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吧 关注:51,304贴子:346,596
  • 0回复贴,共1

我生命中的科幻小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类语言中的词汇是为了方便交流而创造的。所以我们用到的任何一个词,都是有其约定俗成的含义的。
但是,每个人的理解其实又有着千差万别。所以,我们虽然说的是同一个词,但所指的含义却未必完全一样,比如好人一词,再比如科幻一词。基于此,我认为关于科幻的争论大部分是因为概念的不同而产生的。
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科幻和另一个人不一样。大家为了不同的东西是否是好的引起争论,就好像关公战秦琼一定要讨论出一个结果一样。
如果我说,我喜欢科幻小说,最近最喜欢的长篇是《冰与火之歌》。这句话一定会招来一些质疑的人,因为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冰火并非是科幻小说,而是玄幻小说。
另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坚定地认为《三体》并非科幻小说,而只是为一些看似玄幻的事物取了个科学的名字而已。
其实,每个人的定义如何并不重要,我们只要了解了他人描述的词所代表的事物,并以此来讨论,结果就会比较和平,并且更有意思。
其实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概念有区别,过于国之间的区别也很大,比如星云奖曾经颁发给哈利波特,这一定让很多人嗤之以鼻(包括我,很奇怪,我觉得冰火可以算科幻,火星公主算科幻,我却觉得哈利波特是科幻有些冒犯。)。
这也许是因为我们的语言有区别,在我们的语言里限定词放在前面,用来限定范围,比如人的姓氏,再比如年月日的年。而英语中是将限定词放在后面,比如姓氏和年月日的年。由此而得到的强调的类别也不一样,科幻,我们强调科学,而他们强调幻想。当然只是臆测,毫无根据。
科幻小说一词,对于我来说指代很多的作品(纯粹个人的概念,可能与任何人都有区别。)
我的启蒙科幻小说是柳文杨的《闪光的生命》(第一次认为一篇小说是科幻小说。话说也可能是卫斯理系列,但也可能一直都没把它们当科幻小说,现在很反感这套书。),因为这篇小说开始追科幻世界杂志,高三之前每篇都看。高三开始只是选择性的读一些喜欢的文章。
在高中时,我才有了给所读过的文章分类的概念,才知道原来之前在365夜睡前故事中读到的《巧匠偃师》可能也是科幻小说,讲的是一个叫偃师的巧匠,制作了一个木偶,拿掉心,就不会动,拿掉肺,就不会说话,云云。同在365夜里的还有《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化身博士》《钢窟》等作品的缩写版等。
对科幻概念的形成,大概就在那个时候。我也开始自己写一些科幻小说,但在高三毕业时都烧掉祭奠青春了。
大学时,才真正的开始看一些大部头的作品,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凡尔纳系列。那时能读到的科幻作品很少,大部分都是里程碑式的作品,所以读起来感觉非常的好。而且我是在电子科技大学就读,离科幻世界的杂志部只有大概20分钟的路程,那时候科幻世界的编辑们都很和善(除了阿来和小雪),会和大学生讨价还价,最重要的是我见到了我科幻的启蒙作家柳文杨(忘记要签名了,缅怀一下。),所以就一头扎进了科幻的作品中不再自拔了。
大学毕业后,因为手头充裕了,就开始追逐各种科幻作品,只要电影看了,我就基本上都有一套小说摆到书架上。这时候我的科幻概念就又有了轻微的改变,指环王、霍比特人、火星公主、冰与火之歌之类我也都归其为科幻,当然也读国内作家的,也在继续追科幻世界,但执着程度却减弱了,就好像高中时略掉一些小说一样。
这时的科幻让我有了新的感受,我更喜欢上了其中的一部分。这种作品大都有一个世界的极限,人在里面都是渺小的,是被命运捉弄的,在命运转过身的一秒钟奋力挣扎,让自己侥幸的摸到一根稻草,结果大都不尽如人意,却还可以勉强接受,让人在感慨命运的不公时还抱有一点小小的希望。与之相对作品则大多都是心想事成的,人总是站在命运的前头,无非就是多想点解决方案罢了,最后总是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幸福的活了下去。为了避免争论,就不介绍名字了。
到现在,工作多年,开始触到了一点财务自由的尾巴,也逐渐开始追逐自己多年来的爱好。在大学里构思的一些想法开始逐渐的完善形成一个故事的大纲,30多年的人生阅历让我不再那么偏颇和狭隘(程度而已,多少还有些。),在我的一个编剧朋友的建议下,我开始准备一个孕育了十几年的世界(计划再用2-3年来创作第一部。)。这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科幻小说,让我了解了构筑一个世界的困难,那种极端的复杂让人目眩神迷。为了解决一个小小的不足,可能会变动几乎所有的设定。
在这个时间里,我更加确定了以前的评判标准,我不再盲目地跟从他人的观点了,一篇被大家捧到空中的小说我读起来可能淡而无味,如同平铺直叙的直肠子故事一样,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我的需要,而是那些挣扎在谷底的人们给了我更大的感动和热情。
我不再以是否有科学名词来定义科幻作品,也不以现有的世界规则来评判作品中的世界是否合理。我喜欢上了一些虚构的世界,这些世界有的广阔有的局限,有的光鲜亮丽有的阴森恐怖。但都有一个特点,这些世界都那么客观的存在,并不以文中人物的主观想法而发生改变,而是静静的在那里,看着所有的人物在那里为了自己的想法和命运而抗争。我也开始以此来区分我心中的科幻和其他幻想小说,也是我用来区别冰火和哈利波特的标准。
我不清楚自己的标准是否还会有所改变,能确定的事倒有一个,那就是我会投身进去,并且让科幻伴我终老。


1楼2014-03-28 22:4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