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1〕。本组资料中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体质瘦弱,体重指数(BMI)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低,血淋巴细胞计数低,表现为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PEM)。观察结束时,营养支持组患者营养状况较非支持组好,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BMI等指标基本达到正常标准。表明本加强营养支持的方法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功能和呼吸功能不全,心排血量不足,血氧饱和度低,胃肠道缺血缺氧,消化吸收功能收到影响,导致患者食欲减退、厌食,进食后饱胀、恶心,严重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吸收。与此同时,肺心病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及营养物质消耗极大,容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反过来影响心肺功能的恢复。心肺功能不全与营养不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目前认为,心源性恶病质是由于心衰后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而使机体长期处于负氮平衡和代谢紊乱的结果
本组资料中在24个月的观察期里营养支持组患者因病情急性加重住院治疗的次数及住院天数均较非支持组少。考虑与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有关。有研究表明,蛋白-热量营养不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较明显的影响,不但影响B细胞、T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性,而且影响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3〕。气道中粘蛋白减少,上皮复制受限,影响组织修复,呼吸道防御功能进一步减弱〔4〕。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研究表明肺心病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高〔5〕。呼吸道感染加重呼吸功能衰竭,诱发肺心病病情加重。表3、表4显示,营养支持组患者肺心病发展较缓慢,有部分还得到恢复,而非支持组患者则病情较差,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可能因支持组患者得到较好的营养,改善PEM,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加强营养支持,纠正PEM后心肌能量供应充分,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多,有效改善全身缺血缺氧状况、心肌血供也得到改善。同时由于纠正PEM后,肌肉营养得到改善,呼吸运动更加有力,增强通气能力,从而呼吸功能也得到改善。
本组资料表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普遍存在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通过各种方式,特别是TPN和PN+EN,加强营养支持能确实有效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肺心病急性加重的发生,减轻和延缓肺心病病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