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回忆录·走过的时光(伪历史向,原创有,带演义向)
贾诩视角 公元223年(黄初三年)
1、昔时文优事于相国,余从于李傕,郭汜。文优时寻余共饮,而以相国待他如何云云告余。然则文优常于语之中醉伏于桌。余常诫他少触酒也,但他未尝从之。
2、后文优不再寻余以饮也,而之为论公事也。文优之计层出不穷,皆毒若余之也。恐那时,仅与他,可见余真实之情绪也。
3、 余好与文优论天下之事,仅其之观点可与余之共鸣。甚有时,堪称具异曲同工之妙。
4、一日,文优往而寻余也,据其之言,司徒王允遣义女貂蝉以离间相国与温侯吕奉先之关系也。余知其定劝相国弃之。
5、文优果若余之言,然未劝动相国。后文优卧病于床榻,余隔三差五往而慰其也。
6、 文优病后第七天,相国遭温侯毒手而亡。我听说文优被家仆捆绑将送于市曹之中处斩也。匆忙赶去,可惜连他最后一面都未见到。
7、血泊里,头与身体分于两处,我看着,胃里一阵恶心。勉强解下外衣为其收尸,发现了他紧攥在手里的白布,即便在血水中都未被染红。
8、取下那块白布展开,竟是要写给我的信。即便临死,仍是苍劲有力的笔迹。他说,他放不下的,是贾诩,是文和,是我。
9、相处不过几年的时光,彼此除公事外少有别的交流。那时不知忍着是福是祸,得知是祸后为时已晚。
10、帮文优把尸体火化,带着那块布送他回了故乡,尽管我并不知何处是文优的家乡。也罢,况且我连自己的故乡在哪都不知。只是文优,你的心意,贾某太晚得知,什么都挽回不了。
11、相国被害后,郭汜、李傕等人欲分道扬镳,我劝他们为攻进长安,为保命,也为相国报仇。
12、 事成之后,他等皆欲将官职功名赐予我,然而我却无意得之。
13、 那时,心里总有一种失了知己的悲伤。文优,还是只有你能懂我的心,再多共事之人,都不敌你一个。
14、后来,我投靠了段煨,却对他的忌我之意心知肚明。他不容我,我也不得安心。
15、适时我与张济将军之侄张绣私有交也,我欲前往之。
16、张绣问我为何肯离开段煨,我将自己的见解告之也。
17、我走之后,段煨真如我所料,善待了我的妻儿。
18、张绣果真是天真的孩子,我都已是年过半百之人,他却还傻傻地对我的话言听计从。
19、宛城之战,我陪他一起,帮他出谋划策,可是那个笨蛋居然不听我的话,失败了才来向我道歉说后悔。
20、袁绍欲招阿绣,与我书望与我等结援,但本初实非良主也。我劝阿绣归了孟德也。
贾诩视角 公元223年(黄初三年)
1、昔时文优事于相国,余从于李傕,郭汜。文优时寻余共饮,而以相国待他如何云云告余。然则文优常于语之中醉伏于桌。余常诫他少触酒也,但他未尝从之。
2、后文优不再寻余以饮也,而之为论公事也。文优之计层出不穷,皆毒若余之也。恐那时,仅与他,可见余真实之情绪也。
3、 余好与文优论天下之事,仅其之观点可与余之共鸣。甚有时,堪称具异曲同工之妙。
4、一日,文优往而寻余也,据其之言,司徒王允遣义女貂蝉以离间相国与温侯吕奉先之关系也。余知其定劝相国弃之。
5、文优果若余之言,然未劝动相国。后文优卧病于床榻,余隔三差五往而慰其也。
6、 文优病后第七天,相国遭温侯毒手而亡。我听说文优被家仆捆绑将送于市曹之中处斩也。匆忙赶去,可惜连他最后一面都未见到。
7、血泊里,头与身体分于两处,我看着,胃里一阵恶心。勉强解下外衣为其收尸,发现了他紧攥在手里的白布,即便在血水中都未被染红。
8、取下那块白布展开,竟是要写给我的信。即便临死,仍是苍劲有力的笔迹。他说,他放不下的,是贾诩,是文和,是我。
9、相处不过几年的时光,彼此除公事外少有别的交流。那时不知忍着是福是祸,得知是祸后为时已晚。
10、帮文优把尸体火化,带着那块布送他回了故乡,尽管我并不知何处是文优的家乡。也罢,况且我连自己的故乡在哪都不知。只是文优,你的心意,贾某太晚得知,什么都挽回不了。
11、相国被害后,郭汜、李傕等人欲分道扬镳,我劝他们为攻进长安,为保命,也为相国报仇。
12、 事成之后,他等皆欲将官职功名赐予我,然而我却无意得之。
13、 那时,心里总有一种失了知己的悲伤。文优,还是只有你能懂我的心,再多共事之人,都不敌你一个。
14、后来,我投靠了段煨,却对他的忌我之意心知肚明。他不容我,我也不得安心。
15、适时我与张济将军之侄张绣私有交也,我欲前往之。
16、张绣问我为何肯离开段煨,我将自己的见解告之也。
17、我走之后,段煨真如我所料,善待了我的妻儿。
18、张绣果真是天真的孩子,我都已是年过半百之人,他却还傻傻地对我的话言听计从。
19、宛城之战,我陪他一起,帮他出谋划策,可是那个笨蛋居然不听我的话,失败了才来向我道歉说后悔。
20、袁绍欲招阿绣,与我书望与我等结援,但本初实非良主也。我劝阿绣归了孟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