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独白————————————————】
人都说富不过三代,我家从法玛那辈不过是个城门守,我阿玛却是个考不上功名的主。后来法玛老了,还乡养老。我就出生在徽州, 徽州的女人地位很低,出生那天没有鞭炮没有喜糖,更没有百天酒席,有的只是门前一棵树——樟树。
樟树不高不矮不宽不窄,那是家中女儿正是豆蔻,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约后,樟树上挥刀三次再系红绳是名花有主。 额娘嫁到苏穆察家的时候,带着一口棺材,一个和她年龄相当的樟木盒子。徽州的女人不占用男人家任何财产这是祖上规矩。
额娘怀上我的三个月后,阿玛就出门经商了。男人出门腰中带伞,还乡腰缠万贯,这是最好的结局。可是男人出门还带着三条绳子,一条用来绑鞋,一条用来绑扁担。徽商有句谚语,要么衣锦还乡要么客死他乡,所以第三条绳子就是用来客死他乡的。
徽州的淡水湖里产珍珠,每年额娘都会在盒子里放上一颗,我十三岁那年额娘的盒子里有十五颗珍珠。有一颗已经范黄,额娘笑了,她只是把盒子同珍珠都放进后院里她准备的棺材里。对法玛的灵位三次叩头,隔日就一根绳子吊死了。额娘死后我才看到阿玛的信,十五年后若是阿玛不回,就让额娘带着我改嫁。额娘没有,所以她选择跟阿玛共赴黄泉。
我卖了宅子厚葬了额娘后,就将门前跟自己年龄相当的樟树砍断,找了徽州最好的师傅打了这个首饰盒,十三年,苏穆察家留给第三代的只有这个姓氏和一个樟木盒子。
我进京去寻姑母,苏穆察家虽不是名门望族,可我家中出一徽商本就不添光不加彩。如今家中只有我一人更是让人厌烦,看惯了世态炎凉的我只是微笑面对,不做多停留。人生在世怎么都是个活,给我口饭吃,不需要风霜雨露就好。所以老鸨看到在街上游荡的我,我并没有犹豫就随她进了烟花柳巷。她给我一碗水两个馍,我用一碗水把脸洗了干净,把手洗了干净。先道谢后吃饭,她问我很多问题,我全都闭口不答,老鸨见我如此便只问
“今后如何打算”
我只答
“莫愁前路无知己,小女子定叫天下谁人不识”
三年后、京中便有了一位小有名气的雅妓,不在外留宿,子时前送客,琴棋书画皆可。诗词歌赋更甚。多半不在楼中,大多被请进各府相叙,客人都是达官显贵而且非常礼遇。她叫珍惜、所以遇到她的人都对她十分疼惜、这三年内她不是没有赎身的机会、也不缺少为她赎身的人、她都果断拒绝、楼里姑娘说她心高气傲、楼外粗人说她自甘堕落、只有她知道,额娘嫁人后放在盒子里的珍珠有一天会变黄,那是一句成语的由来,人老珠黄!
我不怕红颜易逝,我只怕没人珍惜。
我,苏穆察珍惜,年方十六,待樟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