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在山坡上听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明白了诗中意思是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死去),这时,宝玉一而二,二而三地推想下去,黛玉死了,还有“如宝钗、香菱、袭人等”,这些人死了,“自己又安在哉”。于是,宝玉恸倒山坡之上。
从宝玉的心理活动看来,他关心的最终还是他自己,黛玉死了,有宝钗等人,他并不是为黛玉的死而难过,而是因为最终会剩下自己一个人而难过。比起守备之子,宝玉会对爱情坚贞吗?
接下来,宝玉因为说谎,和黛玉还有些小疙瘩没解开,他听到冯大爷有请,就把儿女情长先抛开一边了。冯紫英请的还有薛蟠,蒋玉菡、锦香院的妓女云儿。宝玉倒是蛮喜欢和这些人一起的。不过,在席上,有个细节值得关注,那妓女云儿居然知道袭人的事。【庚辰眉批:云儿知怡红细事,可想玉兄之风情月意也。壬午重阳。】,这个脂批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宝玉也是在青楼留情之人。那么,会去青楼的人,你还会指望他对感情的专一吗?为什么黛玉一直对宝玉不放心?
最后,就是宝玉看到宝钗雪白一段酥臂,他又呆了,发了痴想。【甲戌:宝玉忘情,露于宝钗,是后回累累忘情之引】,这里的累累忘情,真是触目惊心啊,说明他是惯犯。
宝玉的见异思迁,移情别恋,从他对袭人的态度就可以知道了,之前的他对秋纹说别和晴雯一般见识,骂晴雯:“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到最后为晴雯写诔文,就是一个见异思迁的例子。
大家会说袭人不好,使宝玉变了,怎么就不换个角度想呢?袭人没变,晴雯没变,怎么就宝玉变了呢?
好吧,就算宝玉的变可以原谅,你能保证宝玉对黛玉就不会变?宝玉最终要当家,会有往来的礼节应酬,他要面对那些学仕途经济的人,他会变吗?
黛玉泪尽而逝,说白了就是黛玉因宝玉而死。宝玉面对晶莹雪,终不忘寂寞林,是他对爱情的坚贞吗?我个人认为不是,宝玉是因为愧疚,而愧疚的原因就是对不起黛玉。
脂砚斋是和曹雪芹有密切关系的人,在袭人的判词留下了:骂死宝玉,却是自悔。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了。
从宝玉的心理活动看来,他关心的最终还是他自己,黛玉死了,有宝钗等人,他并不是为黛玉的死而难过,而是因为最终会剩下自己一个人而难过。比起守备之子,宝玉会对爱情坚贞吗?
接下来,宝玉因为说谎,和黛玉还有些小疙瘩没解开,他听到冯大爷有请,就把儿女情长先抛开一边了。冯紫英请的还有薛蟠,蒋玉菡、锦香院的妓女云儿。宝玉倒是蛮喜欢和这些人一起的。不过,在席上,有个细节值得关注,那妓女云儿居然知道袭人的事。【庚辰眉批:云儿知怡红细事,可想玉兄之风情月意也。壬午重阳。】,这个脂批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宝玉也是在青楼留情之人。那么,会去青楼的人,你还会指望他对感情的专一吗?为什么黛玉一直对宝玉不放心?
最后,就是宝玉看到宝钗雪白一段酥臂,他又呆了,发了痴想。【甲戌:宝玉忘情,露于宝钗,是后回累累忘情之引】,这里的累累忘情,真是触目惊心啊,说明他是惯犯。
宝玉的见异思迁,移情别恋,从他对袭人的态度就可以知道了,之前的他对秋纹说别和晴雯一般见识,骂晴雯:“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到最后为晴雯写诔文,就是一个见异思迁的例子。
大家会说袭人不好,使宝玉变了,怎么就不换个角度想呢?袭人没变,晴雯没变,怎么就宝玉变了呢?
好吧,就算宝玉的变可以原谅,你能保证宝玉对黛玉就不会变?宝玉最终要当家,会有往来的礼节应酬,他要面对那些学仕途经济的人,他会变吗?
黛玉泪尽而逝,说白了就是黛玉因宝玉而死。宝玉面对晶莹雪,终不忘寂寞林,是他对爱情的坚贞吗?我个人认为不是,宝玉是因为愧疚,而愧疚的原因就是对不起黛玉。
脂砚斋是和曹雪芹有密切关系的人,在袭人的判词留下了:骂死宝玉,却是自悔。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了。