们。见曹丕无一丝抱怨,台下窃窃私语之人更不敢有任何异议。贾诩目光空洞,怅然所失。
那傻孩子和他的儿子,不知是否还好。孤独弥漫了许久,了无牵挂,却还是会想起他俩。那曾经影响了自己情绪的两个孩子。
曹丕命人朗读贾诩递上的祭文,一字一句,刻入心底。对于贾诩的才学,曹丕终究抱着佩服。可是他沉稳淡漠的样子又让他有一丝不敢靠近。是还在恨我吗?都如此之久了。不过一个比你小很多的孩子,竟让你这般痴狂。曹丕不解。
那篇祭文,曹丕听得认真,然而贾诩的眼神却一直平视前方,波澜不惊,没有一丝表情的变化。
祭文不长,只用了几分钟时间。曹丕听着,一股思父之情涌上心头。“朕听贾太尉此章,内心颇感悲戚,念先父对朕的栽培,朕感激不尽。遂作诗一首,以表朕心之悲苦之情。”曹丕抬头望了一眼天空,父亲走得不久,给自己的关爱也并不多,只是如今却是如此哀痛。
群臣无人应答,只做倾听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