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口人在长期的采集和狩猎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终于学会了种植,创造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刀耕火种有两个发展阶段,即刀耕阶段和锄耕阶段。从鹅毛口遗址中出土了较多的石锄、石镰等农具,还有割剥兽皮、兽肉用的刮削器、尖状器等,说明当时鹅毛口一带的人们生产方式已经由刀耕阶段进入到锄耕阶段,过着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驯养业的经济生活。鹅毛口遗址仅是一处大型的石器制造场,周围一定有相对固定的人类居住,他们会经常来此地加工制作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石器。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里称:“在仰韶文化之前,怀仁鹅毛口发现的石器工场里,有大批的成品、半成品和数不清的石料。石器以打制为主,间有磨制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另一类是狩猎和畜牧方面所需要的用具。这说明,那时的人们已经从事农业并驯养家畜,开始进入发达的母系氏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