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晋玮吧 关注:5贴子:117
  • 1回复贴,共1

一美元的蝴蝶效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1年6月的一天,纽约大街上,今天90岁寿辰的尼尔特被一群记者堵在了家门口。一名记者问:“尼尔特先生,您刚刚给孤儿院捐了1000万美元,能跟我们谈谈您捐款的初衷吗?”
尼尔特摊了摊手,说:“我早就说过,那笔款不是我捐的,请不要再采访我了,好吗?”
另一名记者说:“您就别谦虚了,孤儿院已经证实那笔款是您捐的。”
尼尔特无可奈何地笑了笑,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老人,吃的用的都买打折货,别说1000万美元,就是1万美元我也拿不出来。”
尼尔特准备挤出重围,被一名记者挡住了:“您自己过着俭朴的生活,却给孤儿院捐那么多钱,真是了不起!”
尼尔特苦笑着说:“请你们别缠着我了,我还要去超市买菜。”
尼尔特刚挤出包围圈,又被另一名记者拦住了:“尼尔特先生,据慈善部门统计,您先后曾向孤儿院、医院、福利院等全球各大慈善机构捐款达5000次,其中单笔金额有几美元、十几美元的,也有几十美元、几百美元,甚至上千美元的。您目前的生活境况并不好,正如您所说,您大多数时候买的都是打折商品,住房是最廉价的,我想请问您,您在并不富裕的生活中,又是怎样做到坚持不断地捐款的呢?”
尼尔特叹了口气,说:“看来,你们是真的弄错了,我真的不是你们要采访的那位捐款者。”
又一名记者说:“您真的太伟大了,坚持做了这么多年慈善家,却不想留名。我这里有一张明细单,您能解释一下吗?2011年3月27日,一位名叫查理士的人以尼尔特的名义捐给了孤儿院1000万美元,查理士是您的秘书吧?”
尼尔特说:“我不认识什么查理士。”
那名记者又说:“200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莱西尔的人以尼尔特的名义捐给了癌症协会80万美元;2009年10月22日,一位叫克斯克的人以尼尔特的名义捐给了一个因病致贫的家庭1万美元。”
尼尔特照样说不认识。那名记者又接着说了一长串捐款数和人名,尼尔特照样摇头。
直到记者说到1936年5月9日,一位叫尼尔特的人,捐给了一个名叫布士杰的流浪汉1美元。尼尔特才想起来:“哦,那个尼尔特确实是我,那时我15岁,见一个流浪汉饿得快要晕倒了,便给了他1美元。他说他叫布士杰,并坚持要我留下姓名,他日后要将这笔钱加倍还给我,我说不需要还。他便说,那就以我的名义将这笔钱捐出去。”
记者说:“这就对了,就在1936年,那个叫布士杰的流浪汉,以尼尔特的名义资助了一个名叫约尔荣的失学男生50美元,约尔荣在1940年又以尼尔特的名义资助了一个叫杰克斯的失业工人200美元……”
关于尼尔特的捐款事件终于真相大白。慈善是一种美德,它就像一颗小小的树的种子。因为有了更多的善良的人在不停地给它浇水,所以那颗善良的种子也能发芽并长成了慈善之树。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3-26 17:29回复
    由着改变的书叫什么?


    IP属地:海南2楼2015-10-20 2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