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好多军旅的小甜剧《爱上特种兵》、《城池营垒》等等。只能说是批着军装的偶像剧,自从引入《太阳的后裔》之后,中国的军旅爱情剧就变了样,一成不变的女医生、男军人的人设。本以为《大校的女儿》是一个中国军旅爱情剧的开端,却未曾想到已经是一个顶峰。毕竟《大校的女儿》的作者本人就是军人,笔下流露的文字是真实的、质朴的。这让我想起另一位作家刘静她写的《父母爱情》、《尉官正年轻》。有过军旅经历的作家,写出来的文章是有深度的,并且有思考的。
关于《大校的女儿》这部剧,很多观众都希望韩琳和姜士安能够最后走到一起。但是事实上这部剧更多的是韩琳的大女主剧。韩琳是军人的后代,家里条件很不错,所以一开始她是看不上姜士安这样的农村兵的,她对姜的好,出自班长对战士的爱护,并非男女之情。她青春年少的爱情全部给了彭湛,彭湛当然是那个年代的白马王子,年轻姑娘谁不喜欢这样男孩子?彭湛的外表以及表现出来的一些特质肯定是优秀的,以及彭湛和韩琳还有张雁南有着相同的出生,这会让大家有着天然的好感。
韩琳和张雁南性格行事完全不同,可却都喜欢上了彭湛,说明彭湛在青年时代肯定是白马王子的存在,哪怕张雁南和彭湛离婚,韩琳还是不顾一切的嫁给了彭湛,因为彭湛是韩琳青年时代的爱情梦想。韩琳的真正成长时期,是在和彭湛的一地鸡毛的婚姻当中。白月光变成白米饭,红玫瑰变成蚊子血,彭湛因为家境好,从小被保护的很好,受不了一点气,养成了一种少爷的性格。彭湛为人爽朗热情,会拉手风琴,这些放在那个年代都是很时髦的。再后来保送复旦大学,都足以说明彭湛在青年时代是很出众的,没有进入婚姻,是发现不了彭湛的问题的。韩琳离婚之后,对于这段婚姻,对于彭湛是有思考的。
韩琳和姜士安,这两个人是注定走不到一起的。不论观众如何意难平,韩琳真正发现姜士安的好,应该是在姜士安送她去医院生孩子这段,但是韩琳当时也说翠花在生孩子的时候,姜士安没有陪在身边。姜士安不喜欢翠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跟翠花没有精神上的共鸣,另外就是翠花气量太小,姜龙吃了块月饼,翠花以为是勤务兵小孙吃的,冤枉了小孙。这都把翠花一个农村妇女的那种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你让一个天天在家操持的家庭妇女有多大的心胸和格局也是不现实的,毕竟不是革命年代那种妇救会主任。
姜士安对韩琳的爱是卑微的,因为有差距,所以不平等,一直等到姜士安军校毕业,逐渐成长起来,两人的差距日益减小,两人才慢慢有了平等。姜士安在仕途上的成就,才让韩琳开始意识到自己选错人了,但是另外一方面来说,如果姜士安当初跟韩琳在一起,那倒未必能有这样的成就了。原著中韩琳也提到自己追求夫贵妻荣的感情,她自叹不如翠花,翠花是在姜士安当兵的时候跟了他,那时候的姜士安前途未卜。而韩琳是不会下这样的赌注的,她之所以喜欢彭湛,是因为当初来看彭湛更有前途。
姜士安对于翠花是没有半点温情的,其实作为丈夫,他是不合格的,他没有真正关心过翠花,一直是翠花在为这个家付出,他想让翠花学文化,但是事实上,翠花这个年纪,家务活不少哪来的时间看书学习?翠花也很冤枉,翠花觉得自己种的树,怎么让别人摘了桃子。对于翠花来说,她没有读过书,她不认为需要什么精神上的共鸣,她把姜士安的后方都安顿的很好,翠花和《父母爱情》里的德华一样,其实除了没文化,啥都不错。像翠花这样的妻子,哪怕姜士安给予半点温存,翠花都会感恩戴德。当然姜士安在跟姜凤聊到这个问题时,姜士安说他跟翠花没有精神上的共鸣,对他来说是成倍的折磨,当然这也是不错的。单看姜士安和翠花这一对,如果没有韩琳的话,我想姜士安对妻子会更好一点。
原著中,姜士安和韩琳有一次拥抱,但是电视剧处理的更好,两人更克制,最后这样的结尾也很不错,感情得到了升华,而不再是男女之情那么浅薄,两人都已经人到中年,如果再像小儿女这样要死要活的在一起,反而不够深刻。大家考虑的事情多了,双方都会站在对方的位置上为对方考虑,这才是真正的感情,而不是占有。柏拉图式的感情,更适合他们,纯粹没有杂质。双方经常打打电话,偶尔见见面,其实已经是非常好的结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