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芬,女,独龙族,1962年10月出生。1981年从贡山一中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就读,四年后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进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工作,现为助理研究员。近10年来,多次进怒江、独龙江进行民族学田野考察,有多篇论文发表。此外,有人物采访记、散文、随笔等散见省级报刊。笔名阿罗、阿毁、罗孟。

罗荣芬走上文学之路与她的母亲有很大关系。15年前,罗荣芬的母亲去世,失去之后的伤痛,让她开始从灵魂深出发出“我是谁”这样的疑问。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罗荣芬的血液里流淌着藏、白、汉、独龙等民族的血液,在她的成长经历里,内心的族群认同曾经困扰过她。正因为有过类似的困惑,她对母亲和她的族群——独龙族,有了强烈的情感认同。罗荣芬认为,建立在深厚的爱的基础之上的写作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罗荣芬的工作领域是社会科学研究,曾经因为想做一个真正的研究人员,她几乎掐灭了自己的文学细胞。从2000年开始,断断续续在国外生活,她精神上的漂移感愈加强烈。也是在那些年,在异质文化相互冲撞的纠结过程中,罗荣芬对自己的族群生活、道德表象有了前所未有的明晰感,于是她正式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2009年9月6日,罗荣芬走进了她梦寐以求的鲁迅文学院,成为该院第12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少数民族作家班)的一员。罗荣芬记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主编单之蔷在授课时说:“我国东部地区铁路最密,产值最多,风景就多,那是制造出来的。西部真正美的地方没有代言人。”这句话好像说到了罗荣芬的心坎上:她的家乡很美,值得她一直书写下去。(摘自http://www.zhwh365.com/article_1179.html)

罗荣芬走上文学之路与她的母亲有很大关系。15年前,罗荣芬的母亲去世,失去之后的伤痛,让她开始从灵魂深出发出“我是谁”这样的疑问。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罗荣芬的血液里流淌着藏、白、汉、独龙等民族的血液,在她的成长经历里,内心的族群认同曾经困扰过她。正因为有过类似的困惑,她对母亲和她的族群——独龙族,有了强烈的情感认同。罗荣芬认为,建立在深厚的爱的基础之上的写作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罗荣芬的工作领域是社会科学研究,曾经因为想做一个真正的研究人员,她几乎掐灭了自己的文学细胞。从2000年开始,断断续续在国外生活,她精神上的漂移感愈加强烈。也是在那些年,在异质文化相互冲撞的纠结过程中,罗荣芬对自己的族群生活、道德表象有了前所未有的明晰感,于是她正式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2009年9月6日,罗荣芬走进了她梦寐以求的鲁迅文学院,成为该院第12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少数民族作家班)的一员。罗荣芬记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主编单之蔷在授课时说:“我国东部地区铁路最密,产值最多,风景就多,那是制造出来的。西部真正美的地方没有代言人。”这句话好像说到了罗荣芬的心坎上:她的家乡很美,值得她一直书写下去。(摘自http://www.zhwh365.com/article_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