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说“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说的不错,因为世道混乱,人心浮散,割据纷争,纷纷不休,你征我讨,刀枪不息。人命轻贱,人命不如狗。显而易见,《雪中》整篇从未正面提过,但却从未离去的“春秋”正是这样的一个时代。这样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
老大似乎很喜欢把真实的历史情节嵌入作品中,“春秋”应当是中国古代所有乱世的集合了。那应当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真实写照了,是电影《1942》里的那令人悲哀的画面。自古以来,许多的文学作品中,战争都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在其中有荣誉,有勇气,似乎有一切美好的东西。但却忽略了最基础的一样“死亡与混乱”能从战争中取得荣耀的,只有那一小部分,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因此人说“欲做太平犬”
所以圣人说“兵者,不祥之器,君子不得已而用之”。老大写到现在,一直在说徐凤年不会反叛离阳,我想正是这个道理:“非战”。能不打就不打,打起来,受难的是老百姓,从好不容易得到的太平中变回原来的乱世,是徐凤年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敬徐凤年,不为他那些坚韧不拔,敬他把人当人看敬他那句“有幸生而做人,却不把别人当人,既然自己不做人,在北凉,本王见一个杀一个。”
把自己当人,不难,难得的是身为人上人,能把人当人。徐凤年似乎难得的做到了,祝福吧,祝福那护住离阳北凉百千万条“太平狗”新凉王。
人人都希求着做“太平犬”,有几人甘愿做乱世人?徐骁应该能算一个。由此,我越发的敬佩徐骁。
文人动嘴,武夫下手,似乎是常理。但这个常理被徐骁做到了极致。正是这个双手沾满血腥的老武夫,背着“人屠”的骂名,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变乱世人,为“太平狗”;被人戳着脊梁骨,使江湖武人不能为害民间,使“侠以武犯禁”变成了历史;又死扛着离阳二十年的挤压,保全了北凉参差百万户;领着三十万铁骑抗蛮人雄师百万,保全了中原大地不受北莽铁骑南下之忧。可一群记打不记好的白眼狼又有谁念着这老人的好处?
聪明人都愿生在太平世道,但必要有人生在乱世里,拿着屠刀,顶着骂名,以战止战,以杀止杀,硬生生砍杀出一个太平盛世。不可恃武好战,却也不能忘了“忘战必危”。江山,白骨;汗青,赤血。那个老人已经远去,两杯绿蚁敬老凉王。
不论是“太平犬”,还是乱世人,求的不过是个清平乐。安居乐业,生活太平,这才是天下百姓心中的太平盛世。离阳有此,靠的是元本溪、张巨鹿。北凉百万户安居,李义山厥功至伟。这位无双国士自困孤楼二十年,机变无双,多少铁衣裹枯骨的寒苦北凉,终于现出了一丝生机,他自己却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书生平世,书生治世,求来北凉一片清平乐,更可能为整个中原百姓一片清平乐。
其人已逝,还能被人记得的是,他下酒的江山、美人、忠义、春秋。还有那涩涩凉风。
老大似乎很喜欢把真实的历史情节嵌入作品中,“春秋”应当是中国古代所有乱世的集合了。那应当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真实写照了,是电影《1942》里的那令人悲哀的画面。自古以来,许多的文学作品中,战争都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在其中有荣誉,有勇气,似乎有一切美好的东西。但却忽略了最基础的一样“死亡与混乱”能从战争中取得荣耀的,只有那一小部分,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因此人说“欲做太平犬”
所以圣人说“兵者,不祥之器,君子不得已而用之”。老大写到现在,一直在说徐凤年不会反叛离阳,我想正是这个道理:“非战”。能不打就不打,打起来,受难的是老百姓,从好不容易得到的太平中变回原来的乱世,是徐凤年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敬徐凤年,不为他那些坚韧不拔,敬他把人当人看敬他那句“有幸生而做人,却不把别人当人,既然自己不做人,在北凉,本王见一个杀一个。”
把自己当人,不难,难得的是身为人上人,能把人当人。徐凤年似乎难得的做到了,祝福吧,祝福那护住离阳北凉百千万条“太平狗”新凉王。
人人都希求着做“太平犬”,有几人甘愿做乱世人?徐骁应该能算一个。由此,我越发的敬佩徐骁。
文人动嘴,武夫下手,似乎是常理。但这个常理被徐骁做到了极致。正是这个双手沾满血腥的老武夫,背着“人屠”的骂名,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变乱世人,为“太平狗”;被人戳着脊梁骨,使江湖武人不能为害民间,使“侠以武犯禁”变成了历史;又死扛着离阳二十年的挤压,保全了北凉参差百万户;领着三十万铁骑抗蛮人雄师百万,保全了中原大地不受北莽铁骑南下之忧。可一群记打不记好的白眼狼又有谁念着这老人的好处?
聪明人都愿生在太平世道,但必要有人生在乱世里,拿着屠刀,顶着骂名,以战止战,以杀止杀,硬生生砍杀出一个太平盛世。不可恃武好战,却也不能忘了“忘战必危”。江山,白骨;汗青,赤血。那个老人已经远去,两杯绿蚁敬老凉王。
不论是“太平犬”,还是乱世人,求的不过是个清平乐。安居乐业,生活太平,这才是天下百姓心中的太平盛世。离阳有此,靠的是元本溪、张巨鹿。北凉百万户安居,李义山厥功至伟。这位无双国士自困孤楼二十年,机变无双,多少铁衣裹枯骨的寒苦北凉,终于现出了一丝生机,他自己却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书生平世,书生治世,求来北凉一片清平乐,更可能为整个中原百姓一片清平乐。
其人已逝,还能被人记得的是,他下酒的江山、美人、忠义、春秋。还有那涩涩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